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農場(黑龍江國營農場)

七星農場(黑龍江國營農場)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七星農場是黑龍江農墾總局系統國營農場,隸屬建三江管理局。位於黑龍江墾區東部,福前鐵路通過場區。場部距富錦市政府駐地45公里。以農場南部的七星河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七星農場
  • 外文名稱:bei da huang  qin  xing
  • 別名:北大荒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第二十五團
  • 行政區類別:國營農墾
  • 所屬地區:黑龍江墾區 
  • 下轄地區:各生產連
  • 地理位置:黑龍江墾區  建三江農墾管理局
  • 人口:28000
  • 方言:標普
  • 氣候條件:適宜
  • 著名景點:七星河  知青軍旅新移文化地
  • 機場:工農作業機場
  • 車牌代碼:黑R
摘要,基本信息,主要企業,經濟發展,發展前景,

摘要

七星農場黑龍江農墾總局系統國營農場,隸屬建三江農場管理局。位於黑龍江墾區東部,福前鐵路通過場區。場部距富錦市政府駐地45公里。七星農場,以農場南部的外七星河得名。

基本信息

始建於1954年,為松江省富錦縣國營農場第四作業區。1956年,改為黑龍江省地方國營富錦農場,劃歸省國營農場管理廳領導。同年5月,改為七星農場。1958年劃歸合江農墾局領導。1968年6月,組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編為第三師第二十五團。生產建設兵團新建第六師,改隸第六師領導。1976年2月,撤銷生產建設兵團,更名為建三江農場,隸屬建三江農場管理局領導。1978年恢復七星農場原名。下設7個分場,全場總人口2.8萬人。七星農場地處三江平原腹地,地勢低平,坡降平緩。外七星河流經場區南部,場區多為
七星農場七星農場

主要企業

沼澤地,是黑龍江墾區規模較大的農場。全主要種植小麥、大豆、水稻和玉米,1992年糧食總產量5.6萬噸。畜牧業以養奶牛、菜牛、豬為主,兼養鹿、家禽等。場辦工業有啤酒廠、肉雞屠宰廠、麥芽廠及糧油加工廠等。1992年末全場總人口3.3萬人。場部所在地七星鎮,也是建三江農墾管理局的駐地。場部內總人口1.45萬人,已形成較大規模的農墾城鎮。

經濟發展

2012年全場實現社會總產值18.4億元,比上年增長11%,經營利潤9000萬元,人均收入20000元,是墾區經濟實力較強的農場之一。
七星農場七星農場
七星農場以“兩自理、四到戶”為主要標誌的農業改革已推進到位,種植業結構趨於合理,到2012年底,水田已發展到31.5萬畝,玉米5萬畝,糧豆總產量達到22萬噸,平均單產347公斤。畜牧業生產穩步發展,2012年底奶牛存欄5424頭,生產商品魚522.5噸,實現畜牧漁業產值4300萬元。
七星農場現有18家工業企業,有年加工3萬噸的等級麵粉廠,有年加工1萬噸的稻米加工廠,有年產5000噸的麥芽廠,以及制油廠、啤酒廠、冷凍廠、白酒廠等,全年實現工業產值8300萬元,比上年增長20%。交通、運輸、建築、商業、服務業和非國有經濟成績斐然,2012年創產值2000萬元。
進一步強化了基礎和環境建設,1990年以來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4000多萬元,為生產連隊裝上有線電視、程控電話、自來水,修建了辦公室等。投資和自籌資金近億元,建住宅樓17棟,面積3.5萬平方米。電話普及率、有線電視入戶率均達90%以上,住房磚瓦化率達80%以上。1997年投資400多萬元修建白色路面2.2公里,安裝了路燈。大力改善辦學條件,1993—1997年全場用於教育投資達5814萬元,60%的學校實現樓房化,1997年全場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
社會保障網路已經形成,農場職工醫院是省級文明醫院。計畫生育率10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03‰。

發展前景

七星農場在省委八次會議提出的“搞好二次創業,實現富民強省”的發展的目標指引下,加快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加快工業和第三產業發展步伐,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2012年,社會總產值爭取達到18.2億元,實現利潤2.2億元,人均收入達到20000元,全場實現小康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