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請因朱克融授節後速討王庭湊事》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一請因朱克融授節後速討王庭湊事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白居易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一請因朱克融授節後速討王庭湊事。
右,克融、庭湊同惡相濟,物情事理斷在不疑。今朝廷特赦克融,新授節鉞,縱終助援,必恐遲疑。當逗遛克融之時,是經營庭湊之日,遲則心固,久則計成,三數月間,須有次第,延引入夏,轉難用兵,今正是時,時不可失。以臣等所見,謹具如前。狀以行營今日事宜,真可謂急危極矣!其間變故,遠不可知,但恐如今,救已遲晚,若猶可及,無出於此。何者?苟兵數不抽,軍費不減,食既不足,眾何以安?不安之中,何事不有?伏料陛下覽臣此狀,必有二疑。一者以臣等悉是儒生,不諳兵事,縱知誠懇,的未信行。臣亦以此自疑,久未敢奏,今既事切,不敢不言。若攻戰機宜,非臣所習,而軍國利害,雖愚亦知。況察群情,兼聽眾議,與臣此奏,所見多同。伏望不以臣等儒生輕而不用也。二者伏恐行營事勢,奏報不真,皆雲賊徒計日合破,又陛下以制既久,難於改移。前事若得其宜,即合旋有成績,至今既無次第,安得不務改圖?古人云:“收之桑榆,事猶未晚。”若因循且過,即救療轉難。臣又切有過憂,敢不盡吐肝肺?實恐軍用不濟,更須百計誅求,日引月加,以至困極。今天下諸色錢內,每貫已抽減三百,茶鹽估價,有司並已增加,水陸關津,四方多請率稅,不許即用度交闕,盡許則人心無そ。自古安危,皆系於此,伏乞聖慮,察而念之,不以重難改移,忽於大計也。臣等又憂深州久圍,救兵不至,弓高新陷,糧道未通,下博諸軍,政於窮地,光顏兵少,欲入無由,外即救援不來,內即飠侯糧罄竭,各求生路,誰向死門,無可奈何,忽然奔散,即聖心雖悔,其可及乎?其鑒不遙,在貞元中,韓全義五樓之敗是也。伏望陛下詳臣此狀,思臣此言,若以為然,速賜裁斷。臣等受恩日久,憂國情深,志在懇切,言無方便。伏望聖鑒,俯察愚衷。無任感激悃款之至,謹同詣延英門進狀以聞,伏聽敕旨。謹奏。
右,克融、庭湊同惡相濟,物情事理斷在不疑。今朝廷特赦克融,新授節鉞,縱終助援,必恐遲疑。當逗遛克融之時,是經營庭湊之日,遲則心固,久則計成,三數月間,須有次第,延引入夏,轉難用兵,今正是時,時不可失。以臣等所見,謹具如前。狀以行營今日事宜,真可謂急危極矣!其間變故,遠不可知,但恐如今,救已遲晚,若猶可及,無出於此。何者?苟兵數不抽,軍費不減,食既不足,眾何以安?不安之中,何事不有?伏料陛下覽臣此狀,必有二疑。一者以臣等悉是儒生,不諳兵事,縱知誠懇,的未信行。臣亦以此自疑,久未敢奏,今既事切,不敢不言。若攻戰機宜,非臣所習,而軍國利害,雖愚亦知。況察群情,兼聽眾議,與臣此奏,所見多同。伏望不以臣等儒生輕而不用也。二者伏恐行營事勢,奏報不真,皆雲賊徒計日合破,又陛下以制既久,難於改移。前事若得其宜,即合旋有成績,至今既無次第,安得不務改圖?古人云:“收之桑榆,事猶未晚。”若因循且過,即救療轉難。臣又切有過憂,敢不盡吐肝肺?實恐軍用不濟,更須百計誅求,日引月加,以至困極。今天下諸色錢內,每貫已抽減三百,茶鹽估價,有司並已增加,水陸關津,四方多請率稅,不許即用度交闕,盡許則人心無そ。自古安危,皆系於此,伏乞聖慮,察而念之,不以重難改移,忽於大計也。臣等又憂深州久圍,救兵不至,弓高新陷,糧道未通,下博諸軍,政於窮地,光顏兵少,欲入無由,外即救援不來,內即飠侯糧罄竭,各求生路,誰向死門,無可奈何,忽然奔散,即聖心雖悔,其可及乎?其鑒不遙,在貞元中,韓全義五樓之敗是也。伏望陛下詳臣此狀,思臣此言,若以為然,速賜裁斷。臣等受恩日久,憂國情深,志在懇切,言無方便。伏望聖鑒,俯察愚衷。無任感激悃款之至,謹同詣延英門進狀以聞,伏聽敕旨。謹奏。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後遷居為下邦(今陝西渭南)人,生於鄭州新鄭(今屬河南),貞元十六年(800年)進士及第,十八年中書判拔萃科,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806年)中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補盞屋(今陝西周至)縣尉。不久人為翰林學士,改左拾遺、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年)因上書言事。被貶為江州司馬。後歷任忠州、杭州、蘇州刺史。因晚年官太子少傅,故世稱“白傅”、“白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