三元參與理論

“三元參與理論”是人們關於高科技園區的興辦、管理和發展的重要理論研究成果。該理論認為,從世界各國高科技園區的發展來看,無論是建設過程還是管理體制都呈現出多樣化態勢。然而,從系統角度分析,其內在的基本要素組成卻有著明顯的共性,即構成高科技園區基本組織要素的行為主體是大學(含研究機構)、企業和政府。三元參與理論從本質上闡明了科技園“內燃機”的動力機理,三元參與,缺一不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元參與理論
  • 構成:高科技園區基本
  • 闡明:科技園“內燃機”的動力機理
  • 管理:發展的重要理論研究成果
  • 提出時間:1993年6月
定義,三元參與理論的提出,三元結構的運行模式,

定義

“三元參與理論”是人們關於高科技園區的興辦、管理和發展的重要理論研究成果。該理論認為,從世界各國高科技園區的發展來看,無論是建設過程還是管理體制都呈現出多樣化態勢。然而,從系統角度分析,其內在的基本要素組成卻有著明顯的共性,即構成高科技園區基本組織要素的行為主體是大學(含研究機構)、企業和政府。三元參與理論從本質上闡明了科技園“內燃機”的動力機理,三元參與,缺一不可。

三元參與理論的提出

在1993年6月,在加拿大蒙特婁召開的國際科學工業園協會第九屆世界大會上,通過深入的考察、研究科技園區發展規律,正式提出了政府、企業和大學以科技園為結合點的聯合與協調,學術上稱之為“三元參與理論”,它被認為是30多年來首次從理論上對科技園區進行的深入探討,具有里程碑的意義。[1]“三元參與理論”認為,自從20世紀中期以來,各國大學、企業和政府三方都不約而同遇到了一些新的問題,而實踐表明,這些問題難以由單一方面獨立來解決。大學長期以來的目標是培養人才和在知識領域內探索,取得科研成果,以使人類更深一步地認識世界。但現代大學面臨著兩個越來越嚴重的問題:一是經費短缺;二是所培養的學生不能完全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要求。因而,大學不得不把目光轉向社會,面向經濟領域尋求解決問題的出路。企業界,由於新技術革命的迅速發展,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越來越大,要獲取最大利潤,不得不競相開展技術創新,並且開始注重同技術之源—大學尋求合作。各國政府則經常為有關經濟成長、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國際競爭力減弱、社會失業等問題所困擾,因此,渴望出現大批新產業和新企業,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來解決或至少減緩這些問題。正是由於大學科技界、工商企業界和政府三方面發生的變化,促使了科技園區的產生,三元參與理論就成為科技園區發展的基本理論。

三元結構的運行模式

在三元結構中,大學作為科技園的“學術發動機”,是創新資源的主要提供者,以其學術聲望吸引科學家、科技人員入園,利用政府和企業界提供的科研經費開展R&D工作,推動大學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獲得應有的經濟回報,補充辦學和科研經費,同時能夠培養適應經濟競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創業人才;企業界作為科技園的“產業發動機”,是資金的提供者和市場的開拓者,它能夠利用其現代企業運作機制和經驗,控制科技園在開發中出現的技術、市場、金融等各方面的問題,可以源源不斷地從大學和科技界獲得技術創新所需要的技術和人才資源,同時通過自身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政府作為科技園的“強大後盾”,是協調者,它通過支持或直接參與科技園的建設,為中國大學科技園的發展與對策研究大學和產業界的結合,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促進了創新要素的有效配置,獲得區域經濟發展、就業人數增加、競爭能力增強的綜合效果。總之,三方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相互協調,開發高新技術產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