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丁文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丁文江,1953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輕合金精密成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鎂業協會副會長,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常務理事,中共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委員會委員。曾任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上海市科委副主任、上海市科協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輕合金精密成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十五”國家科技攻關重大專項“鎂合金開發套用及產業化”專家,總裝備部國防安全重大基礎研究項目“面向未來武器裝備的高性能鎂合金基礎研究”技術首席,中國鎂業協會副會長,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常務理事。主持完成和承擔“九五”、“十五”科技重點攻關項目、“973”項目、“863”項目和國防軍工項目等30多項。出版專著1部,發表論文近300篇。申請專利92項,已獲授權53項。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2項,省部級二等獎以上科技進步獎12項。

2016年,獲得上海市科技功臣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丁文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教授、院士
  • 畢業院校:上海交通大學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中國工程院院士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個人貢獻,

人物簡介

1953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現為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首席科學家,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院士。
丁文江丁文江

人物生平

努力扶起“中國鎂”
中國缺油少氣,卻是十分難得的鎂大國——無論儲量還是產量,均占全球的90%以上。鎂在實用金屬結構材料中,比重最小(密度為鋁的2/3,鋼的1/4)。這一特性,讓它在全球範圍內颳起了強勁的“輕旋風”——電子產品越來越輕巧,飛機汽車輪船越來越先進。不過,中國“鎂”一直不大好用。
“材料就是有用的物質,有用是材料研究的靈魂。”身在高校搞科研的丁文江,能跳出書本、論文,從企業生產看科研。上世紀80年代一次訪問日本企業時,他看到鎂合金作為最輕的、資源豐富的結構材料大有用武之地,就在國內率先倡導並從事鎂合金研究。1987年底回國,他參與了上海大眾桑塔納轎車鎂合金變速箱的國產化,努力扶起“中國鎂”。
易燃燒、易腐蝕、強度低,丁文江心裡清楚,我國鎂合金技術和產品正是受困於鎂的三大“劣根性”。中國鎂合金技術想要“挑大樑”,必須讓“易燃”的鎂不再易燃,“軟質”的鎂不再軟質,“不穩定”的鎂合金不再“活躍”。
譜寫“煉”鎂三部曲
常規鎂合金的燃點僅520℃,遠低於合金熔點,導致其易燃而生產困難。丁文江帶領科研團隊在國際上較早地開展阻燃鎂合金的研究,讓鎂合金燃點提高至935℃以上。燃點大大提升,大氣中無保護的鎂合金熔煉與生產成為可能,還顯著降低熔煉和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目前,該技術已套用於電子產品外殼和汽車變速箱等產品批量生產。
常規鎂合金比較軟,承力比較差,在汽車車輪轂、缸體、發動機支架等最需要輕合金的地方,難堪重任。經過反覆試驗,丁文江找到兩個“好幫手”:採用稀土與鋅固溶時效強化和鋯細化的方法,創造出一系列新型高強度的鎂合金材料。他們不僅在汽車中堅強耐用,更推廣套用於多種航空航天等領域的關鍵承力件。
最終,就連鎂活性大、易反應、產生大量氧化渣的這一世界性難題,也在幾十年不斷研發、探索和發明中,被丁文江團隊“一網打盡”了。隨著中國“鎂”的層層修煉,從手機外殼到飛機框架,再到實現裝備大幅度減重,中國的鎂技術及製品越來越“高大上”。美國通用汽車37套模芯組成的全鎂V6發動機缸體、日立公司實現減重30%的耐熱鎂合金活塞、波音公司的民機座椅骨架高強鎂型材……丁文江團隊的研究,讓許多響噹噹的國際巨頭,心甘情願來到鎂大國,求助於中國“鎂”。
研發醫用“鎂”支架
“寓精於料,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位於交大閔行校區丁文江院士團隊的辦公樓里,這句“材料箴言”凝練著丁文江幾十年的學術理念。在他眼裡,材料研究如果不是瞄準套用,就不能算是在研究材料。
一次和醫生的閒聊中,丁文江注意到,許多骨折病人或是心臟病患者,肌體康復後,健康卻埋下了一種說不出的“痛”——金屬支架留在體內難以降解,許多人不得不忍受二次痛苦手術取出。而鎂可降解,還是人體所需的有益元素,能不能讓鎂合金替代傳統的醫用金屬支架呢?
他帶領團隊基於“生物安全性、力學相容性、降解可控性”的原則,著手研發新一代可控降解的醫用鎂合金,終於開發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骨內植物器械和心血管原型,均在動物體內實驗獲得成功,解決了過去醫用金屬不可降解的煩惱。目前,相關產品正申請人體臨床試驗,列為候選的國家認可鎂基生物材料,有望引發該領域醫療器件的升級換代。
在鎂基能源材料領域,丁文江院士團隊發明了氫化鎂水解燃料電池等,大大升級了人們愛玩的無人機,使無人機的飛行時間從一次只能半小時,提升至4到6小時,一口氣可以飛行300公里。

個人貢獻

長期從事先進鎂合金材料及加工方面研究,作為第一獲獎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
技術發明二等獎、國防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在SCI源期刊上發表論文308篇,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14項,其中兩項獲中國專利優秀獎。2000年,經發改委(原計委)批准,創建了輕合金精密成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將基礎研究、套用開發、工程化研究和技術轉移有機融合,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培養了博士後8人、博/碩士研究生100餘人。曾獲“中國優秀青年科技創業獎”、“全國先進工作者”、“上海市勞動模範”、“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殊榮。多次擔任國家科技攻關重大專項“鎂合金開發套用及產業化”專家;第五、第六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中挪輕合金聯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日本九州大學外部評價委員。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