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明濤

丁明濤

丁明濤(1981-),男,山東日照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第十二批)。長期從事地質災害防災減災理論及其技術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2009年6月畢業於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2009年7月~2017年12月,在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歷任副教授(2011.12)、教授(2015.12);2013年11月-2014年11月,赴奧地利維也納自然資源與套用生命科技大學(BOKU)從事博士後工作1年;2018年1月起,在西南交通大學/地球科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教授(2017.12)。已主持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6項省部級和3項地市級等20餘項科研項目;已發表第一或通訊作者的論文45篇,其中SCI收錄13篇,EI、ISTP收錄9篇;以第1發明人申請國家發明專利8項(已授權4項),授權軟體著作權2項;出版學術著作2部,參編1部;榮獲2016年校級本科畢業設計優秀指導教師和碩士學位論文優秀指導教師;入選2017年四川省傑出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培育計畫;榮獲首屆全國大學青年教師地質課程教學比賽三等獎(2017);榮獲第十四屆四川省青年科技獎(201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丁明濤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中國山東
  • 出生日期:1981.09
  • 畢業院校: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 學位/學歷:理學博士
  • 專業方向:地質災害風險控制與聚落減災
  • 職務:教授
  • 主要成就: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第十二批)
學習/ 工作經歷,研究內容與方向,研究內容,研究方向,科研項目,代表性論著,學術著作,國家發明專利,軟體著作權,學術論文,國內外學術交流,

學習/ 工作經歷

2018/01 - 至 今,西南交通大學,地球科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
2009/07 - 2017/12,西南科技大學,歷任副教授(2011.12)、教授(2015.12)
2013/11 - 2014/11,奧地利維也納自然資源與套用生命科技大學(BOKU),山地危險工程研究所,博士後 (合作導師:Johannes Hübl教授和Sven Fuchs副教授)
2004/09 - 2009/07,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土石流研究室,理學博士(碩博連讀)

研究內容與方向

研究內容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類活動強度的不斷加大,在全球氣候變化的疊加影響之下,地質災害(土石流和滑坡)活動日益頻繁且成災日趨嚴重,造成的經濟損失呈增長趨勢,已成為制約我國山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瓶頸和防災減災工作的突出問題。
針對這一問題,從地質災害風險分析的基本理論方法入手,綜合分析地質災害危險性、承災體易損性和破壞損失性等方面,改進了地質災害易損性評價模型和風險綜合評價模型,在汶川地震災區、蘆山地震災區、岷江上游等地區加以實證研究,這部分研究成果可以有針對性地指導地質災害多發區的聚落搬遷、人口再調整分布及其防災減災管理工作;同時,建立了基於風險分析和委託-代理理論的災害財產保險模型,提出了適合我國城鎮的基於災害風險度指標的區域小額保險計畫,並在雲南省東川城區進行災害保險實例分析和相關技術方法的實證研究。

研究方向

a. 地質災害風險評估
本研究方向將結合研究區土石流、滑坡災害的特徵與發育規律,通過對典型小流域示範區的深入現場調查、遙感解譯、科學試驗和理論分析,揭示山區土石流、滑坡災害的運動和堆積特徵,建立大比例尺土石流、滑坡危險度評價指標體系和危險範圍預測模型,探索和建立大比例尺土石流、滑坡災害的風險評價理論與方法,為複雜條件下的山區土石流、滑坡災害風險評價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撐。
b. 地質災害監測預警
本研究方向以地質災害(滑坡和土石流)為研究對象,研究內容以實時監測預警為主,兼有實時監測和早期識別監測預警相結合的綜合監測預警技術體系與示範套用,擬實複雜氣象條件下對重大滑坡、土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實時監測預警。
c. 地質災害防範技術綜合研究與集成
選取典型區域和重大工程案例,開展滑坡土石流災害風險控制技術與管理研究,提出山區地質災害風險評估技術指南;開展國內外現有技術和成果的綜合集成研究,為山區滑坡土石流災害減災提供成套技術體系。

科研項目

已承擔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外國專家局、四川省科技廳、四川省教育廳等20餘項科研項目,其中主要有: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No. 41871174,面向災害保險的岷江上游聚落風險模式化認知與應急回響,2019/01-2022/12,主持
[2]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No. 2018YFC150540202,“強震區寬緩溝道型土石流致災機理及災害鏈效應”項目子課題,2018/12-2021/12,主持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應急管理項目,No. 41842024,“鐵路地質災害防控理論與技術”短期人才培訓班,2019/01-2019/12,主持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No. 41791240583,岷江上游乾旱河谷邊界波動的定量判定及其演化特徵,2017/09-2017/12,主持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No. 41581240428,土石流災害區域易損性評價研究-以中國岷江上游為例,2015/11-2016/04,主持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No. 41371185,岷江上遊河谷聚落對土石流災變的回響機制研究,2014/01-2017/12,主持
[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No. 41101164,岷江上游山區聚落易損性及其災變閾值,2012/01-2014/12,主持
[8]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子課題,No. 2008FY110300-06-1,瀾滄江中下游與大香格里拉地區山地災害製圖,2008/12-2013/12,主持
[9]高端外國專家項目,No. GDT20175100021,區域土石流風險評價的關鍵技術及其套用,2017/01-2017/12,主持
[10]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項目,No. 2017JQ0051,岷江上游聚落災變與山地垂直分異的耦合機制研究(青年基金),2017/01-2019/12,主持
[11]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研究),No. 15JDGC019,基於校企合作和CDIO理念的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2016/01-2017/12,主持
[12]四川省科技計畫項目國際合作計畫,No. 2013HH0057,震後山區土石流易損性評價的關鍵參數確定及其套用,2013/01-2015/12,主持
[13]交通運輸部科技項目子課題,No. 13zs0102,川藏公路南線(西藏境)雪崩危險度分級研究,2013/01-2014/12,主持
[14]四川省科技計畫項目,No. 2010SZ0308,基於RS和DEM的震後土石流溝危險度評估研究,2011/01-2013/12,主持

代表性論著

學術著作

[1]丁明濤, 呂夏婷, 陳廷方, 李虎傑, 高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以西南科技大學地質工程為例 [M], 科學出版社, 25 萬字, 2017 (ISBN978-7-03-054290-8)
[2]丁明濤, 田述軍, 滑坡土石流風險評價及其套用 [M], 科學出版社, 40 萬字, 2013 (ISBN978-7-03-036741-9)

國家發明專利

[1] 一種定量評價土石流災害易損性的方法(專利申請號:CN201310471588.4)
[2] 一種基於北斗衛星和GPRS的土石流短臨預警方法(專利申請號:CN201310502863.4)
[3] 一種用於土石流短臨預警系統的網路架構模式(專利申請號:CN201410143975.X)
[4] 一種基於土石流演化進程的層次預警方法(專利申請號:CN201510076212.2)
[5] 製備高精度掩膜檔案進行乾旱河谷提取的方法(專利申請號:CN201510322167.4)

軟體著作權

[1] 岷江上游土石流危險性評價系統V1.0(登記號:2014SR166277)
[2] 岷江上游土石流脅迫下山區聚落易損性評價系統V1.0(登記號:2014SR166274)

學術論文

已公開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為通訊作者),其中SCI期刊論文13篇,EI、ISTP收錄9篇,其中代表性的論文主要有:
[1] Huang Tao, Ding Ming-tao*, She Tao, Tian Shujun, Yang Jiang-tao, 2017.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igh-speed landslide in Chenjiaba, Beichuan, China [J],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14 (11): 2137-2149. (SCI收錄; WOS: 000415351800001)
[2] 廟成,丁明濤*, 2017. 震區社會易損性對比分析: 以蘆山與魯甸地震為例[J].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 27 (4): 169-174.
[3] 丁明濤*, 周鵬, 張永旺, 呂夏婷, 2017. 岷江上游乾旱河谷邊界波動的定量判定及其演化特徵 [J]. 山地學報, 35 (2): 170-178.
[4] Cheng Miao, Mingtao Ding*, 2017. Analysis of influence of natural disaster on the economy and prediction of recovery time based on grey forecasting–difference comparison model: a case study in the upper Min River [J], Natural Hazards, 85 (2): 1135-1150. (SCI收錄; WOS: 000391611900025)
[5] Mingtao Ding*, Micha Heiser, Johannes Hübl, Sven Fuchs, 2016. Regiona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for debris flows in China - a CWS approach [J], Landslides, 13 (3): 537-550. (SCI收錄; WOS:000376618300008)
[6] Mingtao Ding*, Cheng Miao, 2015.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the Lushan and Wenchuan earthquake-prone areas [J],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74 (6): 5359-5371. (SCI收錄; WOS: 000360537700060)
[7] Mingtao Ding*, Cheng Miao, 2015. GIS-based Assessment of Vulnerability to Landslide Hazards in Lushan Earthquake-stricken Areas [J], Journal of Risk Analysis and Crisis Response, 5 (2): 93-106.
[8] Mingtao Ding*, Fangqiang Wei, 2015. GIS and DWR based short-term and impending landslide forecasting for Liangshan Prefecture (China) [J], Tehniki vjesnik – Technical Gazette, 22 (3): 695-702. (SCI收錄; WOS: 000356616900018)
[9] 丁明濤*, 周鵬, 程尊蘭, 廟成, 2015. 基於感測網的土石流短臨預警體系設計 [J].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6 (2): 63-68.
[10] 丁明濤*, 王駿, 程尊蘭, 廟成, 2015. 岷江上游土地利用類型對土石流災害的敏感性 [J]. 山地學報, 33 (5): 587-596.
[11] 黃英, 丁明濤*, 廟成, 王駿, 周鵬. 2015. 雲南蔣家溝土石流運動特徵分析及發展趨勢.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J]. 24 (8): 1434-1442.
[12] 廟成,丁明濤*, 2015. “4·20”地震後蘆山縣災害應急支援回響分析[J].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6 (3): 114-119.
[13] Cheng Miao, Mingtao Ding*, 2015. Socia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s based on entropy method in Lushan earthquake-stricken area [J], Arabian Journal of Geosciences, 8 (12): 10241-10253. (SCI收錄; WOS:000365450800006)
[14] Mingtao Ding, Kaiheng Hu*, 2014. Susceptibility mapping of landslides in Beichuan County using cluster and MLC methods [J], Natural Hazards, 70 (1): 755-766. (SCI收錄; WOS: 000331391800038)
[15] Ding Ming-tao*, Cheng Zun-lan, Wang Qing, 2014. Coupling mechanism of rural settlements and mountain disaster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Min River [J],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11 (1): 66-72. (SCI收錄; WOS: 000330783100006)
[16] Ding Mingtao*, Hübl Johannes, Fuchs Sven, 2014. GIS Grid and CWS-based assessment of vulnerability to debris flow hazard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Min River, China [C], 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 General Assembly 2014 (EGU 2014), Vienna, 2014.04.27-2014.05.02.
[17] 丁明濤*, 廟成, 2014. 基於GIS的蘆山地震災區滑坡災害風險評價 [J]. 自然災害學報, 23 (4): 81-90.
[18] 丁明濤*, 程尊蘭, 王青, 2014. “4·20”蘆山地震災區次生山地災害易發性評價 [J]. 山地學報, 32 (1): 117-123.
[19] 廟成, 丁明濤*, 王駿, 周鵬, 2014. 蘆山地震災區次生山地災害分布特徵及其成因分析 [J].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3 (11): 1572-1579.
[20] 王駿, 丁明濤*, 廟成, 周鵬, 黃英, 2014. 基於GIS和AHP的蘆山地震災區土石流危險性評價 [J].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3 (11): 1580-1587.
[21] 胡凱衡*, 丁明濤, 2013. 滑坡土石流風險評估框架體系 [J].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4 (2): 26-30.
[22] Mingtao Ding*, Fangqiang Wei, Kaiheng Hu, 2012. Property insurance against debris-flow disasters based on risk assessment and 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 [J], Natural Hazards, 60 (3): 801-817. (SCI收錄; WOS: 000299957100002)
[23] 丁明濤*, 韋方強, 王歡, 蘇鵬程, 謝濤, 2012. 基於聚類分析的三江併流區土石流危險性評價 [J], 資源科學, 34 (7): 1257-1265.

國內外學術交流

[1] 2017年10月16日至27日,在義大利的里雅斯特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舉辦以“在季節時間尺度上的熱-溫帶相互作用”為主題的學術交流會議,丁明濤教授應邀參加,並在學術會議上與本領域的專家學者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並做牆報展示,從而進一步了解本領域的前沿動態,與國際同行開展深入交流與合作。
[2] 2017年7月21日至23日,由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委員會青年工作委員會承辦的第六次青年工程地質學術研討會,共同探討複雜條件下地質災害形成機理與風險評價的最新研究進展、熱點問題、發展方向等學術前沿問題。本著增進同領域青年學者之間的了解,展示學術思想,碰撞學術火花的宗旨,研討會還安排的圓桌討論和自由報告時間。丁明濤博士受邀參加了第六次青年工程地質學術研討會。
[3] 2016年10月15日-28日,參加了由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的iRALL School 2016國際博士培訓班,期間有多名國內外知名教授進行了精彩的理論知識講座,他們講座課題涉及岩土工程、工程地質、防災與減災等多個學科領域,同時到北川宣教中心野外實習基地,進行了野外階段的學習和實訓。丁明濤博士作為優秀青年學者,受邀參加了此次國際博士培訓班。
[4] 2016年10月15日至18日,由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委員會主辦,西南交通大學承辦的第十屆全國工程地質大會在成都市金牛賓館召開。來自國內外的院士、專家、學者等共1300餘人圍繞“一帶一路”建設涉及的交通、能源、海洋、城市等重大工程地質問題、工程地質新理論、新技術以及工程地質教育及學科發展進行了廣泛研討。丁明濤博士受邀參加了第十屆全國工程地質大會。
[5] 2015年11月19日,參加了由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承辦的2015年國際工程教育論壇(北京),該論壇邀請了來自國內外約150名工程教育專家、產業領袖和學生代表,就工程教育的現狀與未來展開研討並尋求對策。丁明濤博士作為教育部人文社科專項(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項目負責人受邀參會。
[6] 2015年11月2日至7日,參加了國際理論物理中心(Abdus Salam ICTP, Trieste, Italy)ICTP-IUGG關於地球-空間科學與教育的培訓會議(FESSE,義大利的里雅斯特),並在會議上做了題為“Regiona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for debris flow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Min River, China – a GIS and CWS approach”POSTER展示交流,評價良好。
[7] 2015年10月22日至24日,參加了中國地質教育分會2015年度學術年會(中國徐州),分享交流了關於地質類專業本科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經驗,並參與討論了第四屆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競賽的相關政策與檔案。
[8] 2015年10月16日至18日,參加了中國自然資源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中國昆明)。與會期間,參與分會場4:“山地水土資源管理:發展與流域安全”,作了題為“岷江上游土石流活動對山地垂直分異的回響研究”的學術交流報告。
[9] 2014年4月27-5月2日,參加了2014年歐洲地球科學聯會EGU2014(奧地利維也納)。與會期間,參與“Resilience and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s in natural hazards and risk analysis”專題,作了題為“GIS Grid and CWS-based assessment of vulnerability to debris flow hazard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Min River, China”的學術報告。
[10] 2012年10月19-22日,參加了中俄雙邊學術交流研討會(中國都江堰),並在大會上作了題為“The Coupling Mechanisms of Rural Settlements and Mountain Disaster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Min River”的學術報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