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諫·沉江

《七諫·沉江》出自《楚辭》,為西漢辭賦家東方朔所作。此辭先描述了屈原在投汨羅江前的痛苦掙扎;接著寫了朝政的昏暗,以及屈原壯志未酬的遺憾和無奈;最後向君王表白了自己的忠誠。全辭通過追憶前朝聖賢,總結了古往今來的興衰,同時也對楚國的現實進行了批判,表達了屈原對君王失政的痛心。即使身處險境,依然心繫故國,心繫君王。呈現了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七諫·沉江
  • 作品別名:七諫·沈江
  • 作者:東方朔
  • 創作年代:西漢
  • 作品出處:《楚辭》
  • 文學體裁楚辭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七諫·沉江
惟往古之得失兮,覽私微之所傷。
堯、舜聖而慈仁兮,後世稱而弗忘。
齊桓失於專任兮,夷吾忠而名彰。
晉獻惑於孋姬兮,申生孝而被殃。
偃王行其仁義兮,荊文寤而徐亡。
紂暴虐以失位兮,周得佐乎呂望。
修往古以行恩兮,封比干之丘壟。
賢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契約。
明法令而修理兮,蘭芷幽而有芳。
苦眾人之妒予兮,箕子寤而佯狂。
不顧地以貪名兮,心怫鬱而內傷。
聯蕙芷以為佩兮,過鮑肆而失香。
正臣端其操行兮,反離謗而見攘。
世俗更而變化兮,伯夷餓於首陽。
獨廉潔而不容兮,叔齊久而逾明。
浮雲陳而蔽晦兮,使日月乎無光。
忠臣貞而欲諫兮,讒諛毀而在旁。
秋草榮其將實兮,微霜下而夜降。
商風肅而害生兮,百草墮而不長。
眾並諧以妒賢兮,聖孤特而易傷。
懷計謀而不見用兮,岩穴處而隱藏。
成功隳而不卒兮,子胥死而不葬。
世從俗而變化兮,隨風靡而成行。
信直退而毀敗兮,虛偽進而得當。
追悔過之無及兮,豈盡忠而有功。
廢制度而不用兮,務行私而去公。
終不變而死節兮,惜年齒之未央。
將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發蒙。
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之沉江。
願悉心之所聞兮,遭值君之不聰。
不開寤而難道兮,不別橫之與縱。
聽奸臣之浮說兮,絕國家之久長。
滅規矩而不用兮,背繩墨之正方。
離憂患而乃寤兮,若縱火於秋蓬。
業失之而不救兮,尚何論乎禍凶?
彼離畔而朋黨兮,獨行之士其何望?
日漸染而不自知兮,秋毫微哉而變容。
眾輕積而折軸兮,原咎雜而累重。
赴湘、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復東。
懷沙礫而自沉兮,不忍見君之蔽壅。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惟:思,想;得失:指得道失道,興亡安危。
  2. 私:親近;微:賤,指佞(nìng)讒小人;傷:害。
  3. 齊桓:齊桓公;專任:指專門任用奸臣。
  4. 夷吾:即管仲,管仲名夷吾,字仲。王逸楚辭章句》:“管仲將死,戒桓公曰:‘豎刁自割,易牙烹子,此二臣者不愛其身,不慈其子。不可任也。’桓公不從,使專國政。桓公卒,二子各欲立其所傳公子。諸公子並爭,國亂無主,而桓公屍不棺,積六十日,蟲流出戶,故曰失於專任。夷吾忠而名著也。”
  5. 孋(lì)姬:即驪姬。晉獻公的寵妃。
  6. 申生:春秋時晉獻公太子。獻公聽信驪姬讒言,把他逼死。
  7. 偃(yǎn)王:即徐偃王,周穆王時徐國國君。《楚辭章句》:“徐,偃王國名也。周宣王之舅申伯所封也。”
  8. 荊文:荊,即楚國。文,楚文王;徐亡:《楚辭章句》:“言徐偃王修行仁義,諸侯朝之三十餘國,而無武備。楚文王見諸侯朝徐者眾,心中覺悟,恐為所並,因興兵擊之而滅徐也。”
  9. 呂望:即姜太公。
  10. 修:學習,效法。
  11. 封:培土為封,此謂培土作墳。丘壟:指墳墓。《楚辭章句》:“言武王修先古之法,敬愛賢能,克紂。封比干之墓,以彰其德,宣示四方也。”比干:商朝賢臣,被紂王殺害。
  12. 自附:當作“日附”。王逸注為“日來親附”,知“自”原本作“日”。
  13. 浸淫:漸相親附,漸次接近。《楚辭章句》:“浸淫,多貌也。”浸,一作“侵”。契約:會合在一起。《楚辭章句》:“四海合併,皆同志也。”指天下一心。
  14. 修理:整治。
  15. 箕子:紂王的叔父。《楚辭章句》:“箕子,紂之庶兄。見比干諫而被誅,則被髮佯狂以脫其難也。”寤(wù):通“悟”,醒悟。佯:一作“詳”。
  16. 不顧地:指不顧念楚國之地,即不顧念家鄉。名:忠直之名。
  17. 怫(fú):憂鬱的樣子;內傷:內心傷痛。
  18. 聯:聯結。蕙(huì)、芷(zhǐ):香草名。
  19. 鮑:鹹魚;肆:市場;鮑肆:出售鮑魚的商店。
  20. 正臣:正直之臣。端:正直。
  21. 離:通“罹”,遭受。攘(rǎng):排擠,《楚辭章句》:“排也。”即排擠,放逐。
  22. 更:改
  23. 伯夷:商末周初人,反對武王伐紂,後來因恥食周朝的糧食而餓死在首陽山。
  24. 不容:指不容於世。
  25. 叔齊:伯夷的弟弟。逾明:指伯夷叔齊的名聲時間越長越顯赫。
  26. 陳:陳列。蔽晦:指讒言蔽君。
  27. 日月:比喻君王。無光:指受蒙蔽而昏聵(kuì)。
  28. 貞:指忠心耿耿,堅定不移。
  29. 讒:說別人的壞話。諛(yú):奉承,諂媚。毀:誹謗。
  30. 榮:草開的花。其:一作“而”。
  31. 微霜下而夜降:寒霜趁夜下降,比喻忠臣進諫正要成功,而讒人連夜誹謗,加害忠臣。《楚辭章句》:“微霜殺物,以喻讒諛。”
  32. 商風:秋風。《楚辭章句》:“秋氣起則西風急疾而害生物。”
  33. 墮:原作“育”,據洪興祖《楚辭考異》所引一本改,墮,墜落,指百草枯槁落葉。《楚辭章句》:“言君令急促,鏟傷百姓,使不得保其性命也。”
  34. 並諧:一同,一起。
  35. 聖孤特:原作“孤聖特”,據洪興祖《楚辭考異》所引一本改。“聖孤特”與上文“眾並諧”對文見意,指賢人孤獨。
  36. 懷計謀:滿懷忠信之計。
  37. 岩穴處:指獨處岩穴之中。
  38. 隳(huī):毀壞。卒:終。
  39. 子胥:指伍子胥。死而不葬:《楚辭補註》:“吳王取子胥屍,盛以鴟夷革,浮之江中,故曰死而不葬也。”
  40. 靡(mǐ):倒下。
  41. 信直:指忠信正直之臣。退而毀敗:遭到譖毀而被逐退,拋棄。
  42. 虛偽:指讒佞之臣。
  43. 死節:寧死不變的節操。
  44. 年齒:年齡。央:盡。未央即未盡。
  45. 方舟:大夫所乘的船。
  46. 發蒙:解惑。
  47. 申子:即伍子胥。吳王曾封之於申,故號為“申子”。
  48. 悉:盡。心:一作“余”。聰:《楚辭章句》:“聽遠曰聰。”不聰:即聽覺不靈敏。
  49. 遭值:遭遇,遇到。聰:聽覺靈敏。
  50. 不開寤(wù):之君王昏聵糊塗。難道:難以開導。道,一作“導”。
  51. 不別橫之與縱:比喻分不清是非、善惡。
  52. 浮說:空虛、不切實際的話
  53. 久長:指前途。
  54. 規矩、繩墨:指正確的法令制度。
  55. 蓬:蒿,草名。
  56. 畔:通“叛”。離畔:指讒佞小人。
  57. 獨行之士:指被孤立的正直的人。
  58. 日漸染:漸受污染。
  59. 秋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出來的細毛。
  60. 眾輕積:很多輕東西堆積在車上。
  61. 原:指屈原。咎:過錯。原咎:屈原的過錯。累:加。此句言屈原本無罪,群小傷害,各加以罪,加之者雖輕,但加之者眾,因之而變重也。
  62. 流澌(sī):流水。
  63. 壅(yōng):遮蔽。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想那歷史上的得失興亡,看那群小誤君禍國事樁樁。
堯與舜聖明仁義慈愛百姓,後世人常稱頌永遠不忘。
齊桓公用小人死後國亂,管仲耿介忠直美名傳揚。
晉獻公聽讒言被驪姬迷惑,可憐那孝子申生慘遭禍殃。
徐偃王行仁義不備武裝,楚文王心恐懼將其滅亡。
殷紂王暴虐無道身死國滅,周得天下幸賴於呂望賢良。
武王效法古人施恩布惠,封比干墓將其德昭示四方。
天下賢俊慕周德都來親附,人才日增天下一心國力強。
法令嚴明治國之道好,蘭芷縱在幽僻處也散馨香。
我苦惱群小們對我嫉妒,想箕子為避難裝傻佯狂。
也想不貪忠名離鄉遠去,怎奈心戀故國痛苦難當。
將蕙芷聯起來做成佩帶,經過鮑魚店就失去芬芳。
正直之臣端正他的品行,反遭讒人誹謗遭流放。
世俗之人改清潔為貪邪,伯夷寧願守節餓死首陽。
獨行廉潔啊雖不容於世,日後叔齊終得美名揚。
層層烏雲遮得天昏地暗,使得日月失去燦爛光芒。
忠臣堅貞欲進諫,佞人在旁讒言誹謗。
就像百草至秋本該結實,夜裡卻突然降下寒霜。
急疾的西風摧殘著生物,秋風已起百草不得生長。
群小結黨營私而妒害賢才,賢良反孤立無援受損傷。
我心懷良策卻不被重用,只好獨居岩穴棲身隱藏。
子胥伐楚功成卻遭讒毀,可憐他被賜死屍首不葬。
世人見其狀紛紛從俗媚上,正如草木隨風披靡成排成行。
誠信正直之臣身敗名毀,虛偽諂佞之徒身顯名揚。
國家傾危君王才知追悔時已晚,此時我竭盡忠心也難有回天之功。
他們廢先王之法而不用,一味貪求私利背離公正。
我願懷清白終不變節,可惜我年壽未盡還年輕。
我要乘舟隨江遠去,只望君王醒悟不再受欺矇。
哀痛忠直之言君王聽不進,子胥被殺沉江令人傷情。
我願竭盡所聞陳述政事,可君王他充耳不聞不採用。
君心常惑難與陳述政道,他糊裡糊塗不辨橫豎奸忠。
好聽邪佞之臣的虛言浮說,致使國運斷絕難以久興。
放棄先聖法度而不施用,背離正直方嚮導致危傾。
遭到憂患才知醒悟,就像縱火秋草其勢已成。
君王失道已經自身難保,還談什麼國家福禍吉凶。
眾奸佞相互勾結營私利,忠士直臣何敢奢望國事昌隆!
君被邪惡薰染而不自知,秋毫雖細但天天在成長。
車載輕物過多也會斷軸,眾口誹謗使我罪孽加重。
我厭濁世願投湘沅之流水,又怕屍身隨波東流難回程。
懷沙負石自沉江而死啊,不忍心見君王被群小欺矇。

創作背景

《七諫·沉江》是一首代言體辭。王逸《楚辭章句》認為:“東方朔追憫屈原”,作《七諫》。根據司馬遷《史記》記載,屈原在寫下他的絕命詞《懷沙》之後,“懷石遂白沈淚羅以死”。東方朔這首《沉江》便是用代言體模寫了屈原投江自殺前的悲憤之情和複雜心理。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全辭四十句,大致可以分作三段。第一段(1-9句),中心是“惟往古之得失兮”,是說這段文章主要抒寫屈原對歷史興亡的思考。詩人開篇提出一個結論:“惟往古之得失兮,覽私微之所傷”。這不僅是此段的中心,同時也是全篇的主題,此辭中所涉及的歷史或現實的題材,都為這一結論的形成提供了依據。這種把世道盛衰僅僅歸咎於是否“親近佞臣(‘私微’)”的思想,作為一種歷史觀似乎有些淺薄,但它比起古今中外諸如“天道循環”、“絕對理念”之類形而上的高深學問來,卻更富有現實的感性內容和批判意義,歷史的恥辱與災難,人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詩人在剖析了齊桓公、晉獻用佞信讒的慘痛教訓和巨大危害之後,進而通過“紂暴虐以失位兮,周得佐乎呂望。”的鮮明對比,呼籲國君表彰耿直、近賢遠佞,指出唯有如此,國家方有復興的希望。到此詩人懷著激情描繪了這一盛事的憧憬:“賢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契約。明法令而修理兮,蘭芷幽而有芳”。
第二段(10-22句),大意是“苦眾人之妒予”。這段承接上文,筆鋒轉入現實,抒寫詩人自己遭到群小排斥、污衊的痛苦。詩人的痛苦是複雜的、多層次的。他不僅為“反離謗而見攘”悲憤,也不僅因“懷計謀而不見用”苦惱,詩人尤其深感焦慮和傷痛的是“商風肅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長”,“廢制度而不用兮,務行私而去公!”美好的東西被摧殘了,國家的法度被破壞了,整個社會迅速地向著腐敗墮落,“終不變而死節兮,惜年齒之未央”,詩章在低沉的悲觀中為詩人高昂的氣節所振起。
第三段(23-40句),主旨是“冀幸君之發蒙”。這段寫國君昏庸不辯忠奸,以致斷送了國家的前途而不覺悟。詩人超前敏銳,洞悉祖國命運的危機,而奸佞之徒卻變本加厲,結黨營私。在這法制混亂,政治腐敗的嚴峻時刻,正直的人有何指望?只得自沉汨羅江。
以上三段,層次清晰,個有側重而又有機統一。“惟”、“苦”、“冀”,思考、苦恨、希望,直至最終絕望不忍,形成全文的詩情脈絡和結構框架。在這一脈絡和框架上,作者圍繞“惟往古之得失兮,覽私微之所傷”這一主題,通過歷史的反思深刻地審視現實,把詩人死前的深廣憂憤和複雜心理作了詳細的描寫,從而展示了詩人“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劉安《離騷序》)的崇高精神境界。可知屈原的沉江,既不是感情的衝動,也不是無謂的自絕,而是保持人格理想的從容選擇和實現勸世勸君的英勇壯舉,不是精神的崩潰,而是精神的超越。所以全辭表現了一種無所畏懼的平靜態度。
全辭在表現手法的特點。其一是對比,歷史與現實,忠臣與奸佞,明主與昏君。這種對比手法植根於作者對現實生活矛盾的深刻認識,舉重就輕地表現了詩人愛憎分明的情感態度和思想傾向,揭示了詩人置身社會衝突的悲劇命運。其二是比喻,善用象徵性比喻來表達詩人的審美思想,在第一段雖然只有一句“蘭芷幽而有芳”,而在二、三段卻不勝枚舉。其三是抒情、議論的主體結構中綴以敘述,諸如“將方舟而下流兮”,造成文章的波瀾,推進層次的變化,與流放詩人的生活節奏和諧統一。

名家評價

東漢文學家王逸楚辭章句》:“言正直之臣,端其心志,欲以輔君,反為讒人所謗訕,身見排逐而遠放也。”

作者簡介

東方朔(公元前154~前93),西漢辭賦家,字曼倩,平原厭次(今山東惠民)人。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東方朔上書自薦,詔拜為郎。後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他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談笑取樂,“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漢書·東方朔傳》)。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東方朔直言進諫,認為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國家之用,下奪農桑之業,棄成功,就敗事”(《漢書·東方朔傳》)。他曾言政治得失,陳農戰強國之計,但武帝始終把他當俳優看待,不得重用,於是寫《答客難》、《非有先生論》,以陳志向和發抒自己的不滿。東方朔原有集2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東方太中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