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雄社區

七雄社區,位於沭陽縣沭城鎮,東鄰湯澗鎮,南靠章集鎮,北臨新沂河。轄11個行政村,4萬人口,區域面積61.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2萬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七雄社區
  • 所屬地區:沭陽縣沭城鎮
  • 面積:61.7平方公里
  • 人口:4萬
概況,特色產業,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城鎮建設與管理,推進發展,廉政文化建設,七雄烈士亭,

概況

2000年初,該區新建果園民營工業區,拉動工業發展,逐步形成了沿205國道的“工業走廊”。目前,民營工業區已有7家企業建成投產,總投資850多萬元。全區已培育成以玩具、塑膠製品、建築、建材、木材和糧食加工等為主的6大工業經濟主導行業。
該區歷史悠久,現在的社區管委會所在的地——官田。官田,相傳是明代朝廷中某要員的土地,因不納賦稅故稱官田。清朝中葉曾建鎮,稱“東流鎮”,解放後該鎮原名官田鄉,為紀念七位英烈忠魂,於1968年改為七雄鄉,2000年撤鄉設鎮,2005年併入沭城鎮改為沭城鎮七雄社區。該區交通便利,沭李公路橫貫東西,新沂河、柴米河南北流過,與沂淮鐵路、京滬高速公路緊鄰。1999年該鎮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小康鄉鎮”, 2002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小康鄉鎮”,2003年被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江蘇省文明鄉(鎮)”榮譽稱號;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安全鄉鎮”、“文明鄉鎮”、“衛生鄉鎮”榮譽稱號。

特色產業

沭城鎮七雄社區在推動產業結構過程中,大力發展白色產業,即蘑菇產業和生態鵝養殖。以省農科院為技術依託,著力擴展無公害蘑菇。2004年被省、市確立為揚州鵝養殖基地,是投資禽類產品深加工的好地方。

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

占地300餘畝、功能齊全、基礎設施配套的鎮工業園,園區內鋪設水泥路6000平方米,架設高壓線1500米。現有電子通訊、木材加工、蔬菜醃製、精密儀表、輕紡、體育用品及紙業等七大系列200多家企業。

城鎮建設與管理

堅持“政府規劃,市場運作,全民共建,社會享有”建設思路,按照“精心、精細、精品”三精要求,積極推動實施社區集鎮建設,在已建成10萬平方米農民集中居住區的基礎上,2008年又新建“金色江南”住宅小區三期工程,“麗錦苑”和“黃金商城”二期工程以及“河濱花苑”集中居住區,這些項目的建成,進一步增加了人氣,匯集了商氣,集聚了財氣,為全區城鎮建設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同時,積極創建文明城市建設,不斷加大社區環境綜合整治和秩序管理的力度,層層簽訂目標責任狀和沿街居民“門前三包”責任書,引導民眾加強環保意識,集鎮管理邁上一個新台階。

推進發展

工業經濟穩步發展。按照“規劃科學,布局合理,功能齊全,自成一體”的管理模式,新建1.5萬平方米的工業集中區,可容納玩具、建材、服裝、包裝材料、木材深加工等多個主導產業。注重外引內培,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和“三來一加”企業,積極鼓勵和引導在外務工和經商人員返鄉創業,掀起建設家鄉、發展家鄉熱潮,工業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民營企業競爭實力不斷增強。近年來,先後引進投資2000萬元的江蘇佳麗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投資4000萬元的江蘇利斯達化纖有限公司和投資1.5億元的沭陽樂福橡塑工業有限公司等大項目落戶縣經濟開發區。2008年,社區引進各類項目11個,其中投資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2個,實現工業產值2.8億元,規模工業企業增加值2710萬元。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先後建成844平方米敬老院和658平方米的宿舍樓以及1700平方米的世代服務中心,投入7萬餘元在集鎮上鋪設下水道1800米,在2007年新建三支渠、府前路、商業街接線的2.5千米官東線和官田、趙灣、何莊全長4.82千米的章七線以及2.1千米的七雄線和5.5千米的官西線等4條道路基礎上,2008年又先後鋪設南嶺村何莊段道路計2000平方米和官吉線道路計1.6萬平方米,進一步完善了基礎設施,提升了城鎮品位,加快了經濟發展。
結構調整更趨合理。農業結構調整始終堅持“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通過深入調研,確立以種植業為主線,重點抓好官田、南嶺等村小麥籽種繁育,突出發展趙灣無公害蔬菜基礎建設。作為全區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的官田村,已發展蔬菜大棚200餘畝、300多個,種植戶人均增收1000多元。同時,著力發展養殖業,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以肉雞、生豬、生態鵝三大產業為重點,抓好官田、夾灘等村養豬示範基地,徐圩、南嶺等村養雞示範基地和雙條河、高樹、田橋、七雄等村的生態鵝養殖示範基地建設,形成全區、村兩級幹部共同抓養殖的良好局面,社區機關、村幹部聯繫到戶,抓好典型示範大戶,積極協調信貸資金,提供技術服務。通過“大戶帶動、幹部引導、政策扶持”,先後引進投資1000萬元的榮輝養殖場和投資200萬元的養鵝場,帶動養殖戶200多戶。
社會風氣日漸和諧。認真貫徹省、市、縣關於深入推進法治建設和平安創建工作會議精神,積極開展平安創建和法治建設活動,對重點信訪人頭從源頭抓起,牢固樹立“發展是政績,穩定也是政績”理念,創新方式方法,建立抓民生、抓服務、抓聯防、抓重點、抓排查、抓引導、抓教育、抓結對、抓落實、抓嚴打的“十抓”信訪工作機制和民情觀察員制度,全區大信訪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文教衛生事業健康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社會風氣日漸和諧。
七雄是革命的老區、英雄的故鄉,有豐富的木材、黃砂等資源,蘊藏著巨大的經濟發展潛力和後發優勢,勤勞善良的七雄人民正以嶄新的姿態、良好的風貌、熱情的服務,熱忱歡迎八方朋友、四海嘉賓來觀光考察、投資、興業。

廉政文化建設

七雄社區近年來紮實推進廉政文化建設,專門成立廉政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制定廉政文化活動方案。在社區主要街道創建警言警句一條街,開闢廉政文化漫畫牆,進行反腐倡廉圖片展;在社區行政辦公樓設立廉政文化活動室,開闢實物警示區,書畫區,廉政箴言區,電教區,遠程教育,文體活動區;在企業開展節約能源,提高效率的活動;在學校開展“廉政報告會,製作廉政畫報,唱廉政歌曲比賽”;在村進行村幹部勤廉雙述、公開責詢,評選十佳清廉村官,並開展“廉潔和睦家庭創建”活動,利用民間文藝宣傳隊進行廉政勤政宣傳等。全社區上下呈現出良好的反腐倡廉文化氛圍,廉潔清風吹拂了英雄故里,勤政廉政銘刻在社區每一個黨員幹部的心裡。

七雄烈士亭

在沭陽東郊七雄(現為沭城鎮七雄社區)七雄村,柴米河畔,聳立著一座飛檐翹角的六角亭。亭右芳草萋萋,花開花落,散溢著沁人心脾的幽香;亭左松柏森森,蒼翠欲滴,掩映著七座烈士墳墓。這就是七英雄紀念碑亭。亭中高豎一塊長方形巨碑,正面上書寫"七英雄紀念碑"六個大字,字跡工整而遒勁,莊重而俊秀;背面為原沭陽縣委書記於康撰寫《七英雄紀念碑碑文》。吟誦碑文,你會知道,就在這片血染的神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戰鬥!
七雄古稱仲灣、官田,因七英雄而更名。
1937年6月15日夜間,章傑新等二十八人分兩批住在仲灣公所,由於奸細告密,沭陽縣城敵人與官田據點敵人一配合,在天要亮時悄悄包圍了仲灣。章傑新聞訊後,迅速召集眾人,要大家堅守陣地,以少勝多,等待支援。眾人異口同聲說:活著是戰士,死了是烈士。決心團結起來奮勇殺敵。天亮時敵人發現我方只有二十幾人,逼一老人勸降未有效果後,窮凶極惡的敵人就用炮火狂轟。頓時,大火熊熊,其景十分悲慘,但英雄們沒被大火嚇到,仍然同仇敵愾對敵人進行了有力還擊。形勢越來越嚴峻,時任指導員的章傑新認為固守待援已難堅持,決定突圍。他本人在負傷後仍堅持戰鬥,在指導突圍時不幸中彈犧牲,毛尚柱、仲躋玉、紀士林先衝出去,結果了都中彈倒下了。楊如成渾身是血還不停地開槍向敵人射擊,最終也光榮犧牲。仲偉成犧牲後兩手緊握槍桿,葛恆興多處受傷,血流如柱,堅持打完了最後一顆子彈,令人悲憤交加,泣不成聲。
整個戰鬥一直到上午十點,援軍趕到才擊退敵人。由於當時戰事發生地靠近些米河畔,也有人把這場戰事稱為“柴米河畔的槍聲”。
鮮血染紅了柴米河畔。平凡的生命化為壯麗,正是在生與死的煉獄中鑄就,在血與火的洗禮中誕生。
七雄社區
柴米河,英雄的河,那英勇悲壯的旋律永遠迴蕩在沭陽人民心中,如同清粼粼的河水,奔流不息。
1968年,為紀念在解放戰爭中犧牲的仲灣公社七位英雄烈士,仲灣公社更名為七雄人民公社,七英雄戰鬥時所在的村子更名為七雄村。
1989年6月,沭陽縣人民政府為了紀念七位烈士,建造了七英雄紀念碑亭,就位於現在的七雄村。每至清明前後,七雄鄉黨政機關、中小學生和人民民眾,成群結隊地到七雄烈士亭祭掃致哀,重溫七英雄革命鬥爭史跡,決心繼續英雄遺志,發揚烈士精神,緊跟時代潮流,堅持艱苦創業,努力在英雄的土地上畫出時代最新最美的畫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