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七步村來由,墓的變遷,對曹植的敬仰,文革時期,重煥光彩,歷史傳說,曹植七步,李白與曹植墓,
七步村來由
墓的變遷
對曹植的敬仰
村民知是陳思王曹植墓之後,對其奉若神明,還在墓旁建一亭子,名曰:七步亭,以紀念他“七步成詩”。後來,亭旁又建立私塾,由村里學問高的人任教。明代以來,在方圓村寨中,後七步村秀才歷代都是最多的,這成了村裡的驕傲,他們也認為這是子建神靈護佑的結果。私塾的學子們每年清明都要祭子建,為古墳填新土,天長日久,曹植墓也越來越大,狀若土丘。七步村的學子們每逢鄉試、科舉也要拜祭子建,求其護佑能金榜題名。歷代來,在鹹平(現改名為通許縣)做官的也都會到此祭拜子建,尋古探幽,抒發性情。仕途得意,春風滿面者在亭子裡前呼後擁,推杯換盞,乘著酒性在遼闊的平原上縱馬馳騁,歸來後又指點古今,揮毫寫下懷古詩二首:
公餘策馬夾河隈,幾處殘碑拂碧水。
成章七步憶高才,董家孝子難蹤隨。舊隸陳留多勝跡,夕陽林外獨低垂。
城頭西望許田荒,貯餉何年構上壘。
麗生奇策說高陽,丘陵九女埋冰水。
此日尋游爭載酒,論文還上仲舒會。
鹹平的才子們也多來此聚會,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青柳碧水,才子神靈相陪,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才子們以子建為題賦詩,以表達對才高八斗的子建的敬仰,留下了:“建安風骨李白羨,七步成詩曠世罕。鐘鼓饌玉換美酒,諸君同銷萬古愁。”的詩篇。
文革時期
文化大革命中,曹植墓作為“四舊”遭到紅衛兵的破壞,許多古人碑文遭到毀滅,唯留下一座墳丘突立在池邊。在知青“上山下鄉”的年代,這裡又成了知青們常聚會的地方,月白風清之夜,點燃一堆篝火,篝火旁還挖了許多小土坑,坑裡先放些未完全燃盡的木材,然後把紅薯、嫩玉米、花生之類一股腦的丟進裡面,再把一些未完全燃盡的木材覆蓋在上面,再用土埋了,只須抽幾支煙的時間,便可用木棍扒出來吃了。知青們邊吃邊談詩論文,談理想,談生活、談未來,還一起高歌,有高興,有感嘆,有迷茫、有希望,雖無古文人們一觴一詠的雅姿,但也十分盡興。也有愛好相同,同病相憐的青年男女在此地互訴衷腸,最終接為秦晉之好。
重煥光彩
田地責任到戶後,隨著後七步村人口的快迅增長,宅基地的向外擴建,曹植墓從村外“移”到了村中,曹植墓也被作為文物古蹟保護起來。曹植墓重新修建了“七步亭”,把歷代來曹植墓前憑弔的詩文刻成碑文以志紀念,曹植墓重煥光彩,子建在天有靈,也當欣慰了吧。
歷史傳說
曹植七步
據說:東漢時期這三個七步村分別叫郭莊、永寧、寧鄉。東漢末年,曹丕承襲王位後,妒忌其能,怕天資非凡的曹植爭奪王位,就想將曹植殺了以絕後患。曹植聞訊後,立即騎馬外逃。曹丕率人馬追趕。追至郭莊便追上了,附近百姓不知發生了什麼事,紛紛趕來觀看。面對文武隨從和人山人海的民眾,曹丕怕無緣無故殺了曹植會激起公憤,壞了名聲,就心生一計對跪在面前的曹植說:“有人告你陰謀作亂,我本不相信,而你卻逃跑,說明你做賊心虛。今天本該殺你,但念手足之情,再給你個活命機會。如今,天下皆知你才高智敏,能詩善文,那你就當著眾人之面,在七步之內,吟詩一首。吟出就免你一死。不然,別怪我無情了。”曹植只好忍氣吞聲地說:“請兄長命題吧!”曹丕抬頭,見一麻臉將軍跨馬持刀,正虎視眈眈地盯著曹植,便冷笑一聲,說:“就以‘麻臉’為題,但不準出現‘麻、點、坑、凹’四字。”說後,環視眾人,面露得意之色。
七步村
曹植聽後,沉著地邁動雙足,七步之內,吟出一首詩來:
沙灘下大雨,新鞋踩硬泥,
豆包去了餡,翻看石榴皮。
詩一吟出,自以為得計的曹丕不禁愕然,不由自主地“嗯”了一聲。曹植以為已讓過關,便起身跨馬向北奔去。曹丕愣過神來,率眾追趕,至永寧村又追上了曹植。並一板面孔說:“剛才那詩太粗俗,需以‘瘸腿’為題再作一首方可,但不得出現‘瘸、踮、拐、短’四字。”曹植聽後,邁出七步,又吟詩一首道:
走路風擺柳,站立馬歇蹄,
坐下一邊倒,睡覺腳不齊。曹丕聽後,心中大驚,只顧發獃,未及言語。曹植以為王兄默許,又上馬列向北奔去。曹丕見狀,顧不得多想又催馬追了過去。追到寧鄉追上曹植,強詞奪理地說:“兩篇都欠文雅,你再以‘同胞兄弟’為題,吟詩一首,不得用‘兄弟、手足、同胞、你我’之詞。曹植見王兄一而再,再而三地糾纏威逼,只怕沒完沒了,便強壓心中怒火說:“王兄再三追逼,多方限制條件作詩,這次作成,能赦否?”曹丕眉頭緊皺,遲疑片刻,狠狠心說:“赦!”
只見曹植從容不迫,一步一吟,不足七步,又吟出一首世代留傳的千古佳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滿懷殺機的曹丕理屈詞窮,悻悻地長嘆一口氣,為了便於時刻監視曹植,就將他就地封為雍丘王(當時三村屬陳留管轄)。事後郭莊、永寧、寧鄉的老百姓為了表達對曹植非凡文才的敬慕,便將三村改名為前七步、中七步、後七步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