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胡忠簡公銓

《七律·胡忠簡公銓》是王桐鄉創作的七言律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七律·胡忠簡公銓
  • 創作年代:明朝
  • 文學體裁:七言律句
  • 作者:王桐鄉
作品原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七律·胡忠簡公銓
大朝廷作小朝廷,人世乾坤已不成。
志士拊心思蹈海,渠奸呼黨賀登瀛。
共知甘飲三吳水,誰念幽樓五國城。
公去如今三百戰,海潮憂有不平聲。

作品鑑賞

胡銓(1102—1180年),字邦衡,號澹庵,南宋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宋建炎二年(1128年)中進士,後任樞密院編修官。宋紹興八年(1138年),秦檜主和,金使南下稱詔諭江南,他上疏請斬秦檜因而被貶謫新州。之後,他因憤懣填“好事近”詞一首,因末句“欲賀巾車歸去,有豺狼當道”被新州太守張棣告發,秦檜為此大怒,於1148年再把他流放至吉陽軍(今三亞市)謫居海南。八年後,秦檜死,胡銓才得以遷回衡州,孝宗就位,被召任兵部侍郎。宋淳熙七年(1180年)胡銓逝世,享年78歲,遺著有《胡澹庵文集》。海南人民為紀念這位忠賢立“五公祠”於府城,是“五公”之一。
這首詩指斥南宋高宗忘記靖康之恥,聽信奸賊秦檜讒言,貶逐忠臣,向金屈辱求和,割地納貢,向金稱臣,宋已經不成國體。然而忠義士有志報國而不可得,永遠懷恨。過三百年後,詩人回顧這件事,寫這首詩悼念胡銓。
詩的頭二句,“大朝廷作小朝廷,人世乾坤已不成。”說南宋向金屈辱求和,割棄秦嶺、淮河以北的土地,向金稱臣納貢,把一個大的國家劃割成一個小國家,而且失去了國家的主權,世間這樣的天地已經不成國體了。
三四句“志士拊心思蹈海,渠奸呼黨賀登瀛。”“拊心”,拊,同撫,這裡當作保衛講。全句意思是說,主戰派胡銓等愛國志士為保衛祖國寧願赴湯蹈火生死不顧;“登瀛”,即登瀛州,本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這裡比喻得寵遇如登仙境,大奸賊秦檜主和,獲得高宗的信寵,請賜在臨安朝天門東建華麗的私第,所謂宰相府,群奸到這裡來慶賀,飲酒作樂。當國難臨頭之時,大奸賊秦檜考慮的不是國家的興亡匹夫有責,而是圖個人的享樂,賣國求榮,過著糜爛的生活,把愛國志士胡銓貶逐到天涯海角。兩者對照之下,忠與奸更為突出。
五六句“共知甘飲三吳水,誰念幽樓五國城。”“三吳水”,吳地三條水,吳淞江、婁江、東江。《水經注》云:“吳郡、吳興、會稽為三吳”。又有說蘇、常、湖三州為三吳。這裡指南宋遷都吳地臨安。全句意思是說,世人共知南宋高宗甘願偏安江南,苟且偷生,他是一點也不思念父兄徽宗、欽宗被幽禁在異邦五國城的。“幽樓”,本意指幽麗是樓閣,這裡指二帝被俘北去幽禁的院子。“五國城”,金邦地方名(今黑龍江省依蘭),二帝禁死於此。
七八句“公去如今三百戰,海潮憂有不平聲。”說胡銓離開海南至詩人寫詩的時間相距已經是三百餘年了,然而如今大海的潮水還洶湧著,好象是為他鳴不平似的。這一象徵句子,比喻說明胡銓被貶到天涯海角的瓊島來,得到海南人民的同情,他忠而被貶的事情,迄今人們還為他鳴不平。
這首詩,詩人以議論開始,接著中間四句擺事實證明,最後兩句,以抒情收尾,以敘事、議論、抒情三結合的寫法,在詩歌的寫作方法上是難得的,值得借鑑。

作者簡介

王桐鄉,又名王佐,字汝學,號桐鄉,臨高縣透灘村人,明代學者,詩人。生於宣德戊申年(1418)五月十五。祖籍福建古田井村。渡瓊始祖王恂瓊州千戶。曾祖王良先舉人司戶參軍。父親王原凱東黎土宮,曾二度率首王尋、王旺赴京貢方物,接受朝廷招安,增強黎漢民族和睦團結,被授為撫黎縣丞。母親唐朝選山東金鄉縣令之女,兄王斌、王賦、王碔(音wǔ),和弟王俊均為廩貢生員,系異母所生。
王桐鄉所寫詩文很多,收集在《雞肋集》中,還著有《珠崖錄》、《瓊台外紀》、《經籍目略》等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