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默如雷”是一個成語,字面意思是說,沉默無語,卻留下了像雷聲一樣的聲音。比喻沉默有時比聲音更具震撼力和說服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默如雷
- 拼音:yī mò rú léi
- 詞性:形容詞
- 本義:沉默無語留下了像雷聲一樣的聲音
- 比喻:沉默比聲音更具震撼力和說服力
- 出處:大藏經
成語解釋,現實意義,佛經故事,人生感悟,
成語解釋
人的語言是由沉默中來,而最終又回到沉默中去的。所以,在佛教史上聲名顯赫的《維摩經》作者,佛學研究的權威學者維摩大居士對“一默如雷”四個字是如此解釋的:“沉默,卻猶如雷鳴般地震耳,這的確是偉大的真理。實際上,沉默並非無聲,而仍有真實的聲音,只是因為音階和聲波的不同,一般人聽不到罷了。”所以,沉默中的聲音,並非人人都可以聽到,只有境界相同的人,也就是具有相同“音階和聲波”的人才能聽到。而魯迅先生關於沉默的認識:“不在沉默中爆發,便在沉默中滅亡。”只能說僅是對沉默和沉默者的一般性知解,而沒有道出沉默真正的本質。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沉默者是絕對多數,當他們必須沉默著時,並不是真的沒有聲音。沉默中的爆發可以如火山噴涌,氣勢驚人,而沉默本身的力量,有時卻真的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現實意義
回顧一下我們身邊的人或發生的事情,也許更能加深對“一默如雷”四字的理解。那些譁眾取寵的人,那些口若懸河的人,那些信口雌黃的人,那些巧舌如簧的人,他們的言語往往如同河中的泡沫,在氣味尚存之時,就迅速地消失了。而那些埋頭工作,沉默無語的人,卻留下了自己的聲音,像雷聲一樣在人們的耳際間滾響不息。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語出《老子》,其意思為最大的聲音我們往往聽不見,最大的形象我們往往看不見。這是老子對有與無、大與小的辨證哲理的深刻思考和生動表達。簡單的例子:沉默有時比怒吼更具震撼力,這是“大音希聲”;宇宙是最大的形,但誰能看見?這是“大象無形”。“大美無言”這句《老子》原文中沒有,應是你所看到的文章作者由《老子》原文意思生髮開來的,其意思大約應是:最美的東西不需張揚,自身也不會張揚。
佛經故事
佛經上有一則故事:一天,釋迦牟尼在靈山會上說法,有人獻了一朵鮮花給他。釋迦牟尼手拈花朵,久久一語不發,只是將目光看向眾人。眾人面面相覷,不知所以,唯有釋迦的大弟子摩訶迦葉發出會心的微笑。於是,禪就在這一默如雷的“拈花微笑”中產生了,終於演化成為許多世紀以來影響東、西方文化、思想至深的“禪”——一種奇妙的、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思維和行為方式。
人生感悟
花默默地開放又凋落。大山也沉默無語,只悄悄改變著四季的風格和顏色。我們從一朵花中聽到了什麼?又從一座山一塊石頭中感悟到了什麼?日本著名佛學家鈴木大拙博士即將走完他96年的人生道路時說:“人,不一定要偉大,只要成為一個坦誠可靠的人就可以了。一生能默默地努力工作,到要向這個世界說‘永別’的時候,就讓其自然消失掉,這就是我所認為的偉人——一個平平凡凡的農夫或小市民。除此之外,還要期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