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2001年,畢業於
鄭州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中文系,獲碩士學位;
2004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獲博士學位。
200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馬克思主義文論與批評研究室主任,碩士生導師。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秘書長,《外國美學》主編助理。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西方美學、文學基礎理論。
2019年5月—,綿陽市委委員、常委,提名任副市長。
社會兼職
兼任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秘書長,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文學批評研究會理事,中華美學學會理事,馬克思主義美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馬克思主義文藝研究》執行主編,《中外文論》執行主編,《外國美學》編委等。
任免信息
2019年5月,四川省委同意:丁國旗任中共綿陽市委委員、常委(掛職一年),提名任綿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掛職時間一年)。
2019年5月15日,綿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馬華主持召開市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決定任命丁國旗為綿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主要研究方向
馬克思主義文藝學
美學
文學基礎理論
出版著作
1、學術著作
《當代中國文藝理論研究(1949-2009)》(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12月。
2、合編、主編學術文集
《理論創新時代:中國當代文論改革與審美文化的轉型》(合編),
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09年6月。
《新中國文論研究60年》(合編),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10年4月。
《創新與對話——馬克思主義美學與當代社會》(主編之一),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8月。
《中國中外文藝理論研究》(2011)(執行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7月。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論文藝與文化》(上下卷,主編之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中國中外文藝理論研究》(2012)(執行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8月。
3、其他著作
《現代日常套用文寫作》(編著),
珠海出版社2000年10月。
《日常套用文寫作·現用現查》(編著),
中國盲文出版社2002年10月。
主要論文目錄
1、《我看這“Q”》,《語文知識》1999年第4期。
3、《當代美學應該處理的幾種關係》,《焦作工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
4、《從情感到藝術的直覺狀態——古代文學創作中的情感因素》,《美與時代·學術專刊》2001年總第4期。
5、《什克洛夫斯基後期思想研究》,《研究生時代》2001年第4期。
6、《“奇異化”與“時間”——什克洛夫斯基後期思想的兩個重要概念》,《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
7、《HBO的生存之道》,《新娛樂》2003年第6期。
10、《什克洛夫斯基後期思想探源》,《
石河子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11、《藝術自律與藝術革命——馬爾庫塞的藝術觀》,《
鄭州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12、《審美教育對於文化危機的救治——論馬爾庫塞的教育觀》,《明日教育論壇》2004年第2期。
13、《自然主義同現代主義的不解之緣》,《
河南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
14、《這是金庸研究中最有價值的發現》,《
南方都市報》2004年12月27日。
15、《感受鐵凝的文字溫暖》,《南方都市報》2004年12月27日。(《
新京報》2005年1月7日)
16、《〈金庸評傳〉文之大者》,《
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12月30日。
17、《文化危機與美學還原——一種對馬爾庫塞思想的讀解》,《
福建論壇》2005年第1期。
18、《“知人論世”的金庸研究》,《新京報》2005年1月7日。
19、《形式主義的轉變及其轉變的人文啟示》,《
新疆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
20、《美國電影業及其意識形態批判》,《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第7期。人大複印資料《影視藝術》2005年第11期全文轉載。
21、《“審美救治”與藝術教育——對馬爾庫塞教育思想的一種解讀》,《
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教育學》2006年第9期引文索引。
22、
《喬治·桑永遠愛得全心全意》,上海《新聞午報》2006年12月31日。
23、《校園文化建設要突出“美育”功能》,《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
24、《形式主義的轉變及其轉變的人文啟示》,《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黨政幹部理論學習文選》(先進科學文化卷),
紅旗出版社,2007年1月。
25、《畢卡索的情色之戀》,《傳奇·傳記文學選刊》2007年第4期。
26、《藝術對幸福與解放的承諾——馬爾庫塞的“藝術形式”思想論》,《問道》第一輯,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
27、《消費語境中的文學問題——“消費社會與文學理論的新挑戰”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文藝報》,2007年10月27日。
28、《文學在消費時代的突圍》,《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11月8日。
29、《從孟母教子談“生命化”的教育》,《福建政法幹部管理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
30、《審美教育對於文化危機的救治——論馬爾庫塞的教育觀》,《語文知識》2007年第4期。
32、《“消費社會與文學理論的新挑戰”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文學評論》2008年第1期。
33、《對網路文學的傳播學思考》,《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收入《網路文學研究論文集》,
團結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34、《人的“新感性”與“新感性”的人——馬爾庫塞“新感性”理論探析》,《
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8年第3期。
35、《馬克思的“自由”觀與文藝對“解放”的祈望》,《
人文雜誌》2008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文學理論》卷2008年第8期全文轉載。
36、《生態問題與“審美介入”》,《
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年第3期。
37、《<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與馬爾庫塞學術思想的形成》,《
湖北大學學報》(哲社版)2008年第4期。
38、《對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研究的一點思考》,《
當代文壇》2008年第6期。
39、《論馬爾庫塞學術研究的價值訴求》,《問道》第二輯,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
40、《新時期我國文藝理論的重要收穫》,《
文藝報》2008年7月5日。
41、《學術創穫源於“對著說”》,《社會科學報》2008年9月11日。
42、《走向開放的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文藝報》2008年11月6日。
43、《<錢中文文集>發行儀式述要》,《文學評論》2008年第6期。
44、《馬克思主義文藝學中國化的理論思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期文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
時代文藝出版社2008年版。
45、《網路傳播與文學的解放》,《
中國文化報》2009年1月2日。
46、《當代藝術:尷尬的處境與曖昧的反抗》,《
文藝報》2009年1月10日。
47、《文化自覺與學術原創——讀<感悟通論>》,《文學評論》2009年第1期。
48、《論馬爾庫塞與弗洛伊德的學術緣分》,《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11輯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美學》2009年第6期全文轉載。
50、《“馬克思主義美學與當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文學評論》2009年第2期。
51、《2007年文藝理論研究綜述》,《中國文學年鑑》(2008年卷)。
52、《一個有意味的預示——馬爾庫塞的<德國藝術家小說>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學刊》2008年卷,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53、《“讓哲學關注人的生存”——論馬爾庫塞與海德格爾的學術緣分》,《
外國美學》第19輯,
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
54、《美作為一種“更高”的法則》,《理論創新時代:中國當代文論與審美文化的轉型》,
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09年7月版。
55、《論文學史寫作的“生命化”》,《
黑龍江社會科學》2009年第3期。
56、《回顧過去建構未來——2008年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
文藝報》2009年5月16日。
57、《論馬爾庫塞文藝思想的基本觀點》,《中外文化與文論》第12輯。
59、《“大眾”再詮釋》,《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6月9日。
60、《“世界文學”的民族指向》,《
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7月21日。
62、《2008年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綜述》,《中國文學年鑑》(2009年卷)。
63、《走近經典——尋找精神的家園》,《
文藝報》2010年1月22日。
64、《馬爾庫塞藝術形式思想的理論淵源》,《創新與對話——馬克思主義美學與當代社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4月版。
65、《2009年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狀況》),《文藝報》2010年6月9日。
67、《作為一種對抗的藝術——論馬爾庫塞的“反藝術”觀》,《
馬列文論研究》(第15輯),湘潭大學出版社2010年9月。
68、《祈向“本原”——對歌德“世界文學”的一種解讀》,《文學評論》2010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
外國文學研究》2010年第12期全文轉載。
69、《論馬爾庫塞的藝術政治觀》,《
黑龍江社會科學》2010年第3期。
70、《“全球化”語境中的“世界文學”探討》,《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10年第10期全文轉載。
71、《透視“底層文學”的表述衝動》(合著),《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6月8日。
72、《2009年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新進展》,《
文藝理論與批評》2010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10年第11期全文轉載。
73、《對中國文藝理論60年的總結與回顧——<新中國文論60年>出版》,《
學術動態》2010年第31期。
74、《從學術評獎看學風:浮躁和不正之風侵蝕“淨土”》(訪談),《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7月29日。
74、《文學寫作不可或缺理想之維》,《
文藝報》2010年11月15日。
75、《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綜述》(合著),《中國文學年鑑》2010年12月。
76、《當代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要重視“民族的”標準》,《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1月4日。
77、《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的新收穫——<創新與對話——馬克思主義美學與當代社會>出版》,《
學術動態》2011年第1期。
78、《對新時期馬克思主義文論的歷史考察》,《
湖北大學學報》2011年第2期。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11年第7期全文轉載。
79、《新媒介下的文學處境——米勒“文學終結論”再探》,《
藝術百家》2011年第4期。《“文學終結”的邏輯悖論》,《
中國文化報》(論文摘錄)2011年8月24日。
80、《馬克思主義美學在中國百年回眸》,《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13卷第2期。人民大學複印資料《美學》卷2011年第7期全文轉載。
81、《回歸作為藝術教育的文學教育》,《文藝報》2011年6月13日。
82、《馬克思主義美學在中國》(英文),《世界美學大會論文集》2010年8月13日。
83、《論當代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的“民族”標準》,《華中學術》第三輯,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5月版。
84、《尋找“新感性”——馬爾庫塞“新感性”的諸種形式》,《
文學理論前沿問題研究》,河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版。
85、《“全球交往”中我國文論的生存之路》,《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8月2日。
86、《探索中西文化交往之路》,《
人民政協報》2011年10月24日。
87、《深情的訴說與理性的思考——讀<合作化小說中的鄉村故事和國家歷史>》,《文藝報》2011年11月16日。
88、《“中荷文化交流:文學、美學與歷史”論壇會議綜述》,《文學評論》2011年第6期。
89、《2010年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綜述》,《中國文學年鑑》2011年11月。
90、《尋找“民族文學”發展的新機遇——<全球化與複數的“世界文學”>簡介》,《
學術動態》2011年第28期。
91、《文學理論研究熱點回顧》,《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12月27日。
92、《一個有“精神”的人》,《
新湘評論》2012年第3期。
93、《我們的時代及其文學表現——與著名作家座談》,《
文藝理論與批評》2012年第1期。
94、《開啟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的新維度——對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的解讀與評價》《
湖北大學學報》2012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美學》2012年第5期全文轉載。
95、《我們的文化自信從何而來?》,《
湖南社會科學》2012年第1期。
96、《馬爾庫塞與弗洛伊德的心理學》,見《精神分析視野下的意識形態》,河南大學出版社2012年2月版。
97、《對建國初期我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的考察與分析》(合著),《中外文化與文論》第21輯。
98、《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新進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前沿研究報告(2010)》,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3月版。
99、《怎樣看待延安<講話>的理論遺產?》,《
湖北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
100、《弘揚講話精神建設文化強國——“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學術研討會”述要》,《人民日報》2012年5月23日。
101、《新時期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體系論”之爭》,《中國中外文藝理論研究》(2011),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7月版。
102《“五個一”20年:優秀文化作品與其代表的時代》,《央視網評》第387期,2012年10月2日
103、《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研討會》,《文學評論》2012年第4期。
104、《莫言獲獎:中國很高興 世界也很高興》,《央視網評》第401期,2012年10月11日。
105、《文藝理論要為文學創造思想——文藝理論家錢中文訪談》,《
文藝報》2012年10月26日。
106、《新時期馬克思主義文藝本質“審美”建構》,《當代文藝學的變革與走向》,
人民日報出版社2012年11月版。
107、《2011年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綜述》,《中國文學年鑑》(2012卷);
108、《手機媒體帶來的問題與挑戰》,《
學習與探索》2012年第12期。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13年第2期全文轉載。
109、《80年代<手稿>討論述議》,《
中國文學研究》2013年第1期。
110、《譯介與反思——“西馬”研究在中國的命運》,《
文藝理論與批評》2013年第1期。
112、Marxist Aesthetics in China,Diversities in Aesthetics:Selected Papers of The 18th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Aesthetics,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7月版。
113、《建國後俄蘇馬克思主義文論在中國的基本走向》,《
學習與探索》2013年第10期。
114、《現實與對話: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文藝報》2013年11月4日。
主要譯作
1、
霍耐特:《社會道德秩序取決於認知還是再分配?——變動視野中的社會道德秩序》,《新史學》第五輯,2006年2月。
2、羅永生:《“我們的邏各斯?”——一種對莊子、德希達和列維納斯之間難以言說的倫理學研究》,《印跡》第三期,2008年1月。
承擔科研項目
1、國家級項目
《新中國外國文學研究60年》(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009年);
《百年中外文學與文藝學學術交流史》(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2010年);
《當代中國文藝理論研究》(參與),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2011年);
《當代西方文論批判研究》(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託項目(2011);
《20世紀中國美學史》(主持子課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012年)。
2、省部級項目
《中國現代實用文體寫作叢書》(參與),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00年);
《論馬爾庫塞美學思想的學術緣分》(主持),中國社科院青年啟動基金項目(2008年);
3、所級項目
《論藝術與技術的張力》(主持),
北京化工大學青年教師社科基金項目(2005年);
《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經典研究》(主持),中國社科院文學所重點項目(2009年);
《毛澤東<延安講話>文藝思想研究》(主持),中國社科院文學所重點項目(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