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3P彗星

七3P彗星

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HubbleSpaceTelescope)為天文學家提供了73號周期彗星“施瓦斯曼-瓦茨曼3號(Schwassmann-Wachmann 3)”的驚人細節,它正在我們眼前分崩離析。最近的哈勃照片揭露出來的碎片數量,遠遠超過了地面觀測者的報告。這些觀測為研究彗核的死亡提供了一次空前的機會。


上面兩張哈勃照片拍攝的分別是73P彗星的碎片B和碎片G,可以看到它們已經碎裂成更多的小塊。下面的照片是地面望遠鏡拍攝的,顯示了這些碎片的相對位置。Credit for Hubble images: NASA, ESA, H. Weaver (JHU/APL), M. Mutchler and Z. Levay (STScI); Credit for ground-based image: G. Rhemann and M. Jager
全世界的業餘和職業天文學家都在對73P彗星的壯觀瓦解過程展開追蹤。它將在6月6日抵達距離太陽最近的位置,不過在5月12日,這顆彗星將從730萬英里(1175萬公里)的距離上飛越地球,大約是地月距離的30倍。
這顆彗星現在由數量超過36塊的一串碎片所組成,它們按照字母順序來命名,在天空中延伸達好幾度。(太陽和月亮在天空中的視直徑約為1/2度。)地面觀測者已經注意到了與一些碎片有關的、引人注目的增亮事件。這些事件表明,它們正在持續碎裂,其中一些可能會完全消失不見。
哈勃對B和G這兩塊碎片進行了拍攝(上面的兩張照片),當時它們剛剛經歷過亮度爆發。哈勃還拍攝了碎片C(並未顯示),它的活躍度較低。這些照片揭露了正在發生的層級分裂過程,其中的碎片正在持續不斷地碎裂成更小的碎屑。每一塊主要的碎片 的後面,都跟隨著幾十塊“迷你碎片”,它們可能與房屋大小的大塊表面物質的拋射過程有關。這些碎屑只能利用超靈敏和高解析度的哈勃望遠鏡才能被檢測到。
在間隔幾天的時間內,哈勃對碎片B拍攝的一系列照片暗示,這些碎屑正在被向陽面噴出的氣流推入彗尾,很像是進行太空行走的太空人正在使用他們的噴氣背包推動自己移動一樣。較小的碎屑質量較低,因此與主彗核分離的速度比較大的碎屑更快。其中一些碎屑似乎在幾天的時間內完全消散了。
彗核是早期太陽系的冰凍遺蹟,是一種疏鬆易碎的塵埃和冰塊混合物。當彗星從一個大天體附近飛過時,它們就會在引力潮汐力的作用下碎裂(例如蘇梅克-列維9號(Shoemaker-Levy 9)彗星,在撞入木星大氣層的2年之前,即1992年,就從木星附近飛過,因而被扯成了碎片)。他們還可能因為彗核的迅速自轉而分裂,因為它們經過太陽時受到的熱應力而分解,或者會像香檳酒瓶的軟木塞一樣,因為內部揮發性氣體的爆發而被炸開。
“悲慘的碎裂也許是大部分彗星的最終命運,”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套用物理實驗室的哈爾·韋弗(HalWeaver)說,他領導的小組執行了最近的哈勃觀測,他之前也曾使用哈勃研究過其他彗星的碎片,例如1993-1994年的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1996年的百武彗星和2000年的1999 S4(林尼爾)彗星。隨著彗星逼近地球和太陽,其他的天文台也會對它進行觀測。對所有這些數據的分析,也許可以揭示出到底哪一種分裂機制,才是造成73P彗星解體的真正原因。
1930年,德國天文學家阿諾德·施瓦斯曼(Arnold Schwassmann)和阿諾·阿瑟·瓦茨曼(Arno Arthur Wachmann),在一張搜尋小行星的照片上發現了這顆彗星,當時彗星距離地球580萬英里(933萬公里,只是地月距離的24倍)。這顆彗星每5.4年圍繞太陽一周,但它直到1979年才現次被人們看到。這顆彗星在1985年再次失蹤,不過此後的每次回歸都被觀測到了。
在1995年秋天,這顆彗星經歷了一場巨大的爆發過程,之後不久,四塊分離的碎片就被辨認出來,分別被標為“A”,“B”,“C”和“D”,其中“C”是最大的,估計是原始彗核的主要殘骸。只有C和B在隨後的2000-2001年 的回歸中被明確地觀測到,不過那次回歸糟糕的觀測角度可能也是碎片數量如此之少原因之一。今年回歸的觀測條件要優越得多,這可能是現在檢測到如此多的新碎片的部分原因,不過這也可能是因為彗星的瓦解正在加速。這么多的碎片能不能夠活過這次的回歸,這還是未知之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