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首帶有敘事性質的詩,講述詩人路遇三個吉卜賽人的經過。三個吉卜賽人雖然生活窘迫,衣衫襤褸,但他們以民族獨有的自由奔放的氣質,或拉琴自娛自樂,或抽著煙無憂無慮,還有的乾脆就躺在地上,任憑風吹過他的琴,自得其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個吉卜賽人
- 創作年代:十九世紀
- 作者姓名:萊瑙
- 文學體裁:詩歌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三個吉卜賽人》
【作品出處】《詩集》
作品原文
有一次我看見三個吉卜賽人
躺在一處草地上,
當時我的車輛正倦沉沉地
穿過多砂的荒野地方。
其中一個手拿著提琴,
悠然自得其樂趣,
映著黃昏的夕陽,
他自彈一首熱情的歌曲。
第二個嘴裡銜著菸斗,
望著裊裊的煙霧,
他這樣快樂,好像在世間
再也不需要任何幸福。
第三個愉快地睡著,
他的打琴掛在樹上,
風兒掠過了他的琴弦,
夢影掠過了他的心房。
三個人穿的衣服,
全是襤褸的百衲衣,
可是他們卻非常傲慢,
流露出對於宿命的譏刺。
他們給了我三重教訓,
當我們的生命昏暗之時,
應當怎樣在吸菸、睡眠、琴聲中消磨,
而給它三重的鄙視。
我的車子雖然走了很遠,
我對吉卜賽人還望了許久,
望著他們深褐色的面龐,
望著他們烏黑的鬈髮的頭。
一八三八年(錢春綺譯)
作品鑑賞
在三個吉卜賽人身上,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一種最簡單的自由,那就是懂得享受平凡。但這不是全部,因為自由在詩人看來並不是無所事事,不思進取。詩人在詩中特意提到了“生命昏暗之時”,這就是說,自由,在這三個吉卜賽人身上表現出的,是面對困境時候的一種灑脫,一種樂觀的情緒。這一切暗合了詩人苦苦追尋的自由觀念,使得詩人豁然開朗,並且久久不能忘懷這一切。這個故事對我們面對困難,面對生活的勻境遇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在這個物質世界裡,人們把原本易得的自由,變得高遠和形而上,讓追求自由本身變成了自由的阻礙。我們是否能像那三個吉卜賽人一樣,努力在我們周圍發現伸手可得的自由和幸福呢?像他們三個一樣,知足而常樂,又何嘗不可呢?
全詩清新自然,語言質樸,結構雖然簡單,但並不鬆散,像一首民謠般自由地承擔著這個原本就不複雜的故事本身。我們可以看到浪漫派與古典主義的區別:不僅表達內容自由,表達方式也同樣自由。
作者簡介
萊瑙(1802-1850),奧地利大詩人。1832年出版了《詩集》,獲得成功。他的作品中雖流露出“人世痛苦”的情緒,被稱為“德國的拜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