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49年,丁惠康赴北京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文物展覽會”後,即將所藏台灣高山族文物和書籍500餘種捐贈中央民族學院。同時將西周青銅大鼎、唐二色釉大壺捐贈國家博物館。11月,又收購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所藏文物(包括宋元孤本等)和古籍1100餘種,並全部捐贈
北京圖書館;他珍藏的宋
馬遠《雪屣觀梅圖》、明
仇英《劍閣圖》等精品佳作則為
上海博物館所藏。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文化部分別授予褒獎狀。
人物生平
丁惠康,1904年出生無錫,自幼受父親的影響,中學畢業後,一心攻讀醫學,1927年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醫科,在學習期間連獲八次獎學金,並在1925年開始擔任《中西醫學報》主編,1926年擔任《德華醫學雜誌》主編和《早報醫學大綱》主編,1935年底,德國漢堡大學授於醫學士博士學位。
1935年2月,丁惠康出訪德,奧,瑞士三國,參觀了各國著名醫學院校,醫院,研究院,療養院等一百餘所,並調查各國的勞保和公費預防等先進制度,為我國醫療事業和防癆工作引進了有益的科學經驗,並將全世界有關肺結核的治療等重要發現和最新措施,寫成《各國實驗療肺學》和《世界各國肺結核統計》兩書,當時對肺結核尚無特效療法,他的著作起了很好的借鑑作用。
1936年初,丁惠康回國,在上海醫學院歡迎會上公開提出“要做好我國防癆工作”,首先應建立公醫及普及勞保,才能達到預防的目的。以後他放棄了對虹橋療養院的全部診務(每日有數百元診費收入),集中精力,一心撲在防癆事業上。同時兼任上海醫學院教授和《時事醫學周刊》主編,在《周刊》論中公開提出醫學應為無產階級服務的口號,因此遭到反動派的迫害,雜誌出版到第十期被迫停刊。
虹橋療養院與《申報》聯合發動起“X光集團檢查”,供全市醫生作論斷參考依據。療養院又對全市居民發動起體格檢查和梅毒康瓦氏反應等,便於實行三早(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措施,控制病情。正是這三早原則救了筆者的小命,所以本人對丁惠康醫生也就感到親切了。
1939,丁惠康發起“上海市第一屆防癆運動”,凡經檢查發現有病灶的,即行免費攝片。這次防癆運動攝片一千多人。
1940年,丁惠康又聯合全市公私立二十家醫院,包括紅十字會醫院,共同發起上海市第二屆防癆運動,得到《申報》《新聞報》《大美晚報》等報社支持,僅丁惠康主編《第二屆防癆運動特刊》,就刊出六次多,每次廣告費全由各大工廠熱心捐助。此外,還印贈防癆標語十萬張,編印專集分贈各界,並在各電影院用幻燈片宣傳,公布二十家醫院地址,動員全市人民參加免費檢查。全市幾十位專家,在電台輪流廣播,造成浩大聲勢。在為期十五天的第二屆防癆運動中,免費X光檢查的達八千餘人次。還指定全市各大藥店根據防癆運動處方,半價發售魚肝油等藥品。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侵入上海租界,汪偽政府令全市醫師向南京傀儡政府領取醫生證書,丁惠康嚴正拒絕,新虹橋療養院改由夏其昌,鄭定竹為正副院長。
一九四三年,
汪精衛女兒忽患神經病,派飛機邀請粟宗華醫師前往南京,隨後,汪女來滬住進淮海虹橋療養院,
陳璧君以偽主席夫人身份,每天下午來院視其女,丁惠康拒不一見。不久,護士長桑美元對丁惠康說,陳璧君帶來兩皮箱儲備券,以捐贈醫院,現放在他女兒病床下,要又接受,丁惠康囑桑美元拒收。陳璧君又派一個湯院長邀請丁惠康擔任偽衛生部長,也被丁惠康拒絕。丁惠康一拒領證,二拒捐款,三拒當漢奸大官,因而有三拒汪偽之稱。
西安事變前夕,1936年春,張學良住進美國人在上海辦的力生療養院,每月費4萬元。同年夏天楊虎城偕夫人住進虹橋療養院,每月只收費485元,中外醫院收費差距達百與一之比,實際上是虹橋療養院對楊將軍的優待。同年秋,杜重遠從國民黨反動派獄中釋放出來,丁惠康和他素昧生平,但同情他的遭遇,欽佩他的高貴品德,便冒著風險請他住進虹橋療養院,一切免費優待,把杜當作良師益友。
宋慶齡創辦的中國福利會最早成立於香港,到解放戰爭後期,為迎接黎明到來,丁惠康幫助宋將中國福利會會址遷至淮海虹橋療養院的香雪園。該園原為丁的老友
周瘦鵑主辦的盆景花圃,有一所高大的茅屋,旁有荷花池等,頗有花木之勝,宋會長每天前來辦公,丁從此得以時聆教益,在她的影響下,丁惠康更加同情革命,擁護革命。
1949年1月,民主人士
張瀾、
羅隆基上了國民黨特務黑名單,丁惠康把他們安排到醫院免費住院,這時
張治中,
邵力子和談代表也常赴虹橋療養院看望張瀾,羅隆基,交換意見。在特務監視下,丁惠康依然給他們治療。
丁惠康的收藏除了從他父親那裡得到幾件東西,大部分是自己出資購進的。1939年春,他聯合上海美專校長劉海粟其他收藏家,在上海孤島發起中國歷代書畫展,出版〈〈中國歷代名畫大觀〉〉專集,提出展我先民遺蹟,發揚民族精神的口號,宣揚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歷史,提倡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展覽會盛況空前,門票收全部捐獻上海醫師公會,成立救護小組,開赴前線。
丁惠康並發起個人攝影展覽故宮影展,展品一律放大至二十四寸,以此作為對華北淪陷二周年的紀念,激發民眾收復故土的決心。還起吳昌碩遺作展覽會,刊印〈〈缶翁遺墨〉〉一書。
丁惠康收藏的古代陶瓷曾印有一部非常典雅的目錄,書名《華瓷》,所著錄名貴古瓷有晉越窯大角,黑釉雞首壺,唐代越窯刻花壺,黑鈞彩雙耳罐,鈞窯黑斑天藍大壇,黑鈞藍彩壺,藍彩銀釉壇,唐三彩刻花盤,唐三彩天雞壺,宋代鈞窯天藍紫霞大缽,鈞窯天藍洗,鈞窯三足爐,定窯暗雕荷花大碗,官窯菱花碟,哥窯菱花碟,北龍泉刻花八角碟,天目釉飛鳳盤,磁州窯飛鳳圖壇,磁州窯黑白花壇,元代內府黑釉大壇,龍泉窯劃花蓋壇以及明代洪武,
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天啟,崇禎及明建窯,法華窯的瓷器。清代瓷器中,有康熙,
雍正,乾隆時代所謂新三代的珍瓷。該書共著錄珍瓷九十件,由
葉恭綽作序,又自序一篇,闡述中國陶瓷的歷史發展,沿革,並說明自己收藏的目的,是有感於文物大量外流,“鼎革以來,海禁大開,國內文物菁華,輒輸海外,而此不求,更復何求!”除了藏瓷,他亦熱心古畫及歷代其他文物的收集,解放前有一次曾賣掉四十幢里弄房屋,花血本用以收購古畫。
抗日戰爭勝利,丁惠康原欲復興虹橋療養院,但由於國共和談破裂,內戰重起,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下,不得不放棄原計畫,待光明。
1947年2月,丁惠康和上海醫學院院長顏福慶同船赴美作醫事訪問,參觀了紐約克菲勒醫學中心,洛杉磯市醫院和不少博物館,美術館,使他觸目驚心的是,僅
波士頓美術館就收藏我國宋代名畫四百餘幅之多,超出我國保存宋畫的總和,美國私人博物館收藏的康熙黑地三彩此時公開展覽,國內沒有一件能與之比擬,珍貴文物被大量盜賣出國,因此丁惠康在痛心之餘,儘量收集,等將來獻給祖國,還於人民。
1948年春,丁惠康在南昌路法文協會(今科學會堂)舉辦台灣
高山族文化展覽會,由蔡元培夫人周俊持剪彩,在當年的報紙上有過詳細報導,前往參觀的人甚多。
1949年10月,丁惠康應北京清華大學邀請,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文物展覽會,會後即將高山族文物和書籍五百餘種捐獻給國家,現存中央民族學院。同時,他在北京琉璃廠發現端方舊藏的西周青銅大鼎一座,為稀世之珍,當即購置捐獻給國家。不久,張瀾從《
人民日報》上得知訊息,便寫了一首《獻鼎詩》贈予丁惠康:“獨建虹橋供療養,更持周鼎贈清華。人群傷病中心惻,古物陳觀眾口夸。”
11月,丁惠康得知政府因收購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著名文物而超出預算,便慷慨解囊,幫助國家完成購置重點文物的任務,這其中包括秦漢以來歷代著名名墨,以及宋元孤本書籍一千一百餘種,全部捐獻給人民,現存北京圖書館。北京故宮博物館缺少出土文物,丁惠康托墨林運去其全部出土文物,現列為國寶的唐代二色釉大壺,便是當年北運的文物之一。以詩書畫金石為世人所重的
朱復戡先生(泰山市政協委員)曾贈詩讚云:“欣看故宮百磁錄,君有三窯列寶藏。”
同年,宋慶齡聘請了丁惠康為
中國福利會顧問,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因丁惠康捐獻高山族文物向他頒發獎狀。丁惠康收藏的台灣高山族文物甚為豐富,武器類有火藥筒,弓箭,盾,槍,佩刀和匕首,還有高山族的貝貨及勞動工具各種生活用具,如陶器,刳器,藤器,梳,枕,盤,杯等,藝術品則有人象,祈禱用器,祭器,屏風,柱板,此外還有高山族的服飾,包括具衣,長衣,皮衣,頭飾,耳飾,腰飾及腳飾等。<
丁惠康所捐贈的台灣高山族文物,曾先後在上海和北京兩地展覽,是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在觀眾中產生了較大影響。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也頒予獎狀,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聘丁為顧問。1952年他任同德醫學院教授。1956年2月,虹橋療養院回響全市醫院改私為公的號召,第一家向市衛生局呈送捐獻書。
1956年8月,丁惠康參加在京召開的“中華醫學全國第十屆代表大會”,向
傅連璋會長呈交關於虹橋療養院以前的第一手材料《螢火蟲》六十大張,包括我國第一個職工治療機構中國保健社的宣言。傅會長親筆覆信說虹材能在各個不同的歷史階段,做出各項醫學和民眾結合的運動,給丁予高度的評價。
丁惠康受聘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
粉碎
四人幫後,1978年
國慶節,丁惠康懷著極其興奮喜悅心情,看到他的舊藏的曠世珍品——宋·
馬遠《雪屐觀梅圖》大軸和明·
仇英巨製《劍閣圖》丈二尺大軸走進
上海博物館。
他了卻他最後心愿,於1979年8月20日走完了生命的最後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