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體詩是詩歌體裁。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稱為近體詩,所以通常只...
七言古詩簡稱七古,在古代詩歌中,是形式最活潑、體裁最多樣、句法和韻腳的處理最自由,而且抒情敘事最富有表現力的一種詩歌形式,詩體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為主...
七古是古代中國詩歌體裁的一種。每篇句數不拘,每句七字。七言古體詩的簡稱。從文學風貌論,七古的典型風格是端正渾厚、莊重典雅,《文章辨體序說》認為“七言...
七言絕句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七絕,屬於近體詩範疇。此體全詩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韻、粘對等方面有嚴格的格律要求。詩體起源於南朝樂府歌行或北朝樂府...
古體,作為辭彙有兩個義項,一是指古人作品的體式和風格,二是指“古體詩”。作為“古體詩”的同義詞,是指相對於“近體詩”而言的一種詩歌體裁。...
古體詩押韻:古體詩押韻較寬。可轉韻,或鄰韻通押;可押平聲韻,也可押仄聲韻。仄聲韻中,要區別上、去、入聲,不同聲調一般不相押,只有上聲韻和去聲韻偶然可以...
七言律詩是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等進一步發展,成熟於杜甫。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
七言詩是中國詩歌體裁之一。全詩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為主。起源於楚辭和漢代的民間歌謠。不過,漢、魏之際七言詩發展滯後,在南北朝時期至隋漸有發展,直到唐代,...
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十:“不知唐人五言工,不必再工七言也;古體工,不必再工近體也。”七言七字詩句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句》:“六言七...
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格律詩,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族詩歌體裁。為有別於古體詩而有近體之名。指初唐之後,形成的又一詩歌體裁。在近體詩篇中句數、...
詩詞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按內容可...
(趙曉古體詩)編輯 鎖定 趙曉的代表作,是相思題材的佳作之一。作品名稱 相思 作品出處 趙曉詩集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作者 趙曉...
七言排律詩體簡介 編輯 在至唐代完成的中國古典詩歌的十一種詩型中,只有和“七言排律”二種因其作例很少,在文學史上也缺乏影響力,因而它們作為獨立的詩型在...
古體詩沒有一定的格律,是古代的“自由詩”,一般分為四言詩、五言古體(五古)、七言古體(七古)、雜言體。近體詩有嚴格的格律,句數、字數、押韻、平仄等都有...
古典風體詩歌包括詩經體詩歌、楚辭體詩歌、樂府體詩歌和古體詩。...、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和雜言體。...
《黃鶴樓》是唐代詩人崔顥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被選入《唐詩三百首》。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弔古懷鄉之佳作。前四句寫登臨懷古,後四句寫站...
七律即七言律詩的簡稱,是一種詩的形式。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聲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韻到底,當中不換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