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稱】《七絕·李衛公德裕》
【創作年代】明朝
【作者姓名】王桐鄉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絕·李衛公德裕
- 創作年代:明朝
- 作者姓名:王桐鄉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七絕·李衛公德裕
孤寒八百望崖州,恩怨分明未是仇。
但使君心合君子,不須憎李自憎牛。
作品鑑賞
李德裕(787—849),字文饒,唐代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與其父李吉甫均為晚唐名相。唐文宗時,受李宗閔、牛僧儒等牛黨勢力傾軋,由翰林學士出為浙西觀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復遭奸臣鄭注、李訓等人排斥,左遷。唐武宗即位後,李德裕再度入相,執政期間外平回鶻、內定昭義、裁汰冗官、協助武宗滅佛,功績顯赫。會昌四年八月,進封太尉、趙國公。唐武宗與李德裕之間的君臣相知成為晚唐之絕唱。後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於位高權重,五貶為崖州司戶。次年死於崖州。
世人念其在歷史上有過政績,對他被貶謫至死天天涯海角的崖州感到哀惜,因而海南人士建祠廟紀念他。詩人王桐鄉回顧這段歷史和懷念這位賢相,寫下這首詩。
詩的首一句,“孤寒八百望崖州”,借唐人詩:“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南望李崖州”之句,寄寓宛惜之意,悼念之心,肯定他輔佐文宗、武宗皇朝所採取的政治措施的積極意義,力圖加強中央集權,為中國統一效勞,稱得起一位忠臣賢相。
詩的第二句,“恩怨分明未是仇”,他儘管遭受打擊而被貶到天涯海角的崖州來,對於個人的得失與遭遇置之度外,說明其胸懷寬廣宏量。他於大中二年(公元848)被貶,完全是黨人、宦官所誣告,徇造成其冤,對此是非他明白,恩怨也分清。然而歷史上確是有人譏笑過德裕的這種恩怨分明是愚蠢的,意思說他當政時,對黨人、宦官所採取的措施不堅決與不徹底,以致造成自身的後患。這不外是由於個人出身世代公卿官僚家庭和時代的局限性,表現出他的愚忠思想。
詩三四句,“但使君心合君子,不須憎李自憎牛。”有云:“德裕之黨多君子,僧孺之黨多小人。”在李、牛兩黨鬥爭的問題上,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作為忠臣的李德裕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天子身上,希望天子能看清楚是非,誰是君子,為國為民,誰是小人,爭權奪利,公報私仇,不須憎恨李黨,而應該憎恨牛黨,最後希望天子的心意轉到親君子方面來。當時的李德裕也只能是這樣的想法,歷史上的屈原也是同樣的想法,被放逐後還是把希望寄托在楚王身上終於絕望而投江自殺。所以李德裕走上悲劇的道路是很自然的。
作者簡介
王桐鄉,又名王佐,字汝學,號桐鄉,臨高縣透灘村人,明代學者,詩人。生於宣德戊申年(1418)五月十五。祖籍福建古田井村。渡瓊始祖王恂瓊州千戶。曾祖王良先舉人司戶參軍。父親王原凱東黎土宮,曾二度率首王尋、王旺赴京貢方物,接受朝廷招安,增強黎漢民族和睦團結,被授為撫黎縣丞。母親唐朝選山東金鄉縣令之女,兄王斌、王賦、王碔(音wǔ),和弟王俊均為廩貢生員,系異母所生。
王桐鄉所寫詩文很多,收集在《雞肋集》中,還著有《珠崖錄》、《瓊台外紀》、《經籍目略》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