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丁集鎮位於六安市裕安區西北腹地,距市區30公里,其東臨汲東乾渠,與單王鄉、順河鎮相接,南至徐集鎮、江家店鎮、西接羅集鄉,北臨固鎮鎮。地理位置優越,是六固路、單羅路、花徐路交匯之地,為六安經濟發展的輻射地帶。
地形地貌
全鎮地形大部分屬丘陵地帶,有小部分畈區,地形海拔高度在22.4米至65.7米之間。東汲河、汲東乾渠、南江支渠穿境而過。
行政區劃
丁集鎮系撤區並鄉前的區所在地,現轄11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
主要農產品
本鎮糧食生產以水稻和小麥為主,一般多為水旱兩季輪作,丁集鎮是六安市主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2014年底農業生產總值28659.27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突破7676元。水產品養殖、皖西白鵝、苗木花卉,是丁集鎮的主要農副產品。市、區水產局在丁集鎮西河村養鱔基地進行黃鱔繁殖,丁集鎮黃鱔被省農委評為裕安區唯一無公害水產品。
經濟發展
丁集鎮以招商引資為龍頭,建設丁南婚紗產業基地和丁羅路經濟發展帶,吸引數家婚紗企業和體育製品公司入駐,2014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2億元;完成地稅收入880萬元,契稅208萬元,國稅362萬元,非稅收入149萬元,全面完成財稅目標。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26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85億元,新引進企業5家。工業生產總值突破4.4億元,農業生產總值突破4.1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突破6000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76元,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集鎮開發建設
目前,集鎮三縱二橫的框架基本形成,占地35畝的商貿城一期工程已經竣工並交付使用,600米長的沿街商業旺鋪主要用於水產品、家禽、家畜和蔬菜的交易。丁南大街、華龍三期、蘇州花園、祥和苑等高標準住宅、商業小區正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
機關單位人員
丁集鎮機關在職45人,其中:行政在編26人,事業單位在編19人;行政離休幹部3人,行政退休幹部34人,事業單位退休人員15人,內退人員5人。
行政轄村
人口
2017年,丁集鎮常住人口48960人。
地理形態
皖西是我國著名的革命老區,這裡哺育出了108位開國將軍。在皖西這片紅色的沃土上,正在崛起著一座現代化的新型集鎮——裕安區丁集鎮。
丁集鎮位於六安市裕安區西北腹地,是典型的農業大鎮,這裡也是萬畝糧油示範基地。同時還是革命老區所在地。
這裡交通便利、四通八達,距市區30公里,境內單羅路、花徐路穿境而過,六固路連通南北,正在興建的六阜高速橫跨我鎮,這些修飾一新的瀝青馬路、高速路、水泥路似根根飄帶把小鎮與外緊密相連,;占地近百畝的丁集客運站、百餘輛豪華昂貴的金龍、大宇等客貨車為人流、物流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也拉近了古老集鎮與大城市的距離;有執行緒控、有線電視、無線通訊使丁集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與發展的多彩世界同步。
這裡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千餘年的文化積澱,造就了一批傑出的丁集人。從彪炳史冊的革命發起人趙翅生到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建國少帥將軍吳瑞山、查玉申、傅春早,從辛勤耕耘故里的樸實山民到勇立改革浪頭、建設美麗祖國、建功大江南北的群商、政要,他們都是丁集的驕子和驕傲。新時期,這些傑出的丁集人紛紛掀起了一股回報社會,回報桑梓的熱潮,支持家鄉建設,為家鄉發展建設建言獻策。還有一批泱泱學子,只待學成名就,盡顯風流。另外,在丁集還修建有一口120畝的世紀塘,塘中建有“八角亭”,波光鱗鱗、風景如畫。
這裡貿易繁榮、商賈雲集,小集鎮,大市場,初具規模的農貿、小商品、特色水產品等交易已成體系,生意興隆。同時,這裡還是優質糧油、無公害瓜果、皖西白鵝、黃鱔等水產品的集散地與中轉站,正在建設中的農貿大市場、濱河西路等組成的新區,將再造一個新丁集的壯舉,三縱二橫的集鎮框架已經形成。
這裡資源豐富、特色明顯。省無公害水產品牌“丁集黃鱔”享譽省內外,遠銷各地;龜、鱉的養殖在六安市獨樹一幟,遠近聞名。這裡又是皖西白鵝的故鄉,鵝絨質優,鵝肉鮮美,且年產羽絨達20噸以上,各路商家、有識之士紛至沓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古老而又光榮的丁集鎮與時俱進,奏響了時代的最強音,鎮黨委、政府審時度勢,堅持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注重發揮優勢,發展特色,發揚傳統,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依託,以集鎮建設為載體,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以新農村建設為抓手,凝心聚力謀發展,多措並舉抓落實,全面推進三個文明建設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全年財政收入突破1600萬元,增長60.6%,其中國地稅收入突破1000萬元;規模工業總產值3.48億元,同比增長20%,農業生產總值5405萬元,同比增長15%,招商引資完成1.2億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突破600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
新的一年,我們在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支持下將取得更大的發展與進步。同時,我們歡迎各位,為丁集的發展建設提出更多更好的寶貴意見。
地圖信息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丁集鎮人大(六安市丁集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