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化民

丁化民

丁化民,字樹誠,河北省豐寧縣人,生於1904年,卒於1990年。1924年到北京,先後從其伯父丁潤清、姑夫王新三學醫。1930年考入北平國醫學院研究班。1951年,在北京門頭溝聯合診所工作。1956年,調入北京中醫醫院,曾在內科兒科、婦科、腫瘤科應診。曾任北京中醫研究所理論研究室中醫文獻室副主任、北京第二醫學院教授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丁化民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省豐寧縣
  • 出生日期:1904年
  • 性別:男
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後世影響,

學術思想

丁化民治學主張理論聯繫實際。如惡阻病為婦科妊娠常見病,丁化民析其病機大致有二,一是肝氣鬱結,肝血虛燥;二是脾胃虛弱,中脘停痰。治療當以和肝、安、理血、順氣為法。對於肝氣鬱結,胎氣上逆者,治宜於和補血之中加以健胃之品,選用傅青主順肝益氣湯為主。對於脾胃虛弱,停食痰飲者,治宜理脾化痰,升清降濁,選用加味橘皮竹茹湯為主,對於惡阻初起噁心嘔噦者甚效。
丁化民在治療妊娠惡阻時,除上述辨證分型外,還靈活加減用。屬受胎後胞門閉塞、髒氣內阻、挾胎氣上逆於胃者,加藿香、蘇梗;屬胎氣阻逆、眩暈痰多者,加旋覆花、栝蔞仁;屬胃氣素寒者,加淡吳萸、生薑汁;屬過食冷物及誤服涼藥者,加丁香數粒;屬內熱較重,受孕之後熱壅於胃者,加黃芩或薑汁炒黃連;兼便燥者,加熟大黃。

臨床經驗

丁化民善於將臨證經驗進行整理,如對痛經的辨治,分為寒、熱、虛、實四證。寒證痛經,多因風冷寒濕之邪客於胞門,致傷陽氣而影響氣血之沖和,以致氣血循行受阻而導致痛經。臨床以小腹冷痛,經色紫黑,手足逆冷或冷汗自出,小便清,大便溏,面色青白,舌白嫩滑,脈沉遲為主症,治以補氣養血,溫經通絡,用大溫經湯。熱證痛經,由於肝鬱化熱,或肝陽化火,以致氣血失調而導致痛經,臨床以急躁易怒,煩悶不寐,口乾口苦,手心灼熱,經前數日脅及小腹疼痛,血色紫黑成塊,血量少,小便黃赤,大便不暢,舌邊尖紅、苔黃,脈弦數有力為主症,治以清熱舒肝,通絡化滯,用宣郁通經湯(當歸白芍藥香附柴胡牡丹皮、炒桅子、鬱金黃芩甘草)。虛證痛經,以面色萎黃,氣短乏力,倦怠嗜臥,兩脅脹滿,腹脹泄瀉,食少削瘦或見浮腫,經後腹痛,痛勢綿綿,喜按喜揉,舌淡苔白,脈虛緩為主症,屬肝脾失調,氣血兩虛,治以調和肝脾,補氣養血,用柴芍六君湯。實證痛經,病邪亢盛,正邪相爭,導致臟腑機能障礙而引起痛經,以面色紅潤,體壯躁動,經前乳房脹痛,腹滿脹痛拒按,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質堅斂、苔厚,脈洪有力為主症,屬臟腑不調,氣血失和,治以調和臟腑,通經活絡。若氣滯血瘀痛經者,用失笑散、金鈴子散加味。若氣鬱血滯痛經者,以桃紅四物湯加味。
丁化民治療痛經,除上述分型外,對偏於厥陰氣滯、脈絡不和者,多選疏肝行氣之法,在用藥方面主張選用血中之氣藥,如香附、延胡、烏藥之類,不可專持辛溫香燥之品。“經將行痛者,氣之滯也”,可用抑氣散(香附、陳皮、茯苓、炙甘草)、四物湯加延胡索、丹皮。

後世影響

丁化民精於臨床,涉及面廣,在內科、兒科、婦科及腫瘤科等均有一定見解,受到同行及病人的認可。其臨證經驗對指導後學頗有益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