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概況
丁柵素有“水鄉明珠”之美稱,境內河流縱橫,水網交織,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四季分明,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盛產大米、蔬菜、蓮藕、玉米、魚、蝦、鱉、河蟹,禽畜等多種名特優農副產品,並享有“水產品之鄉”、“甲魚之鄉”、“中國蕃茄之鄉”的美譽。同時淳樸的民風、豐富的民間文藝(如:田歌、廟會、社戲、調龍燈、串馬燈等)以及無邊的原野上點綴著的村落、集鎮,鄉村田園氣息濃重,能滿足都市人回歸自然、修身養性的需要。
2000年來,丁柵鎮工業經濟依託工業區建設蓬勃發展,各類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韓商、台商、港商獨(營)資企業競相落戶丁柵,已初步形成水泥構件、造紙、玩具、木業、紡織等五大特色產業。2003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5.02億元,工農業總產值20.27億元。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23054
|
男
| 11530
|
女
| 11524
|
家庭戶戶數
| 6668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21854
|
家庭戶男
| 10971
|
家庭戶女
| 10883
|
0-14歲(總)
| 4311
|
0-14歲男
| 2212
|
0-14歲女
| 2099
|
15-64歲(總)
| 16344
|
15-64歲男
| 8252
|
15-64歲女
| 8092
|
65歲及以上(總)
| 2399
|
65歲及以上男
| 1066
|
65歲及以上女
| 1333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20272
|
歷史沿革
丁柵鎮原名六塔鎮,原址在劍字圩東北灣上。明朝萬曆、崇禎年間(1542~1633)的工部尚書丁賓進京做官後,其家屬在屠家浜北岸建造府宅,並在鎮四周河、港水面建柵欄,以防盜賊,鎮因此得名。清光緒《嘉善縣誌》載“丁家柵,治東北三十里,明丁氏居此。”光緒初年形成市鎮,民國時名丁家柵鎮,1947年春與俞匯鎮合併為俞丁鄉。1949年5月解放初,建立俞丁鄉人民政府。1950年5月,分設為丁柵鄉、俞匯鄉和沉香鄉,均隸屬西塘區。1956年2月,撤區並鄉,丁柵、沉香、俞匯3個鄉並為丁柵鄉。1958年10月,丁柵鄉併入西塘公社。1961年4月,調整公社規模,建立丁柵公社,又隸屬嘉善縣。1991年9月28日,丁柵鄉改為建制鎮。
名優特產
番茄
大棚番茄已成為丁柵鎮效益農業的優勢產業,從事番茄種植農戶有3000多戶,全年大棚番茄種植面積達到12000畝,均採用大棚多茬設施栽培模式,選用優質番茄品種,總產量達到5萬噸。2003年在全鎮範圍內實施無公害番茄生產,東泉牌番茄經農業部(杭州)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查測試中心檢測達到無公害綠色農產品標準,被認定為浙江省綠色農產品,暢銷上海、蘇州、溫州、杭州等地。2004年,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番茄之鄉”。
六塔鱉
六塔鱉屬太湖水系品種中華鱉,背上有對稱小黑點10~18個,體色油綠,裙邊寬,腹部有黑色白斑紋,肉質結實,含水率低,優於溫室、淺水養殖成鱉。
自1977年開始試養,至1998年全鎮建成2095畝國家淡水養殖基地,摸索出“魚鱉混養”科學養殖法,被列為省淡水養殖412工程示範基地。1998年有38家六塔鱉養殖基地,養殖親鱉1.3萬隻,年產幼鱉60萬隻,盪鱉15噸,總收入820萬元,形成了稚鱉繁育——溫室培育——魚鱉混養——商品鱉產出一條龍生產線。組建六塔鱉業有限公司,把38家鱉場聯結,通過統一管理,規模生產,有序銷售,打響了“六塔鱉”品牌,在1998年市農展會上被評為市級名牌產品,在省農展會上獲農副產品銀質獎。六塔鱉業公司被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十佳先進中介組織。
大事記錄
1984年起,全鎮普及自來水。
1989年,投資23萬多元建成丁柵至大舜公路,陸路交通發展跨出第一步。
1991年12月至1992年1月,協助完成國務院太湖流域綜合治理骨幹工程——太浦河人工挖掘工程。
1993年,集鎮閉路電視網建成開通,1997年在完成與縣聯網基礎上向各村延伸。
1995年3月,建成郵電大樓和1000門程控電話組裝工程。
1996年5月,投資200萬元的工業園區建設和建築一公里長,32米寬的新街全面完工使用。
1997年5月,投資40萬元,占地面積5500平方米的丁柵鎮農副產品市場啟用;同年起,改良太浦河沿岸灘涂為良田1580畝,通過驗收774.1畝;投資60萬元建築面積1180平方米的丁柵衛生院門診大樓建成使用。
1997~1998年,“創建”成績突出,先後被命名為省、市級衛生城鎮。
1998年,投資75萬元,面積3654平方米的鎮中心國小2幢教育樓完工交付使用。
1998年被評為縣文明城鎮、縣副業“致富杯”銀杯獎,省級衛生城鎮。
人文記錄
2017年1月28日上映的《
乘風破浪》在浙江省嘉善縣丁柵鎮取景拍攝。
地圖信息
地址:嘉興市嘉善縣新柵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