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單位制的形成和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國際間的貿易發展和科技交流,以及人們生活等緊密相關。1948年第九屆國際計量大會作出決定,要求國際計量委員會創立一種簡單而科學的並供所有米制公約成員國都能使用的實用單位制。1954年第十屆國際計量大會決定採用米、千克、秒、安培、開爾文和坎德拉作為基本單位。1960年10月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決定把上述六個單位作為基本單位的實用計量單位制命名為“國際單位制”,並規定其國際符號為“SI”,簡稱SI制。SI制規定有七個基本量,分別是長度,質量,時間,電流,熱力學溫度,物質的量和發光強度。七個基本量對應的國際單位名稱(國際單位符號):米(m),千克(kg),秒(s),安培(A),開爾文(K),摩爾(mol),坎德拉(cd)。除七個基本量外,還有二個輔助單位:平面角弧度rad,立體角球面度Sr。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個基本量
- 確定時間:1960年10月
- 確定地點: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
- 性質:國際通用的國際單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