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二品坊(河北省邯鄲市魏縣“三世二品坊”)

三世二品坊(河北省邯鄲市魏縣“三世二品坊”)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魏縣 “三世二品坊”始立於明萬曆年間,是為表彰當朝名宦魏縣進士鄭國仕而敕建。歷明及清,該牌坊矗立於大名府(治今大名縣老城)魏縣舊治東街,至民國尚保存完好,後拆毀,僅存殘段。 “三世二品坊”遺址在今河北省邯鄲市魏縣老城東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世二品坊
  • 表彰人物:鄭國仕
  • 始建年代:明朝萬曆年間
  • 建築形式:青石材質牌坊
  • 保存狀況:解放後拆毀
  • 遺址位置:河北省邯鄲市魏縣老城東街
“三世二品坊”考述,“三世二品坊”資料輯錄,清雍正《魏縣誌》,民國《大名縣誌》,1984年《魏縣地名志》,2003年《魏縣誌》,

“三世二品坊”考述

“三世二品坊”原位於河北省邯鄲魏縣老城東街,始立於明萬曆年間。牌坊為青石材質,上書“三世二品”,是為表彰當朝名宦鄭國仕而敕建。
民國大名縣誌卷二十一古蹟志·金石民國大名縣誌卷二十一古蹟志·金石
鄭國仕(1542-1599年),字允升,明代大名府魏縣人。隆慶二年(1568年)中,歷任鞏昌知府、翰林院庶吉士、浙江道監察御史應天府(今南京)按察使、鄖陽巡撫等職。鄭國仕為人性情耿直,任間政績卓著,其祖父鄭卿、父鄭汝楫皆封贈陝西布政使。因其祖孫“歷三代官居二品”,故敕立功德牌坊。牌坊正中鐫刻“三世二品”四個大字,結體遒勁,雄渾大度,考為鄭國仕之子鄭師元書丹。
距今四百多年的魏縣明代“三世二品坊”,歷清代直至民國尚保存完好。新中國成立後,該牌坊拆除,毀為三段,其一鑲在東大街政府招待所大門東側的圍牆上,另二,在縣委院內。

“三世二品坊”資料輯錄

清雍正《魏縣誌》

卷一坊表
“三世二品坊”在縣城東街,為贈左布政使鄭卿、贈左布政使鄭汝楫、□□□□□□□立。

民國《大名縣誌》

卷二十一 古蹟志·金石
“三世二品”石坊在魏縣舊治東街,坊為鄖陽巡撫鄭國仕立。按此坊相傳前三字為王北沙先生所書,莊重老勁,後一字他人所配,筆力似遜。然國仕長子師玄善書方丈余大字,似不應再請別人書丹。

1984年《魏縣地名志》

附錄
“三世二品”石坊考
“三世二品"石坊於明萬曆28年(公元1600年)4月,由汪應蛟①,於永清②和韓學信⑨,為鄭國仕一家所立。此坊前三字為王北沙④所寫的傳說在魏縣流傳甚廣。但經多方考證,“三世二品”乃鄭國仕⑤長子鄭師元所寫。
鄭國仕,字允升,號東里。明隆慶二年(1568年)進士加庶吉士,曾任巡按副都御史,為二品官。鄭死後,其父鄭汝輯、祖父鄭卿,均被追封為陝西左布政使——二品官。“三世二品”即指三代官居二品。
據清雍正魏縣縣誌記載,鄭師元“善書方丈余大字,三世二品即其筆也"。其父死後,被蔭封為成都通判,後升為南京刑部員外郎。
“三世二品”石坊,現為三段,其一鑲在東大街政府招待所大門東側的圍牆上,另二,在縣委院內。
注釋:
汪應蛟:巡撫保定提督紫荊等關都察院右副督御使。
於永清:巡撫直隸監察御使。
③韓學信:欽差整飭大名等處管理河道河南布政司左參政。
王北沙:北沙口(今沙口集)人,名永壽,號北沙。明嘉靖三十一年舉人,善於書法。
鄭國仕:舊志稱魏人。

2003年《魏縣誌》

鄭國仕(1542-1599),字允升,號東里,明代大名府魏縣(今安張莊)人。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中,充任翰林院庶吉士,後任御史,兩次按察應天府(今南京)。歷任多有政績。因性情耿直,得罪了權臣,調出京師到鞏昌府知府,八年後任命為鄖陽巡撫。因其三代官居二品,居官雅有惠政。明萬曆二十年(1592)四月,巡撫保定提督紫荊等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汪應蛟,巡撫直隸按察御史於永清,欽差整飭大名等處管理河道,河南布政司左參政韓學信等,在魏縣東大街為鄭國仕立“三世二品”石坊一座,以彰顯其家“三世二品”官職之榮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