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非妙法

佛教術語,集異門論十七卷一頁云:七非妙法者:云何為七?答:一、不信,二、無慚,三、無愧,四、懈怠,五、失念,六、不定,七、惡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非妙法
  • 屬性:佛教術語
  • 出自:《法相辭典》
  • 作者朱芾煌
一解,二解,

一解

云何不信?答:諸不信、不信性、不現前信性、不隨順、不印可、不已忍樂、不當忍樂、不現忍樂、心不清淨、是名不信。云何無慚?答:諸無慚,乃至廣說。是名無慚。云何無愧?答:諸無愧,乃至廣說。是名無愧。云何懈怠?答:諸下精進性、劣精進性、怯精進性、懼精進性、廣說乃至心懈怠、懈怠性,心不勇悍、不勇悍性。是名懈怠。云何失念?答:諸空念性、虛念性、失念性、心外念性、是名失念。云何不定?答:心散亂性。云何心散亂性:答:諸心散性。若心亂性、心躁擾性、心流蕩性、不一境性、不安住性;是名心散亂性。云何惡慧?答:於不如理所引簡擇,執為如理所引。於如理所引簡擇,執為不如理所引。是名惡慧。如是七種,名非妙法。問:何緣是七名非妙法?答:非妙,謂非善士。此是彼法,名非妙法。謂此諸法,非善士邊可獲可得,此是彼士所有現有故。說是七名非妙法。

二解

集異門論十七卷二頁云:復有七非妙法者:云何為七?答:一、不知法,二、不知義,三、不知時,四、不知量,五、不自知,六、不知眾,七、不知補特伽羅有勝有劣。不知法者:謂不了知如來教法。謂契經、應誦、記說、伽他、自說、、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議。是名不知法。不知義者:謂不了知彼彼語義。謂如是如是語、有如是如是義、是名不知義。不知時者:謂不了知是時非時。謂此時,應修止相,此時,應修舉相,此時,應修舍相等。是名不知時。不知量者:謂不了知種種分量。謂所飲所食所嘗所啖,若行若住若坐若臥,若睡若覺,若語若默,若解勞悶等,所有分量。是名不知量。不自知者:謂不了知自德多少。謂自所有若信、若戒、若聞、若舍、若慧、若教、若證、若念、若族姓、若辯才等,是名不自知。不知眾者:謂不了知眾會勝劣。謂此是剎帝利眾、此是婆羅門眾、此是長者眾、此是居士眾、此是沙門眾、此是外道眾。我於此中,應如是行,應如是住,應如是坐,應如是語,應如是默等。是名不知眾。不知補特伽羅有勝有劣者:謂不了知補特伽羅德行勝劣。謂如是如是補特伽羅,有如是如是德行,或勝或劣。是名不知補特伽羅有勝有劣。如是七種,名非妙法。問:何緣是七名非妙法?答:非妙,謂非善士。此是彼法,名非妙法。謂此諸法,非善士邊可獲可得,此是彼士所有現有。故說是七,名非妙法。
FROM:【《法相辭典》朱芾煌 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