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具有表彰、紀念、導向或標誌作用的建築物。包括牌坊、華表等。牌坊是一種單排立柱,上加額枋、斗栱等構件,另加施屋頂的稱牌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坊表
- 性質:具有表彰、紀念、導向作用建築物
- 分類:2類
- 如:明代十三陵的石北京大學華表牌坊
簡介,牌坊,華表,
簡介
明代十三陵的石北京大學華表牌坊為現存實例。華表為成對立柱,元代以前,木製華表上插十字形木板,頂上立白鶴。明代以後為石制華表,下有須彌座,柱頂有蹲獸,柱身遍施浮雕。現存的實例有明永樂年間所建的北京天安門前的華表,以及北京圖書館分館和北京大學的華表等。
牌坊
又稱牌樓,是一種只有單排立柱,起劃分或控制空間作用的建築。牌坊和牌樓二詞已通用,但嚴格地說兩者仍有區別。在單排立柱上加額枋等構件而不加屋頂的稱為牌坊。其來源與古代常用坊門表彰人或事有關。北宋中期里坊制廢弛,改用牌坊代替坊門(見里)。在單排立柱上加額枋、斗栱等構件,上施屋頂的稱為牌樓,這種屋頂俗稱為“樓”;常用樓的數目表示牌樓的規模 ,如一間二柱三樓,三間四柱七樓,三間四柱九樓等。立柱上端高出屋頂的稱為“沖天牌樓”。
牌樓建立於離宮、苑囿、寺觀、陵墓等大型建築組群的入口處時,形制的級別較高,屋頂常用廡殿頂或歇山頂(見大木作)。沖天牌樓則多建立在城鎮街衢的衝要處,如大路起點、十字路口、橋的兩端以及商店的門面,形制的級別較低,屋頂多為懸山頂。前者成為建築組群的前奏,造成莊嚴、肅穆、深邃的氣氛,對主體建築起陪襯作用;後者則可以起豐富街景、標誌位置的作用。江南有些城鎮中有跨街一連建造多座牌坊的,多為“旌表功名”或“表彰節孝”。在山林風景區也多在山道上建牌坊,既是寺觀的前奏,又是山路進程的標誌。
牌樓可用木、石、琉璃等材料建造,各具特色。木牌樓的構造同中國古代木構建築類同,石牌樓基本上也是仿木結構。琉璃牌樓則是中有啞巴柱,外包砌磚,門洞處發券,用有雕飾的石作券口;牆身抹灰、塗紅色,用特製的琉璃面磚鑲砌出柱枋形式;斗栱也是琉璃制的。石牌坊以明代的(圖1),琉璃坊以清代的具有代表性。
華表
為成對的立柱,起標誌或紀念性作用。漢代稱桓表。元代以前,華表主要為木製,上插十字形木板,頂上立白鶴,多設於路口、橋頭和衙署前。明以後華表多為石制,下有須彌座;石柱上端用一雕雲紋石板,稱雲板;柱頂上原立鶴改用蹲獸,俗稱“朝天吼”。華表四周圍以石欄。華表和欄桿上遍施精美浮雕。明清時的華表主要立在宮殿、陵墓前,個別有立在橋頭的,如北京盧溝橋頭。明永樂年間所建北京天安門前和十三陵碑亭四周的華表是現存的典型。北京文津街北京圖書館的華表是從圓明園移來的(圖2),也是華表佳作。 坊表
表(又稱標或望柱)是華表的一種,特點是柱頂不設雲板。常立於墓道的前端作為入口標誌,故又稱墓表。南朝陵墓的表是石制的,上有牌,刻某某“神道”。唐宋時演變為頂上有火珠的八角石柱,在唐、宋陵中都可看到。在明、清演變為神道南端的一對雲紋八角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