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改詩贈父親

七絕·改詩贈父親

《七絕·改詩贈父親》是毛澤東1910年贈給父親的一首七絕,根據日本明治維新時期著名政治活動家西鄉隆盛借自月性和尚用以自勉的一首詩略加修改而成。毛澤東適應自己的情況做了改動,表達了他遠大的志向,也表達了對父親的深厚感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七絕·改詩贈父親
  • 作品別名七絕·改西鄉隆盛詩贈父親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湖南師範學報
  • 文學體裁:七絕
  • 作者:毛澤東
詩作原文,注釋譯文,注釋,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詩作原文

七絕·改詩贈父親
孩兒立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
人生無處不青山。

注釋譯文

注釋

(1)鄉關:家鄉,故鄉
七絕·改詩贈父親
(2)桑梓:家鄉,故鄉。古代,人們喜歡在住宅周圍栽種桑樹和梓樹,後來人們就用物代處所,用“桑梓”代稱家鄉。讚揚某人為家鄉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
(3)青山:象徵祖國的山河秀麗。人生無處不青山,意思是說祖國到處都是秀麗的山河,可以作為安息的地方。這兩句也就是大丈夫志在四方,好男兒四海為家的意思。

譯文

孩兒立下志向走出家鄉,學習不取得成就發誓不還來 死後埋葬屍體何必在故鄉的土地,人生到處都是可以埋葬屍體的青山。

創作背景

1910年秋天,毛澤東離開家鄉韶山,走向外面更廣闊的世界。這是他人生歷程中的第一個轉折。懷著激動心情,臨行前他寫下這首詩,夾在父親每天必看的帳簿里,以作告別。走出鄉關,毛澤東離故鄉越來越遠。然而,骨子裡那固有的鄉情、親情始終未曾從毛澤東心中抹去。

作品賞析

《七絕·改詩贈父親》是1910年秋天,毛澤東離開家鄉韶山,走向外面更廣闊的世界。

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筆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於湖南湘潭韶山沖一個農民家庭。
七絕·改詩贈父親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1936~1976),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員會主席(1945~1976),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1954~1959)。
毛澤東始終堅持反對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維護民族的獨立和國家的主權,維護世界和平。就他一生來看,他對中國革命建立的不可磨滅的巨大功績,遠遠大於他的過失,他仍然受到中國人民的崇高尊敬。
1981年6月,中共中央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毛澤東的歷史地位作出全面、公正、實事求是的科學結論。毛澤東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仍然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澤東選集》,其他已公開發行的著作有《毛澤東書信選集》、《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和《毛澤東詩詞選》等。有三子二女。長子在韓戰中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