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村(南京市江寧區湖熟街道楊柳村)

楊柳村(南京市江寧區湖熟街道楊柳村)

楊柳村位於南京市江寧區湖熟街道外秦淮河平原,全村居民1348人,村莊依山傍水,北靠馬場山,前臨楊柳湖,富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楊柳村始建於明萬曆七年(1579年),村莊一個個自成體系的獨立宅院又名為“堂”,各堂的名稱是:翼聖堂、翼經堂、四本堂、樹德堂、思承堂、禮和堂、酌雅堂、安雅堂、崇厚堂、序樂堂、居易堂、天樂堂、映雪堂、祖耀堂、文光堂。原來的宅院之間閭巷,全部以青石板鋪路,條石為階。古時有“青石墁地石門樓,走進楊柳不沾泥”說法,是一條潔淨的“青石街”。當年,紅軍就把這作為根據地。

基本介紹

地理位置,建築特色,古建築群,旅遊資源,

地理位置

楊柳村位於南京市江寧區湖熟街道外秦淮河平原,全村居民1348人,村莊依山傍水,北靠馬場山,前臨楊柳湖,富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楊柳村始建於明萬曆七年(1579年),村莊一個個自成體系的獨立宅院又名為“堂”,各堂的名稱是:翼聖堂、翼經堂、四本堂、樹德堂、思承堂、禮和堂、酌雅堂、安雅堂、崇厚堂、序樂堂、居易堂、天樂堂、映雪堂、祖耀堂、文光堂。原來的宅院之間閭巷,全部以青石板鋪路,條石為階。古時有“青石墁地石門樓,走進楊柳不沾泥”說法,是一條潔淨的“青石街”。
南京江寧楊柳村古建築群南京江寧楊柳村古建築群

建築特色

楊柳村古建築群,清康熙乾隆年間建造。原有36個宅院,現存比較完整的有17個宅院,共37進366間,建築面積11160平方米。這些古建築的門樓雕刻一般保存完好。其中比較好的13個門樓的題字為“旋馬遺規”、“遵道坦然”、“緩步凝思”、“行仁履義”等,均為楷書磚雕,四周飾以人物、花卉等圖案,刻工細緻,紋式精美,富有濃厚的明清建築風格,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才能。楊柳村古建築群均為坐北朝南的多進穿堂式高牆深院。一般為三進、四進、五進,最多的“翼聖堂”是七進,十八道門檻,在中軸線上建門廳、轎廳及主要住房。在左右縱軸線上有客房、書房、次要住房和廚房雜屋。後部分住房大多為二層建築,樓宇之間宛轉相通。廳堂內部根據不同需要,用隔扇、屏風等自由分隔。上部天花除採用“望磚”外,還做成各種各樣的“軒”,精巧美觀。
別具特色的楊柳村建築別具特色的楊柳村建築
楊柳村古建築群,古樸典雅,建築獨具匠心,是江南地區典型的古民宅建築,帶有典型的南京地域特色,它也有磚雕、木雕和石雕,但不像徽派建築那么張揚,顯得更內斂和書卷氣;房頂的瓦的曲面比較大氣,弧線很有力度;雕刻的內容有《西廂記》、《古城會》,還有暗八仙,琴棋書畫,象頭代表吉祥如意、鳳凰象徵丹鳳朝陽,興旺發達,門樓上有筆錠,意寓必定高升。

古建築群

1982年10月,南京市通過文物普查。在江寧縣楊柳村發現了一組古建築群。經文物專業工作者陪同古建及考古專家前往現場考察研究,定為清代的古建群體。這一建築群有36個宅院,其規模之大,建造之精巧,為南京地區所罕見。
楊柳村古建築群位於南京市南郊江寧縣龍都鄉西北,距龍都鎮約3公里,距南京城約40公里。這裡地處秦淮河平原,整個村子為一東西長,南北窄的狹長村落。全村居住著316戶,1348人,全部住房面積計38,016平方米。村舍大都依山傍水而築,背依馬場山;前臨碧波蕩漾的楊柳湖,富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村里人說,楊柳村是個“硯台地”,前面的楊柳湖就是“硯池”。
楊柳村分中楊柳、前楊柳和後楊柳三個自然村,按照時代順序排列,中楊柳最早,大約建於明代早、中期;其次是前楊柳,始建於明萬曆七年(1579年);後楊柳則為清代鹹豐以後所建。清鹹豐年間,中楊柳村已毀於兵火,只有前楊柳村的36座宅院組成古建築群得以保存。這一組古建築群自明萬曆至清朝乾隆、嘉慶年間先後建成,歷時二百餘年。這裡的一個個自成體系的獨立宅院,又名之為“堂”。各堂的名稱是:翼聖堂、四本堂、樹德堂、恩承堂、禮和堂、酌雅堂、安雅堂、思貽堂、敦本堂、崇厚堂、近思堂、敦裕堂、序樂堂、居易堂、天樂堂、映雪堂、祖耀堂、思齊堂、翼經堂、敦樸堂、慎德堂、省樂堂、銘馨堂、安裕堂、敦門堂、安樂堂、三槐堂、忠誠堂、聖德堂、光文堂,還有朱、劉、時、趙四個姓氏的宗祠及王氏住宅等。原來宅院之間閭巷相連,全部以青石板鋪路,條石為階,楊柳村人說,“青石墁地石門樓,走進楊柳不沾泥”,是一條潔淨的“青石街”。 楊柳村的古建築群,不少宅院己被拆毀,現存比較完整的有17個宅院,共37進,366間房屋,建築面積11160平方米。這些古建築物的門樓雕刻,一般保存完好。其中比較好的13個門樓的題額為:“旋馬遺規”、“遵循韋訓”、“出耕入讀”、“居安由正”、“斯道常由”、“由斯直步”、“斯道坦然”、“緩步凝思”、“行仁履義”等,均為楷書磚雕,四周飾以人物、花卉等精美圖案,富有濃厚的明、清建築風格。這些雕刻磚石門樓,紋式精美,刻工細緻,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才能。
楊柳村明、清建築群,繼承了我國古代的建築傳統,並有所創造和發展,雕磚石門樓、青石鋪路是其特點之一。這一建築群結構周密嚴謹,均為座北朝南的多進穿堂式高牆深院。一般為三進、四進、五進,最多的“翼聖堂”是“七進,十八道門檻”。其規模格局大體保存傳統風格,在中軸線上建門廳、轎廳及住房,並在左右縱軸線上,布置有客廳、書房、次要住房和廚房、雜屋等做法,成為中、左、右三組縱列的院落群體。後部住房大都為二層建築,樓上宛轉相通,它和江南其它地方的建築結構基本相似,但又有其獨到之處。一般採用穿斗式木構架或斗式與抬梁式的混合結構。外圍砌較薄的空斗牆。廳堂內部根據不同需要,用隔扇、屏門等自由分隔,上部天花除採用“望磚”之外,還做成各種形式的“軒”,精巧美觀,富於變化。並在梁架上飾有精美的圖案雕刻,梁棟均不施彩繪,素雅明淨。在各個群體之間,有前後相通的“備弄”(即通道或夾道),既可起防火作用,又便於巡邏。有的宅院後面還設有“更樓”。
為減少暑熱的輻射,宅院採取東西橫長的平面,圍以高牆,還在院牆上開漏窗,以及在房屋前後開窗的辦法,以利通風、採光。客廳和書房前,砌台疊石,作為花圃,加以點綴,構成幽雅、嫻靜的庭院。有些宅院還在宅左右或後部建造花園,整個布局井然有序。
楊柳村古建築群的建築設計師和建築工匠已不可考。據調查現有宅院均為朱氏家族所有。朱氏後裔說,前楊柳村的36個宅院僅是整個楊柳村的一部分,絕大部分是清康、乾時代所建造。“翼聖堂”和“四本堂”’建於康熙年間;今龍都中學所在的“樹德堂”、“恩承堂”和“禮和堂”3個宅院是乾隆年間朱侯昌所建。
楊柳村造房所用的石料,多出自蘇州和南京青龍山,木料從江西湖廣運來。當時為運輸建築材料方便,還專門開挖了一條從秦淮河到村內數里長的“運河”。位於秦淮河畔竹絲崗,有一處名叫“野埠頭”的水陸碼頭,據說就是當年為建房運輸材料的專用碼頭。磚瓦等材料則是就地取材,在馬場山建窯燒制。
如今,楊柳村的主要住戶有朱、劉、時、趙四大姓,因後來朱氏家道中落,宅院由後裔典賣、轉讓或招贅改變了戶主,我們查閱了《朱氏宗譜》的支譜,又多次和村中耆老和基層幹部座談。按《朱氏宗譜》“四本堂”支譜載:朱家世居南渡(一般認為是溧陽南渡),始祖朱明由南渡卜居句容新昌橋陡門口。六世祖朱武公(1503~1562年)尚居住在陡門口。明萬曆七年(1579年,七世祖朱孔陽(1537~1613年),才從句容陡門口遷居今江寧縣龍都鄉楊柳村。朱家住在楊柳村已有四百多年,子孫繁衍已有十五代。
關於楊柳村的形成,有不少傳說,傳說之一是:朱孔陽兄弟二人父母早亡,以做小生意為生,哥哥已有家小,弟弟尚未婚配,因住屋狹小,朱孔陽要將房子讓給弟弟,自己一家出外謀生。而弟弟要哥哥留在家,他一人出去闖,二人爭執不下,由族中人調處,族長在二人手掌心上各寫一個字,叫他們回去再看。二人回到家中,張開手心一看,哥哥手心上寫的是“去”,弟弟手心寫的是“留”。於是,朱孔陽帶著家小,挑起雜貨擔,走村串戶。有一天,來到楊柳湖畔,突然雜貨擔的繩子斷了,他們停下來,在湖邊做飯。飯後,朱孔陽妻子去湖邊洗碗,不慎碗又掉進湖裡。為此,朱孔陽長嘆一聲說;“天留我也”。這樣,朱氏就在楊柳湖邊落了戶。據《朱氏宗譜》中反映,楊柳村名一度稱為“留楊村”或“楊留村”。朱氏二十代孫朱星洲說:“過去一年一度‘曬譜’時,我在家譜中看到,我們朱氏的始祖是宋代經學家朱熹。”相傳宋代朱熹(即朱柏廬),曾到方山腳下的南垾村(距楊柳村十里)訪友,主人正在午睡。他隨手提筆寫了一首詩:“庭前梧桐百尺,門外河流通江,我來南垾訪友,主人高臥東床。”詩寫好後,放在主人桌上,沒有叫醒主人,就走了。主人醒來,一看詩箋,知道是朱老夫子來訪,急忙出門追趕,客人已經遠去,兩人只能揮手告別。當年朱熹和主人揮手的地方,現仍名叫“朱子崗”。
朱氏家族先後於清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間五次修譜,同治、光緒還有續譜。由於年代久遠,大部已散失。現僅存部份支譜和續譜。從所剩不多的譜牒中,仍能說明朱氏家族由朱孔陽以後,尤其在清代康熙、乾隆時期,是一個“書香門第”、“仕宦世家”,為南京地區的大家族。朱氏不少人在清朝做過朝官,出過翰林、進士、舉人,以及財務大臣等。還有幾位女子也都是“太學生”。村子裡原來還保存有一塊乾隆御賜“翰林學士”稀年(七十歲)的橫匾。乾隆皇帝於丁丑年(1757年)春下江南時,曾專門為這位“翰林”題詩一首:
石甃淙雲亂,何從問來脈?
摩沙幾千載,滌盪金光澤。澄澈不更崖,雖難金毛碧。鴻漸真識味,高風緬疇昔。
詩碑雖不存,其後人仍保存有碑的拓片。村前原有“聖旨”石牌坊,又有林則徐所題的四個大字,均已蕩然。村前原來還有文峰石塔,後因遭雷擊,留下半截,正擋住秦淮河的落日,成了楊柳村的一景,稱為“半塔斜陽”。
前楊柳的古建築之所以能在戰亂中較完整的保存下來,還有一段傳聞。據說當時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部駐紮在該村,村下有個小姐嫁與“王爺”(據朱氏後裔朱政恭說這位“王爺”就是李秀成)作了“王妃”。因為有太平軍保護,所以,前楊柳村建築保存了下來。
楊柳村古建築群,古樸而典雅。建築設計獨具匠心,是江南地區典型的民宅建築。它的存在對研究楊柳村的村史和探索朱氏家族的發跡史,提供了重要線索和實物依據,更為重要的是,對於研究明、清時代江南地區建築史具有一定的價值。楊柳村古建築群,已正式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關部門正在加強保護和維修。

旅遊資源

截至2015年底,楊柳村有旅遊景點:柑桔觀光園、鳳凰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金少穆陵園、阿金河山莊、阿金河水上遊樂、柑桔觀景台。有待開發旅遊景點:鳳凰岩石刻、金家院子中共地下黨支部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