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利村(浙江省嘉善縣大舜鄉新港集鎮下轄村)

大利村(浙江省嘉善縣大舜鄉新港集鎮下轄村)

大利村位於浙江省嘉善縣大舜鄉新港集鎮西。村東,丁柵鎮至縣城的縣級公路自北而南穿境而過;村南,是湖州通往上海的湖申乙線航道;村西相接鴉鵲村;村北是方方相聯的魚塘。轄長浜、燕壩、上巷、楊墳、染店浜5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燕壩。隸屬於大舜鄉。各自然村有較集中的大姓居民,其中長浜多周、顧兩姓,上巷陶、陸、周姓居多,燕壩以俞、陶為大姓,楊墳居民有嚴、顧、陳等姓氏,約在100年前由紹興農村遷居而來。1992年,大利村13個社,共334戶、1166人,耕地面積1692畝,魚塘245.5畝。全年糧食產量1085噸,鮮魚產量120噸。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800萬元,個體、聯戶經濟收入為1000萬元。同時叫大利村的還有浙江省平湖市新倉鎮大利村。惠州市惠城區橫瀝鎮大利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利村
  • 隸屬:浙江省嘉善縣大舜鄉新港集鎮
  • 耕地面積:1692畝
  • 人口:1166人
村莊狀況,經濟發展,

村莊狀況

個體鈕扣廠的發展,給大利村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1992年大利村人均收入3000多元,317戶翻建新樓(其中4戶為三層樓),私人擁有機車16輛(其中4輛價值達30000多元)、錄像機15台、各種機動車輛6輛,三分之一的家庭使用液化石油氣。
村黨支部在引導個體鈕扣廠發展的同時,積極發展村辦企業,壯大集體經濟。1992年村辦工業產值384.58萬元。其中,大利有機鈕扣廠30萬元、環球包裝廠104.21萬元,預製場230.69萬元。
1991年,村投資1萬元新辦村幼稚園;投資8萬元,外加村民籌集資金新建村自來水廠,85%的家庭用上自來水。1991、1992兩年集體投資鋪設樓板村道,聯接家家戶戶;累計鋪設地下涵管3000米;改造3座抽水機埠;修築塊石河岸1000多米。1992年,集體用於村基本建設的投資達14萬餘元。

經濟發展

大利村是嘉善縣著名的鈕扣專業村。村民做鈕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紀三四十年代。時大利上巷陶家兄弟和蘇州嘉美克鈕扣廠有聯繫。1945年,陶家曾在江蘇吳江蘆墟鎮開辦羅甸鈕扣廠,以蚌殼為原料,生產的羅甸鈕扣主要銷往上海。1949年後,陶富雲在上巷辦起鈕扣廠,生產羅甸鈕扣。合作化時期,鈕扣廠轉為村辦集體企業。1979年改為有機鈕扣廠,生產有機鈕扣,一直延續至今。
1982年冬,大利上巷陸彩華、陶雲林、陶關華、陶良雲4人聯戶創辦改革開放以後嘉善縣第一家個體工廠--上巷鈕扣廠。一年後,4人各自辦廠。同時,大利人也紛紛走上辦廠做鈕扣的道路。到1986年統計,全村個體辦鈕扣廠達120多家,生產的鈕扣由來自溫州、義烏等地的商販收購包銷。故有言道:橋頭市場,大利鈕扣。1986年後,有近百人外出到永嘉橋頭等地開辦鈕扣廠或在當地鈕扣廠里做師傅。1992年,有個體鈕扣廠92家,生產鈕扣的機器達200多套(每套機器由用於落料的自動車、半自動的腳踏車、兩台三車、一台四車和一隻搖桶組成),生產有機、樹脂、羅甸三大類鈕扣,日產量約在300萬粒左右。年產值超過50萬元的個體鈕扣廠有10家之多。其中顧培忠的天藍鈕扣廠,有4套機器,主要生產樹脂襯衫鈕扣,年產值達80多萬元。孫高其、張建鑫等的個體鈕扣廠,均有4套機器,年產值估計達七、八十萬元。1992年外村人在大利村個體鈕扣廠做工的女工約有200多人。
大利村生產的鈕扣樣式繁多,如傳統的羅甸鈕扣、色彩斑斕的有機鈕扣、樹脂鈕扣,型號眾多,大小各異,五光十色,數不勝數,令人目不暇接。
大利村鈕扣銷售主要依賴外來商販。已經主動外出推銷產品,直接和全國各地的服裝公司、服裝廠家簽訂銷售契約,有的還直接將產品銷給外商。全村在外跑供銷的人最多時有近百人,常年在外的約有三、四十人,他們不僅將自己的產品推銷出去,同時還不斷帶回各地鈕扣市場信息。鈕扣專業戶分工逐漸明確,有人專職在外跑供銷,有人專門在家做鈕扣,以銷定產。在外跑供銷的年人均銷售鈕扣可達1000萬粒,以杭州、上海兩地為多。周金法、俞林奇等人的全年銷售額均在70萬元以上。1992年底,全村鈕扣專業戶已裝有程控電話46門,登記待裝的還有30來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