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牲牛兩隻溜

一隻牲牛兩隻溜

介紹潮州傳說典故,潮州湘子橋橫貫寬闊的韓江江面,宛口蒼龍臥波,十分雄偉。但東橋後一墩,有點欹斜,傳說是李鐵拐所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隻牲牛兩隻溜
  • 類型:麵條
  • 起源:潮州市湘子橋
  • 名字起源:潮州傳說流傳下來的一句話
“兩隻牲牛一隻溜”是潮州傳說流傳下來的一句話。
潮州湘子橋橫貫寬闊的韓江江面,宛口蒼龍臥波,十分雄偉。但東橋後一墩,有點欹斜,傳說是李鐵拐所造。明人修橋時,於橋上建了二十四座不同形式的望樓,點綴花卉玉石,增添橋的姿采,以供遊人欣賞江中勝景。清雍正二年(1724),潮州知府張自謙又鑄了兩頭牲牛,牛背上鐫“鎮橋御水”四字,分置在東墩和西墩上,至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那東墩的牲牛,並未能起到“鎮橋御水”的作用,而竟被洪水沖走無蹤。從此流傳一首潮州民謠:“潮州八景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台廿四樣,二隻牲牛一隻溜。”這隻牲牛,究竟走往哪裡?潮州尚流傳著二個生動有趣的傳說。
其一是:一個身體壯胖漢子,每天早上,到湘子橋望樓酒店沽酒一壺,然後來到十八梭船上邊獨酌,邊欣賞江中景色。酒喝醉了,時常酣臥牲牛旁,並唱起歌來。一到中午,瘋瘋顛顛而去。月又一月,年復一年。有一天,湘橋水漲,這漢子在東墩牲牛旁,喝得醉醺醺地高聲唱著歌道:“騎馬不及騎牛好,陸馬難追鐵牛走,湘子橋上春水生,騎牛翻身朝北斗。”唱畢,他翻身便騎著牲牛沖向鳳凰山頂而去。
其二是:湘子橋上的二頭牲牛,長期廝守江邊,吸了日月精華、山川靈氣,漸漸成精。它們不願早觀水南下,晚看日西沉,於是在夜闌更深便活動起來,有時跑到韓江水裡洗澡;有時跑到田野山林。鐵蹄過處,免不了毀壞植物,踐踏莊稼,使附近鄰村農民受害不淺。牛精造成人們的禍害,村民怨氣衝天,天上值日功曹上奏玉皇大帝,請降旨懲治牲牛凶頑之罪。玉皇準奏,即命雷神行事,於是狂風、暴雨、閃電、鳴雷一齊來,在韓江湘子橋上空施威,驟然電光一閃,雷聲一響,把牛精劈落一個角,轟散其精靈,擊斃於橋上(就是“文革”前存在缺一個角的那隻牲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