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貫問答

一貫問答

“一貫問答”指的是“一以貫多,不妨矛盾”。而《一貫問答》一書是方以智晚年所作的哲學論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貫問答
  • 作者:方以智
  • 類型:哲學論著
  • 內容:一以貫多,不妨矛盾
方以智,《一貫問答》,

方以智

(1611~1671),字密之,號鹿起,桐城(今屬安徽)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思想家、科學家。幼稟異慧,博覽群書,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不精通。
崇禎十三年(1640)舉進士,官翰林院檢討,為明末復社領袖之一,反對當時朝中的腐朽官僚,是著名的政治活動家。
李自成起義軍攻入北京,方以智逃至南方,又受到閹黨阮大鋮等的迫害。
明桂王建立南明永曆政權後,任方以智為經筵講官,又被太監王坤誣劾免職。
永曆三年(1649),拜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俱辭不就。
明亡後削髮為僧,改名大智,字無可,別號弘智、浮雪山愚者、愚者大師,人稱藥地和尚。
著有《浮山全集》、《物理小識》、《東西均》、《通雅》、《藥地炮莊》、《易餘》、《性故》、《一貫問答》、《博依集》等。

《一貫問答》

方以智以其“坐集千古之智”的學術胸襟,在批判地繼承古代樸素辯證法的基礎上,第一次正面提出了極富思辨色彩的“矛盾”概念,從而把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提升到一個新的階段。
他說:“正信之子,只學天地,更為直捷。是故設教之言必回護,而學天地者,可以不回護。設教之言必求玄妙,恐落流俗,而學天地者不必玄妙。設教之言惟恐矛盾,而學天地者不妨矛盾。不必回護,不必玄妙,不妨矛盾。一是多中之一,多是一中之多。一外無多,多外無一;此乃真一貫者也。”
這裡,方以智在肯定世界本身充滿“矛盾”的前提下,肯定了人們在主觀認識和邏輯思維上“不妨矛盾”的合理性。而設教之言千方百計掩飾矛盾,熄滅鬥爭,用形上學頭腦看待變化無窮的世界,故唯恐矛盾。
方以智提出的“三不”原則既符合唯物主義反映論,又蘊涵著樸素的辯證法,影響深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