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雷

丁學雷

丁學雷為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間上海市委寫作組的筆名,多為其中文學組(又稱文藝組)發表文章時所採用。為張春橋、姚文元所領導,文化大革命期間負責人為徐景賢,主要從事主流意識形態宣傳,實際上兼有宣傳部的管理職能,1966年寫作組宣布向中共上海市委造反,投身於上海“一月奪權”,成為“文化大革命”政治鬥爭喉舌。曾發表作品有《〈海瑞上疏〉為誰效勞?》,《“龍江風格”萬古常青——評革命現代京劇〈龍江頌〉》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丁學雷
  • 代表作品:《〈海瑞上疏〉為誰效勞?》
名稱由來及別名,成立過程及成員,以“丁學雷”為名發表的作品,文革後的丁學雷,

名稱由來及別名

成立之初為上海市委寫作班子,所在地為上海市的丁香花園,因而取丁香花園的“丁”為姓。又正值全國開展學習雷鋒、做毛主席的好戰士的高潮,“學雷”正為“學習雷鋒”之意。
上海市委寫作組最初也叫“丁香花園寫作班”。
上海市委寫作組在丁學雷外還用過多個筆名,包括羅思鼎、康立、方澤生、方岩、石一歌、伍丁、戚成樓、史鋒等。各個小組有自己的筆名,如文學組的筆名為丁學雷、方澤生、任犢、石一歌等,哲學組的筆名為翟青,歷史組的筆名為羅思鼎,除此之外還有宮效聞、石侖、翟青、方海、齊永紅、史尚輝、曹思峰、梁凌益、戚承樓、靳戈、方岩梁、金風、方耘、常峰、景池、龔進等八十多個筆名。
最重頭的文章也使用上海市委寫作組或上海市革命委員會大批判組的名義。
另外因為寫作班子一開始設立在丁香花園,文章的筆名姓丁的特別多:兩人合寫的署名“丁加”,三人合寫的叫“丁川”,多人合寫的則用過“丁影”、“丁聞”、“丁葵”等名字。

成立過程及成員

1964年,石西民在華山路丁香花園找葉以群和徐景賢談話,決定成立市委寫作班子文學組,由時任作家協會上海分會書記處書記、上海文學研究所副所長的葉以群擔任組長,徐景賢任副組長,成員有戴厚英(華東師範大學畢業)、高玉蓉、吳聖昔、吳立昌(均為復旦大學畢業)、高彰彩(山東大學中文系畢業)、陳冀德(上海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等人。同時,又從華東師範大學調來中文系教師王紹璽,從上海師範學院調來中文系教師徐緝熙。
後因批判文章任務重、人手不足,又調來楊振龍,海燕(均為《大眾電影》編輯部)、蔡建平、趙志強、范維珩(均為天馬電影製片廠文學部編輯)、葉子銘(南京大學中文系)、湯大民(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胡錫濤(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王一綱(中國戲劇家協會)等。
歷史組成立的時間和文學組大體相仿,成員有朱永嘉、王知常等。
1966年,貼出了《中共上海市委寫作班造反聲明》,宣布中共上海市委寫作班子全體工作人員以及市委文革組成員徐景賢(丁學雷小組負責人)、朱永嘉(羅思鼎小組負責人)要造反、炮打上海市委。(“我們要造反,我們要造上海市委頑固推行的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反,我們要造上海市委內部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的反!大反特反,反到底!”“炮打上海市委!火燒陳丕顯!揪出曹荻秋!打倒楊西光!砸爛常溪萍!”)
1970年,姚文元要徐景賢正式籌建《紅旗》組稿小組,制定由徐景賢、朱永嘉、王知常和肖木四人組成。以朱永嘉為首,用“上海市革命大批判寫作組”的名義給《紅旗》雜誌寫文章,小組由張春橋、姚文元直接領導,為《紅旗》雜誌在全國唯一的組稿小組。
1971年,上海市革委會寫作組正式成立,由在上海市委兼任第二書記的姚文元主管。
寫作組最初由朱永嘉、王知常、肖木擔任領導核心。1973年肖木調北京任王洪文的政治秘書,王紹璽補入核心。1976年又增補顧澄海、陳冀德、章樹琨3人為核心。
正式成員約45人,分為歷史、哲學、文藝、經濟、自然辯證法和秘書六個組,歷史組以復旦大學教師為班底,別的小組另調有原宣傳部、中國作家協會、華東師大、上海師院等單位的人。主要成員還有胡錫濤、郭紹虞、陳孝全、高義龍、徐緝熙、章培恆、譚其驤、陳旭麓、王守稼、吳乾兌、吳歡章、孫光萱、余秋雨、丁志偉、戴厚英、胡萬春、段瑞夏、姚漢榮、高志仁、鄧偉志、劉修明、李海生、胡申生、江巨榮、周獻明、夏志明、林琴書、鄧琴芳、王一綱等。後來以借調使用、辦學習班、培養理論骨幹等方式建立外圍組織,層層向外擴展。第二層次為寫作組下屬單位,包括電影組、魯迅研究組、文藝《摘譯》編輯部、歷史組、市委五七幹校六連歷史組(原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人員)、黨史組、哲學小辭典編寫組、哲學組、經濟組、《自然辯證法》雜誌編輯部、自然科學《摘譯》編輯部等11個單位,合共237人。第三層次稱為寫作組業務聯繫單位,包括《朝霞》編輯部,蘇修文學組、近代史組、戰後世界史長編組、歷史學習組、黨史學習班、《教育實踐》編輯部、《科學社會主義》編寫組、理科大批判組、自然辯證法組等10個單位,合共202人。到1976年,寫作組本部及外圍組織人員發展到近500人。上海市委寫作組從1971年7月正式建立,到1976年10月停止活動,共發表文章八百篇左右。

以“丁學雷”為名發表的作品

文章有:
1966年7月《一本資產階級反攻倒算的變天賬——評〈中國電影發展史〉》
1966年12月12日《〈海瑞上疏〉為誰效勞?》
1967年5月27日《無產階級文藝的光輝里程碑評革命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
1968年9月15日《迎接無產階級革命文藝新時代的到來》
1969年7月11日《為劉少奇復辟資本主義鳴鑼開道的大毒草——評〈上海的早晨〉》
1970年5月8日《中國無產階級的光輝典型——贊李玉和的形象塑造》
1972年1月25日《“龍江風格”萬古常青——評革命現代京劇〈龍江頌〉》
等等。

文革後的丁學雷

1976年10月後,該寫作組成員都受到審查,有些人長期受影響,著述出版不順利,無法評上高級別教授職稱,日後再不願提及這一段傷心史。1977年9月7日國家教育部發出通知,要求清除中國小教材中“四人幫”及其餘黨控制的寫作班子的言論、文章、形象。
丁學雷小組負責人徐景賢於1976年10月被隔離審查,判處有期徒刑18年,剝奪政治權利4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