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日節律
- 實質:生物節律的一種。
- 簡介:生命過程有7天重複的周期性
- 提出者:古埃及人
簡介,源出,
簡介
生物節律的一種。古埃及人早在六千多年前就曾有過“七日神力”說,認為生命過程(包括疾病的徵兆)有7天重複的周期性。現代醫學充分證實了這一規律。
外科醫生都知道,多數人手術後拆線的最佳時間是手術後第7天。而在器官移植中令人棘手的排異現象,竟然也遵循著7天一個周期的規律,常發生在手術後的第7、14、21或28天。
一種疾病首次急性發作,要判斷它是否轉為亞急性或慢性,也常以7天為界限。超過7天,預示急性期已過,疾病可能轉為亞急性或慢性期。
感冒與人類共存了上億年,而機體與感冒鬥爭的規律也恰巧是7天。醫學家告誡人們,患了感冒,治療要7天,不治療7天也會自愈。若7天不愈就不再是感冒而可能合併了支氣管炎、肺炎、鼻咽炎等疾病,或者壓根就不是感冒。
咳嗽是常見的症狀,而絕大多數咳嗽會在7天內自愈。要是咳嗽超過7天,就應該去查查咳嗽的病因。
困擾現代人的心臟病、卒中的發病高峰,居然也有“七日節律”的特點。我國醫學專家調查,在我國城市居民中,心腦血管疾病發病,每周的星期一是一周中發病率最高的一天,與世界各地的七日一高峰節律相同。
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就寫道,如果外感風寒,即使不治療,只要不發生合併症或併發症,一般7天就可以自行痊癒,如果7天不好,病程就會延至7的倍數,14天或21天,這種規律被稱為七日節律。現代科學也證實了,人體確實存在著生理、病理的時間節律,但卻始終找不到控制這個節律的因素是什麼。而中國人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探明了這個答案,這就是天人相應!天人相應是中醫學的基本觀點,那么這種觀點是怎么形成的,這其中的科學道理在哪裡?又能給我們現代人什麼重要的啟示呢?
源出
在《傷寒論》中,張仲景說過這樣一句話,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而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說一個外感病,通俗的說,一個感冒,頭疼,發燒,怕冷,沒有汗,甚至有點輕度的咳嗽、喘,如果你沒有去治療,沒有發生合併症和併發症,到第七天的時候它自己就好了,這是怎么回事呢?是這個病的自然病程結束了。你看張仲景不是對一個一般的病毒性感冒它幾天可以好進行了預測嗎?而且他還可以知道,這個病要好的那一天是什麼時辰好。張仲景說,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什麼意思啊?就是這樣一個病,到第七天要好的時候,哪個時間段能好呢?容易好呢?從上午9點,到下午3點,就是中午前後這段時間,這正是汗出熱退的最有利的時機。
在張仲景的著作里,不僅談到了外感病的七日節律,也談到了外感病的十四日節律,那如果十四天沒有好,那可能就要二十一天好。那么大家說了,這是不是又有點神了?
節律就是有節奏的時間規律,例如患了感冒,即使不治療,七天也可自行痊癒,如果繼發感染病程延長,痊癒之時或許是7天的倍數,要么是14天,要么是21天。這就是七日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