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藏書

《三世藏書》是明代文學家張岱寫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三世藏書
  • 作者:張岱
  • 創作年代:明代
  • 出處:《陶庵夢憶》
  •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注釋,白話譯文,文學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三世藏書
余家三世積書三萬餘卷。大父詔余曰:“諸孫中惟爾好書,爾要看者,隨意攜去。”余簡太僕、文恭大父丹鉛所及有手澤者存焉,匯以請,大父喜,命舁去,約二千餘卷。天啟乙丑,大父去世,余適往武林,父叔及諸弟、門客、匠指、臧獲、巢婢輩亂取之,三代遺書一日盡失。
余自垂髫聚書四十年,不下三萬卷。乙酉避兵入剡,略攜數簏隨行,而所存者,為方兵所據,日裂以吹煙,並舁至江乾,籍甲內,擋箭彈,四十年所積,亦一日盡失。此吾家書運,亦復誰尤!
余因嘆古今藏書之富,無過隋、唐。隋嘉則殿分三品,有紅琉璃、紺琉璃、漆軸之異。殿垂錦幔,繞刻飛仙。帝幸書室,踐暗機,則飛仙收幔而上,櫥扉自啟;帝出,閉如初。隋之書計三十七萬卷。唐遷內庫書於東宮麗正殿,置修文、著作兩院學士,得通籍出入。太府月給蜀都麻紙五千番,季給上谷墨三百三十六丸,歲給河間、景城、清河、博平四郡兔千五百皮為筆,以甲、乙、丙、丁為次。唐之書計二十萬八千卷。我明中秘書不可勝計,即《永樂大典》一書,亦堆積數庫焉。余書直九牛一毛耳,何足數哉!

注釋

詔:告訴。
簡:同“揀”,挑選。
太僕:張岱高祖父張天復,曾任太僕寺卿。
文恭:張岱曾祖父張元忭,諡號文恭。
大父:即爺爺。姥爺或奶爺。
丹鉛:指點勘書籍用的硃砂和鉛粉,亦借指校訂之事。
手澤:先人的遺物或手跡。
請:恭敬地取。
舁:yú,抬。
適:恰好。
臧獲:古代對奴婢的賤稱。
剡:剡溪,水名,曹娥江上游的一段,在浙江。
簏:竹箱。
日:每天。裂:撕裂。吹煙:引火。
尤:埋怨。亦復誰尤:又能埋怨誰呢?
幸:帝王到某處。
踐:踩,踏。
直:僅僅,只是。
何足:哪裡值得。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我們家三代人藏書達三萬多卷。我祖父對我說:“所有孫子輩中只有你喜歡讀書,你想要看的書,可以隨意拿去。”於是我就挑選高祖、曾祖、祖父所校訂過以及先輩遺留下來的書籍,匯集成冊後請求收藏,祖父很高興,讓人給我抬走二千多卷。天啟五年(1625),祖父去世了,我剛好去了杭州,這些書被叔叔們和兄弟們,門客、工匠、奴婢們胡亂拿取,積累三代的藏書一日之內盡失。
我從幼時開始藏書有四十年,共收藏書不少手三萬卷。乙酉年(1645)為了躲避戰亂到了剡溪,隨行所帶的書不多,沒有帶走的書慘遭清兵占據,每天被撕毀用來引火,並且被抬到江邊,把書籍藏到盾甲里來抵擋流矢飛箭,我四十年的苦心孤詣毀於一旦。這是我家書的命運,有誰比這更悲慘呢?
我於是感嘆古今藏書之多,沒有超過隋朝和唐朝的。隋朝藏書值得讚許的地方,是把藏書殿分為三等,以紅琉璃、琉璃、軸來區分。書殿中繡有飛仙的簾慢從殿柱輕垂下來。皇帝來到藏書室,只要踩動隱藏的機關,繡有飛仙的錦慢就會上升收起,書櫥就會自動打開;皇帝離開大殿後,一切恢復如初。隋朝的藏書總共三十七萬卷。唐朝時把書庫搬到東宮麗正殿,設定修文、著作兩院學士職位,有通籍才能夠出入。太府每月供給蜀都麻紙五千張,供應上谷墨三百三十六丸,每年供給河間、景城、清河、博平四郡千五百張兔皮做毛筆,按照經、史、子、集的順序發放。唐朝的藏書總計二十萬八千卷。我大明朝的秘書不計其數,單就《永樂大典》就堆積了幾個藏書庫。這樣看來我的藏書只是九牛一毛,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文學賞析

作者由個人藏書多舛的遭遇聯想到歷代藏書的變遷,由書運推及個人命運、國家命運,言語間流露出世事無常的滄桑之感。

作者簡介

張岱(1597--1689),字宗子,後改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六休居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張岱出生於官僚之家,家境富裕,年輕時四處遊歷,見識頗廣,又時常休閒遣興於各類藝術之中,生活可謂安逸清閒、豐富多彩。明朝滅亡之後,張岱因拒絕進入清廷任職,從衣食無憂的富家子弟變成了下層貧民,生活窮困潦倒,後來更是以入山著書以終。張岱擅長散文,一生著作頗豐,包括《琅繯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 《夜航船》《石匱書後集》 《四書遇》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