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賢街道

七賢街道

濟南市市中區七賢街道辦事處地處濟南市西南部。104國道縱貫南北,西南外環橫跨東西。總面積14平方公里,下轄7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轄區大型企事業單位80餘家,總人口5萬餘人。

濟南大學西校區位於轄區中心,馬武寨遺址地處104國道東側。七賢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環境優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七賢街道
  • 外文名稱:Qixian Sub-district Office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濟南市市中區
  • 下轄地區:7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
  • 政府駐地:0531
  • 電話區號:0531
  • 面積:14平方公里
  • 人口:5萬餘人
  • 方言:濟南話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機場濟南遙牆國際機場
  • 火車站濟南站濟南西站濟南東站大明湖站
  • 車牌代碼:魯A
經濟概況,區位優勢,政區人口,名勝古蹟,七賢村與馬武寨,後魏華莊村與魏華墓,東紅廟村與張翰林故宅,

經濟概況

200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完成2.6億元,銷售收入完成2.5億元,利稅140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98億元。招商引資完成13070萬元,市外資金完成8494萬元。實際利用外資100萬美元,出口創匯完成144萬美元。工業以機械、化工、建材、五金工具、金屬製品等行業為主導,基本形成了產業結構合理、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生產體系,重點企業12處。第三產業以濟微路為依託,形成了以東方家園建材超市、七賢獸藥飼料批發大市場、七賢汽車配件維修廣場等為主的特色市場群帶。
截止2006年,招商引資完成41680.8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0122萬元,實際利用外資120萬美元,出口創匯130萬美元,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餐飲業零售額完成20140萬元。引進濟南普信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濟南齊魯中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濟南同道泰和商貿有限公司、山東魯冠獸藥有限公司、山東宏瑞置業有限公司續建投資、濰坊魯鍵經貿有限公司濟南分公司、濟南煜立榮電氣自動化有限公司、山東華駿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等外資項目共14個,引資總額59210萬元,實際到位資金41680.8萬元,招商引資工作呈現出“大項目多、工業項目多、科技含量高”三大特點。

區位優勢

七賢街道辦事處位於濟微路與南外環路交叉處,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鷺鳴苑小區、依山新居、前龍花園等新建居民小區環境優美。濟南大學新校區位於轄區中心,馬武寨遺址地處104國道東側。
七賢街道(圖2)七賢街道(圖2)

政區人口

七賢街道辦事處位於濟南市市中區西南部,因駐地鄰近七賢莊而得名。面積14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人口4.73萬人,其中自管人口1.41萬人。人口出生率6.42‰,人口自然增長率4.01‰。

名勝古蹟

七賢村與馬武寨

位於市中區七賢街道轄區中部。清乾隆《歷城縣誌》載為“七仙莊”。傳唐武德年間,7位農民從河北棗強遷來定居,一天正在地里幹活,突然飛升成仙,後稱村為“七仙莊”。1932年,據諧音改名“七賢莊”,沿用至今。馬武寨位於七賢莊東南兩公里處,海拔248米,山頭平整。傳西漢末年(26年)王莽篡權時光武帝劉秀、大將馬武曾在此屯紮,占山為王。據崇禎《歷乘》記載:馬武寨,昔武未遇光武時,綠林聚寇流劫至此。現除斷壁城垣外,遺蹟全無。馬武寨北峰平整開闊,可容萬人,上有石房30餘間,並有高大圍牆和拱形大門,院牆高達丈余,易守難攻。據清同治六年(1867年)七月石碑記載:鹹豐辛酉之歲,南匪入寇,附近鄉民為避禍亂,在山頂建石房以居住和存糧,鑿水坑以蓄水飲用,壘院牆以御賊。至今除少數坍塌外,大部分保留完好。石房峪位於七賢莊東南兩公里奎山之下,占地4平方公里,峪內一古廟,內有十八羅漢塑像,正南石壁上有南海觀音像和真武大帝像。1950年前後,石房峪廟會還一年一度在此舉行。神像和廟宇在“文革”期間均遭不同程度破壞。

後魏華莊村與魏華墓

傳唐朝初年(618年),有位叫魏華正的官員(管轄72個半莊),死後埋在臘山腳下,墓稱“魏華墳”。明朝初年(1368年)趙氏從河北棗強遷此落居,因莊在此墳後面,而取名“後魏華莊”,沿用至今。據明崇禎《歷乘.人物名臣》載:“宋魏華,歷城人,短小精悍,輕捷如貓,善騎工射,間諜為狄武所知,隨征西夏廣南,多建奇功,官至都指揮”。卷五又載“魏華墓,城西魏華,宋指揮。”此墳位於原七賢鎮鎮政府西約2公里。為紀念魏華,以此墳為界,墳前取名為前魏華村,墳後取名後魏華村。

東紅廟村與張翰林故宅

位於二環西路東側。清乾隆《歷城縣誌.里社》載為“東紅廟”。傳明朝洪武年間有徐姓氏人從河北棗強遷此定居。因此地有座紅磚廟,取名紅廟。此廟以東的聚落取名“東紅廟”,沿用至今。1900年,東紅廟村出了一位舉人張英麟,曾任翰林院學士,俗稱為“張翰林”。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張翰林目睹時局不穩,離開京城遷歸故土。在濟南按察司街 購買宅院一處;在原籍東紅廟村修建翰林院一處,占地面積4畝左右,房屋數百間(今濟南十中校址),在東紅廟村及周圍村莊購買土地260餘畝,租賃給農戶耕種,收取地租。張翰林院中藏書數萬冊。1951年土地改革時,張翰林莊院收歸濟南市教育局所有。教育局在此建濟南市女子幼兒師範學校,師範學校搬遷後又改為濟南市第十中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