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惟薦

明萬曆四十七年,在山東青州府諸城縣城南部建了一座父子牌坊,這是為紀念進士丁自勸和他的父親丁惟薦而修建的,因為丁惟薦的三個兒子都中了進士。丁惟薦,居住在當時的諸城東南鄉天台山前(今膠南市大村鎮西南莊村),天台丁氏“一門三進士”的故事至今仍在人們之間流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丁惟薦
  • 國籍:中國
  • 民族:號
  • 性別:男
兒子高中,不畏強權,公正執法,剛正不阿,勸親戚學,改朝換代,一門三進士,

兒子高中

說的是明朝萬曆年間,在丁家大村天台山前的西南莊村(當時屬諸城縣),有一戶人家,主人叫丁惟薦,是天台丁氏七世祖,曾入私塾讀過幾天書,後因其叔父無故被官府羈押入牢充軍發配,家道敗落,未能參加科舉考試,造成終生遺憾。為了使家中出個讀書做官的人,既能光宗耀祖,又不受欺負,他把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發誓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兒子上學讀書。兒子丁自勸自小聰慧穎悟,喜歡讀書。丁惟薦就托人仰臉,將兒子送入了學堂。每天,兒子放學回家,丁惟薦都要檢查他一天的學業,時刻告誡他不要貪玩,一定要發憤讀書,出人頭地,光耀門庭。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幾次縣試中,丁自勸都名列前茅。他一鼓作氣,於萬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去山東省城應試,一下子考中了舉人,第二年(1604年),他又進京趕考,很順利的聯捷高中了進士。不久,朝廷任命丁自勸為山西襄陵縣知縣。上任時,父親丁惟薦一再教育他,到任後,一定要做個好官,做個清官,不能欺壓黎民百姓,不要學那些貪官污吏,做那些喪盡天良的醜事,敗壞家族名聲。丁自勸牢記家父教誨,去山西襄陵上任為官。

不畏強權

縣內有一非常兇猛殘暴的老給事,當時正在京城做官。這位給事的家人,仗著京城有人撐腰,在縣內是無惡不作,整天胡作非為,無人敢對他怎么樣。有一次,給事的兒子在街上又是橫行霸道,竟打死了一無辜百姓,一時鬧的人心惶惶,一些不法之徒,趁機作亂,一時,社會秩序大亂。
丁自勸到任後,正碰上這起案子,縣內父老也都把希望放在他身上,盼望他能伸張正義,為百姓做主。縣內一些老吏,背地裡卻勸丁自勸,不要得罪朝中顯貴,睜一眼閉一眼,從輕發落算了。但是,丁自勸不怕強暴,一心要為民做主,他下令將罪犯捉捕歸案,依律判決,為民除害,穩定了社會秩序,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公正執法

襄陵縣,他勤恤撫民,公正執法。雖然年輕,但是辦事紮實、老練,縣內老百姓都說他就象是一個處世多年的老吏一樣。
丁自勸因政績突出,不斷升遷,曾多次擔任朝廷掌管錢糧賦稅的重要職務。在任南京工部營繕司主事時,他負責督理蘆田租稅。有一次,皇帝的叔父福王,竟額外要求,要將整個沿江蘆田的賦稅糧餉劃歸自己,做為湯沐費,糊塗的皇帝竟然答應了。丁自勸聽說這件事後,就立即上疏皇上,詳細列舉了如果這裡做了福王的湯沐費,別的諸侯王國也會仿效,這樣一來,就會大大減少國家的稅收收入,會給國家帶來得嚴重危害,也會給老百姓帶來若干害處,堅決要求取消這一害國害民的無理要求。可皇帝覺得自己金口玉牙,已經答應了,不能再改口。但丁自勸仍連連上疏,據理力爭,直到讓皇帝收回了成命。福王聽說後大怒,威脅丁自勸,聲言要將他撤職嚴懲。丁自勸不但沒被嚇倒,反而親自到了福王府上,慷慨激昂,跟福王理論,並引用了歷史上若干皇親國戚胡作非為所引起的 改朝換代之例,來說服福王。弄得福王十分沮喪,也只好作罷。丁自勸又將所追回來的田地,按照質量劃分為上、中、下三等,讓老百姓自願耕種,按等級納稅,不再象以前那樣,好地壞地一樣繳糧,這樣以來,更加公平合理,使老百姓減輕了負擔,得到了很大的好處。

剛正不阿

後來,丁自勸升為兵部車駕員外郎,又升武庫郎中,不久又擔任直隸保定府知府。保定地面上有很多中貴人,就是明朝皇帝非常寵信的宦官太監。這些人一時得到了皇帝的寵愛,仗勢欺人,氣焰囂張,經常胡作非為,欺壓百姓。丁自勸鐵面無私,從不巧言令色,狠狠打擊了一些壞蛋,從而也得罪了這些太監。他們就經常在皇帝面前進讒言,誣陷丁自勸,結果,丁自勸被撤消職務,罷官回家。但丁自勸辦事幹練,剛正不阿,不久又被皇上起用,到潞安府去任負責司法的推官,又升工部虞衡主事,榷南新稅。因父親去世,他奉旨回家守喪。服除,又補戶部四川司主事,監兌蘇松常鎮餉。他忠於職守,嚴以律己,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終因勞累過度,於崇禎三年庚午(1630)正月十七日死在任上,終年才五十四歲。清康熙四年乙巳(1665)奉旨入鄉賢祠享受祭祀。丁自勸靈柩葬丁家松園莊的北塋東北向,有碑。元配夫人張氏,例贈安人,得年四十一歲。次娶膠州趙氏,例封安人。又娶鄭氏。再娶管氏,障日山管印侯女,享年八十六歲,於康熙十四年乙卯(1675)九月初六日終。

勸親戚學

丁惟薦因培養出丁自勸而子貴父榮,明天啟六年被皇上封為承德郎,工部都水司主事。丁自勸的母親徐氏,贈安人。明崇禎年間,丁惟薦又被皇上封為承德郎,戶部四川司主事。丁自勸的母親徐氏,贈安人。
丁惟薦就以長子丁自勸為例,嚴格要求丁自勸的弟弟們,要以兄長為榜樣,勤奮苦讀,出人頭地。可是,丁自勸的弟弟丁自豐、丁自玉們卻對練武情有獨鐘。從小就愛摔跤比武,舞槍弄棒,且臂力過人,經常愛力舉重物,更愛跑馬射箭。開始,丁惟薦經常訓斥他倆不務正業,應該好好讀書做文章,象大哥一樣考中進士做官,光耀門楣。有一天,丁自豐被逼急了,很不服氣地說:“不就是考個進士嗎!你看著,早晚我也考個進士你看看!”
不久,縣城開考,兄弟二人就去了諸城武考場。沒用費多大力氣,就考中了武庠生。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兄弟二人練武的勁頭更大了。明崇禎十五年壬午,也就是公元一 二年,兄弟二人又去省城濟南應試,又是輕鬆奪得了武舉人的桂冠。兄弟二人可高興了,越練越有勁頭。他倆還組織了一幫子年輕好武者,經常在一起演練武藝,準備去京城趕考。

改朝換代

不料,崇禎十五年冬臘月,清兵入關,大舉進攻,很快就攻破了諸城縣城。當時,大部分當地人,都扶老攜幼,出外逃難躲避,但丁自豐、丁自玉國中武舉,驍勇異常,仗著自己力大無比,沒把清兵放在眼裡。他倆就組織了族人子弟,挖壕溝,築城牆,加固城門,森嚴壁壘,嚴陣以待,保護家園。不久,清兵就來到了天台大村西南莊,在西南莊西南河邊紮營安寨,想血洗西南莊,至今此地還被人們稱為“南營”。丁自豐登上城頭巡查防務,他看見清兵的首領大搖大擺的在隔岸河邊,喳喳呼呼,耀武揚威,嗚哩哇啦的朝著西南莊指指點點。不一會兒,那個首領又手打涼棚,向西南莊張望。丁自豐看的真切,張弓搭箭,略一瞄準,只聽那箭頭“嗖”的一聲,便飛向了敵首領,一毫不差,正好射中了敵兵首領的一隻眼睛。只聽那首領“嗷”的一聲,就倒在了地上。主帥受傷,亂了陣營,一時清兵大亂,不敢再戰,只好拔營退兵了,並且驚呼:“真是銅牆鐵壁西南城啊!”看到敵軍敗退,丁自豐就派丁自玉帶領族人子弟馳馬勇追,追到村西北溝,不料想,馬肚帶斷了,馬鞍子翻了,丁自玉下馬,割袍栓住馬鞍子,又上馬猛追。後人就把西北溝叫做“肚帶溝”。

一門三進士

公元一 四年,歲次甲申,明朝滅亡,清朝定鼎。當年被丁自豐射瞎了眼睛的清兵首領揚言要來血洗西南莊,報這一箭之仇。一些漢族官員就上奏皇上,說大清既然統一天下,就要以漢族傳統文化來統治天下,不能再開殺戒。百姓既然歸順了,就應該好好安撫,使他們能安居樂業,不要再計較戰時的恩怨,更不能公報私仇,以瀉私憤。還有人上本,要求恢復科考收攏人才,為大清所用。皇上批准了。在這種情況下,那個瞎眼首領也不敢再要來血洗西南莊了。當時,十字路村一個姓臧的,在京城做官,是丁自豐的表兄,就捎信來給丁自豐弟兄,把這些情況告訴了他們,並勸他為使一方百姓免受血洗之災,千萬要來京城趕考應試,不要再跟滿清作對了,為了百姓能安定,不要失去這一大好機會。考慮再三,丁自豐、丁自玉決定進京去趕考,同去的還有侄兒丁運昌,和石河頭村丁自豐的表弟。這年是清順治九年,歲次壬辰,公元一六五二年。沒想到,一進考場,抬頭一看,主考官瞎了一隻眼,是個獨眼,正是當年被丁自豐一箭射瞎了眼的清兵主帥,他們心中不免有些發慌。先下場的是石河頭丁自豐的表弟,考的科目是騎馬射箭。由於心慌,不知怎么把馬驚了。那馬長嘶一聲,摔下主人,向前竄去,眼看就要傷著人了。就在這萬分危急之時,只見丁自豐一個箭步衝上前去,一手抓住馬腿,猛一使勁,就將那烈馬高舉過頭,猛然摔在地上。開始,人們全都嚇瞎了,都還沒緩過神來呢!只一眨眼的工夫,就見那馬被摔在了地上,人群中猛然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歡呼聲,都讚嘆這個人真是力大無比,不由的都對丁自豐刮目相看。一會兒,輪到丁自豐下場了,考官讓他先舉大鼎考臂力。只見丁自豐兩腿稍一蹲,一下子,就把大鼎舉過了頭頂。考官說:“行了,你放下吧。”丁自豐意猶未盡,就用一隻手舉著大鼎,繞場三周。周圍觀看者,無不瞠目結舌!考官又說:“丁某人,你快放下吧。中你進士就是了!”據說,按照當時的規矩,力氣大的能將大鼎舉過頭者可中狀元。丁自豐知道滿人是不會讓自己這個漢人中狀元的,繞場三周,只不過是鎮鎮那些韃子罷了。接下來,應該是考射箭。那主考官說:“算了!不用再考射箭了!”考官同僚們不知何故,忙問為什麼不考了。那獨眼考官指了指自己的眼說:“他的箭法很好,不信,看看我的眼睛就知道了!”大伙兒這才恍然大悟。除石河頭表弟因心慌驚馬沒中外,其他丁自玉和侄兒丁運昌也都順利的考中了武進士。這樣,算上大哥丁自勸的文科進士,丁惟薦的三個兒子先後都考中了進士。從此,天台大村西南莊丁惟薦家“一門三進士”的美譽便傳了開來。
後來,朝廷封丁自豐為江南常州府守備,誥授明威將軍。他活到八十六歲,去世後葬在今理務關鎮管家塋村東南塋,有墓碑。妻封為恭人,是膠州水寨曾任戶部雲南司主事張汝元第三女。丁自玉是侯選守備,妻是柳林莊王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