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魚科

七夕魚科

七夕魚科,Plesiopidae,鱸形目鱸亞目的一個科,台灣地區計有魚種 10 種,生態:夜行性,肉食,大都以甲殼類為主食。

基本介紹

身體側扁,體型長且成橢圓形。頭部的輪廓是圓鈍形,頭較小,吻部也短,有一對大眼睛。領齒細小,像一根根的絨毛,鋤骨與顎骨部分都具牙齒。魚體外披覆了中型或小型的櫛鱗,連頭部與頰部都有魚鱗。具側線,分為兩部分,前半段側線沿著魚體背緣縱走到背鰭末端止,後半段則改走在尾柄的中央,一直到尾鰭基部為止。本科魚類只有一個背鰭,背鰭相當連續且無缺刻,有硬棘11-15條,軟條部分有6-12條。臀鰭的硬棘有3條,軟條則有7-23條,七夕魚科的魚種腹鰭都相當發達,且第一軟條通常特別長又粗壯。
此種魚類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白天都躲在珊瑚礁和沙地交接處的洞穴或礁縫中,不易觀察,黃昏時才出來活動。瑰麗七夕魚(Calloplesiops altivelis)受驚嚇時將頭藏於洞穴中只露出尾部,以背鰭上的眼斑擬態為黃黑斑裸胸鯙(Gymnothorax meleagris)的頭部,來嚇退敵人。全世界分2亞科,分別為七夕魚亞科(Plesiopinae)7屬26種及棘鮗亞科(Acanthoclininae)4屬12種左右(Nelson, 1994),台灣紀錄2亞科6屬10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