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丑年就是乾支歷的六十甲子中的一個,大概對應的公曆年份如1877、1937、1997·、2057··(60年一周期)。公元年份,年份數除以60餘17,或年份數,除以10的餘數是7,除以12的餘數是5,自當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歲次內均為“丁丑年”。
基本介紹
定義,簡介,
定義
丁丑年就是乾支歷的六十甲子中的一個,大概對應的公曆年份如1877、1937、1997·、2057··(60年一周期)。公元年份,年份數除以60餘17,或年份數,除以10的餘數是7,除以12的餘數是5,自當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歲次內均為“丁丑年”。
簡介
所謂乾支紀年,也就是:乾支就字面意義來說,就相當於樹幹和枝葉。我國古代以天為主,以地為從,天和乾相連叫天干,地和支相連叫地支,合起來叫天干地支,簡稱乾支。
乾支紀年起算自二十四節氣之立春,而乾支紀年又是乾支歷的紀年方法。歷代官方曆書(即黃曆)皆如此。民國後,皇帝年號被棄用,農曆只能借用乾支來紀年,其一年的範圍在正月初一至除夕內,此點並無爭議。而農曆和乾支歷是兩種不同的曆法,兩者在年份起點、月份劃分規則、每年天數等皆不同。由於民國後使用了公曆,不少民眾在曆法知識上的欠缺,所以兩者常被混淆。
天干有十個,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個,依次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們按照甲子、乙丑、丙寅......(也就是天干轉六圈而地支轉五圈,正好一個循環)的順序而不重複地搭配起來,從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對,叫做一甲子。
我國古人用這六十對乾支來表示年、月、日、時的序號,周而復始,不斷循環,這就是乾支紀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