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訸上歌

一訸上歌

長篇聖歌《一訸上歌》是音樂大師何訓田‘為剎那融入宇宙的所有物種而作’,是‘人類第一部前意識音樂’。它跳離思維與意識的引力,擺脫生存與記憶的時空,創建了一個‘異時空’。

該作品描繪“每逢8月32日(有的物種沒有這一天),凌晨時分,32位吟唱者雲集在一訸。各置一方,當空吟唱。“《一訸上歌》如同海水歷經萬年後將先前的創世彼岸沖刷得無影無蹤,顛覆思維的範疇,顛覆自己的世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訸上歌
  • 外文名:Ehe Chant
  • 類型:前意識音樂,聖歌
  • 作者:何訓田
作品內容,創作背景,作品意義,作者簡介,相關其他,

作品內容

《一訸上歌》有832行詩作為人聲吟唱的內容。
832是《一訸上歌》的 神秘數:吟唱者共32人,三牛鈴一羔羊五蒼蠅三野蜂群二鳥七雷一陣雨一陣風三鈴群三罄群三鐘群共32項,與聲音相伴有832行詩等等。這個數與表象的數字相關,與內部結構相關。
《一訸上歌》超出人類現有的作曲理念和感受經驗,隱約喚醒了前世在一訸的潛意識,回到了時間和空間的整體。。

創作背景

音樂的源泉來自夢中,作曲家自述在2008年的某天夜晚,他去了自己的夢境,一個名為“一訸”的夢土
在綿綿起伏的山谷上飄飛,靠近一座山峰時,他遭遇了天音,那聲音透過層層光也如同光一般陣陣耀來,他融入其間,已感覺不到獨立的光獨立的聲獨立的自己,一個極致的狀態。
作曲家認為,是他到了一個真實的空間,是他在那個空間裡感應音樂。因這音樂太乾淨太純粹,起初想叫它‘聖歌’,但不想和已有的宗教產生關係,後來定為‘上歌’。加上夢裡的地名:‘一訸’,就是《一訸上歌》的由來。

作品意義

《一訸上歌》帶來了一場聽覺的革新。人耳聽覺範疇20HZ至20000HZ以外的聲音頻率被真實地納入“一訸”夢土,何對物理屬性數理範疇的延伸和對聲學空間音場維度的擴展使‘異時空’的想像找到了精準的技術依託。“
《一訸上歌》有超出人耳聽力範圍之外的聲音,這些超出人類聽力範圍的聲音,是可以被儀器測出來的。擁有這些頻率在內的音樂,若你耳朵夠好,能聽出些不同。就像在烏雲邊緣上閃爍的逆光,哪怕是很薄很薄,肉眼都看不到,但你會感覺到它有不一樣的東西。地球上每時每刻都充滿無數的噪音,兩萬赫茲以上的,二十赫茲以下的,只是人類的耳朵剛好把它們禁止了,覺得周圍很安靜,其實很多動物植物已經被吵死了。這裡,聲音的接通渠道不只是耳朵而是來自身體的各個感官蔓延至整個身體,超越人耳的聲音頻率衝擊聽覺極限帶來的全方感知,互為感應貫通其中;頻率的散發方位亦不僅在人種而是朝向自然的各方物種延伸至整個萬物,超越人體的頻率空間突破物種範疇呈現的多面視角,交錯穿越聆聽彼此。
耳朵無法感應的或許正是皮膚可感應的,聽覺缺失的那個範疇或許就是其他器官的感知範疇。人類無法感應的或許正是大象可感應的,人種極限的那個範疇或許就是其他物種的正常範疇。那些聆聽到的,對自己而言,是全部;對整個世界,是局部。未聽到的,對自己而言,是茫然;對所有物種,是全然。

作者簡介

著名音樂家。1981年創立“三時說”和“音樂維度論”等元理論;1982年創立“RD作曲法”,是中國當代第一位用自己的作曲技法創作的作曲家;1995年開創了國際唱片史上在全球發行第一張中文唱片的歷史,創作的《阿姐鼓》、《央金瑪》等音樂全集在全球八十多個國家出版發行,銷量數百萬張;1996年創立“結構流作曲法”;2003年完成人類第一部獻給所有物種的元音樂《聲音圖案》;2008年完成人類第一部前意識音樂《一訸上歌》。
作品獲得“1989~1990美國國際新音樂作曲家比賽/唯一的/傑出音樂成就大獎”等十五項國際作曲獎;獲得“第三屆全國音樂作品評獎/一等獎”等十三項國家作曲獎;獲得“第四屆梅賽德斯國家精神造就者”大獎等多項榮譽獎。
紐約時報、時代周刊、華盛頓郵報、泰晤士報、BBC、ABC、CNN、NHK等全世界數千家新聞媒體和學術刊物評述了他的作品、作曲技法和創作思想。他的理論和作品被喻為“具有劃時代意義”。 紐約時報稱他“幫助中國人實現了讓其音樂走向世界的理想”。

相關其他

2012年6月國際風潮出版發行了《一訸上歌》CD版。2012年8月上海紅坊舉行了《一訸上歌-832聆聽會》,融入者們各自接應到“我的肢體失去控制”;“與宇宙的頻率共振”;“創世紀之聲”;“微復調彩虹”;“顛覆了音樂欣賞的音調、節奏、和聲或音色等程式”;“帶我們的心靈看不同的世界”;“猶如被光引領進入一種空性的感覺,無限大而美,沉靜中飄逸飛行”;“來自天地、自然和人間的聲音,並流淌在我們的感覺里”;“觸摸到聖樂充滿質感的音符”;“如同母親體內聽到的世間聲音組成的音樂”;“上天賜給一個叫一訸的地方的一首聖歌”;“不是音樂,是一種能量”;“32聲部的聖靈,832句非人類語義的禱詩,像萬束奇特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