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縷“梅花魂” 傲然天地間

一縷“梅花魂” 傲然天地間

——向參加武漢戰“疫”的女醫務工作者致敬

發表時間:2020-04-03來源:黨建網,作者繆金華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一縷“梅花魂” 傲然天地間
  • 作者:繆金華
  • 創作年代:2020
  • 作品出處:黨建網
文章全文,作者簡介,

文章全文

1月23日,武漢“封城”,?新型冠狀病毒籠罩著這座有著1000多萬人口的城市。人們彷徨、惶恐、迷茫、無助,確診病例數字每天不斷刷新……
  病毒肆虐橫行,武漢告急。從除夕夜開始,各地醫務工作者不分晝夜的逆行而上……
  
  (一)
  寒風中,武漢市的市花——梅花,已經凌寒綻放。
  那一朵朵、一株株,傲霜鬥雪的白梅,風骨俊傲,競相綻放在病毒和寒冷侵襲下的江城。馳援武漢的女醫務工作者,白衣執甲,逆行怒放,有如爛漫的白梅競相綻放,世人矚目。
  在這場史無前例的戰“疫”中,身著白衣“戰袍”的鏗鏘玫瑰扛起了“大半個天”。她們眼含熱淚,有的來不及和親人說聲再見,有的給正在哺乳期的孩子斷了奶,有的把年邁雙親託付家人,有的不顧自身病痛,有的瞞著親朋好友,有的推遲了婚期,有的放棄了假期,有的為了方便穿脫防護服而剪掉了秀美長發,有的千辛萬苦、轉展千里、逆行而上……
  “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戰袍,醫生護士就是戰士。”參加武漢戰“疫”的女醫務工作者們義無反顧、前赴後繼,無論是救治還是護理,也不論是來自哪裡,她們一起戰鬥,一起流淚,一起歡笑,共克時艱,與武漢的醫務同行攜手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可歌可泣的“生死時速”大救援。
  一直在武漢協和醫院進行醫療救援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重症護師段業英說,“我們並不是要來當英雄,但做了這份工作,這就是我們的使命,要對得起這身白衣。如果不來,我心裡會不安和愧疚。或許,在與病毒作戰的時候,我們會面臨被感染的風險,但既然選擇了上戰場,戰士就只有一個選擇——戰鬥、盡最大可能勝利。我無法預計未來會發生什麼,但我會堅持到底。”
  武漢戰“疫”中年齡最小的護士,是廣東醫療隊武漢客廳方艙醫院護士、不滿20歲的劉家怡。她在狹小密閉的空間值班,一個班下來就是6個小時。記者問她,“你還是個孩子啊,怕不怕。”劉家怡的回答,竟然是那么淡定、自信、從容,“我穿上防護服,就不是孩子了。”
  李立娜,吉林省白城地區首批馳援武漢醫療隊重症護士。“14年前,我選擇護理專業作為人生理想,我要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對這份職業選擇的責任與擔當。疫情就是命令,病房就是戰場,我是共產黨員而且擁有豐富的重症患者護理經驗,我上‘戰疫’前線義不容辭。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選擇,我是黨員我先上。”
  
  (二)
  從未這么急促地出過遠門,
  也從未出過這么久的遠門。
  別叫我天使,因為我沒有翅膀。
  別稱我英雄,因為我也有畏懼。
  沒有大道理,也沒有豪言壯語。
  職責所在,不容退縮。
  這是北京協和醫院護士孫麗萌到達武漢後寫的一篇日記。
  剛到武漢時,孫麗萌和同事們發現,無論是疫情的嚴重程度還是醫務工作者的辛苦都遠遠地超出了人們的想像。每天工作,都要穿上厚重的防護服,一穿就是七八個小時。一開始穿上就有種窒息感,呼吸不暢、連走路都變慢了,同樣的工作做起來要比平時花上三倍的時間才能完成。這裡的每一天,都在上演著驚心動魄和悲喜交加,無論是醫生還是護士、無論是救治還是護理,都是生與死的搏鬥、體能與心理的煎熬,病毒會隨時襲來,哪怕是醫生或護士的防護出現一絲暴露,肆虐的病毒就會乘隙而入,讓她們與病魔和死神的較量真真切切。
  李湘湘,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師。她在武漢金銀潭醫院臨時重症病房已經忙碌了9天。她在日記中寫道,由於“夜裡收治了一個82歲的爺爺,情況很差,剛到病房就發生了心臟驟停,馬上實施心肺復甦,這是我從醫以來,第一次穿著這么悶熱的防護服給病人做心肺復甦。手臂心臟按壓,防護服裡面就一直在下雨似的流汗,但是又沒辦法用手擦汗,那種感覺真的不知道該怎么形容。工作的前幾個小時是悶熱的,到最後幾個小時就是頂著濕透的衣服發冷,有時候擔心自己,還沒被感染就先感冒了。我希望,我的身軀一定能夠堅持到戰役勝利的那一天。”
  馳援武漢的遼寧醫療隊護士金鈺已經在重症監護室里,持續了8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一位患者老大爺緊緊地握住她的雙手說,“姑娘,被你護理這么久還不知道你的樣子。”這一刻,金鈺想放開聲音痛痛快快的哭,多少辛苦、多少勞累、多少個堅守的日子……“在這些煎熬的日子裡,我看到了和平年代家國情懷中閃耀人性的一切美好,懂得了白衣天使的天職是用生命攙扶另一個生命慢慢走過。”
  馳援武漢的浙江醫生徐慧連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進入ICU後,看到裡面的病人幾乎都上了純氧,這意味著患者的病情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程度。徐慧連和同行們承受著不為人知的壓力和痛苦,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每一天都在負重前行,直面隨時遭遇的危險和兇險。一位60多歲的女患者突然狂躁起來,扯掉自己的吸氧面罩、把輸液管硬生生的拔斷,整個人從床上往下滑。徐慧連和5位同行衝過去,想把面罩給她戴上,並試圖把她抬到床上。結果,“她的手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後背,緊緊地抓住我的防護服。”防護服一旦扯破,徐慧連就會職業暴露、被病毒感染,她順勢和患者一起躺在地上,用手輕輕地拍撫著她,就像母親深情地撫慰著病中的孩子。患者的情緒慢慢地安定下來,護士們把面罩給她戴了上去。徐慧連從地上起來時,已經是大汗淋漓,“她不是故意攻擊我們,她是缺氧太厲害,控制不住地煩躁,那種窒息感,讓她有這種求生的掙扎。病人特別可憐。”這一幕,讓徐慧連終身難忘。“當時也顧不上害怕,管不了那么多,做醫生的,都有這種職業本能。有風險,也會去做,真的不幸傳染了,也無怨無悔……”
  
  (三)
  現代詩人汪國真在《熱愛生命》中寫道:“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一位馳援武漢的醫務工作者說,在武漢的20多天裡,她仿佛生活在兩個世界。一個世界,是如同被按下暫停鍵的城市,清冷寂靜。每天和醫療隊同事坐車前往醫院,一路車聲寥寥、人影難尋,像在夢境中。另一個世界,是如同戰場一般的醫院。燈火通明,白衣疾行,汗透襟衫,緊張到沒有一分鐘能閒下來。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馳援武漢醫療隊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周華說,“我們一定要保住還在身邊的重症患者,要從死亡線上往回搶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她和戰友們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通過細緻觀察和分析,她結合病例特點總結出了充分利用“俯臥位”改善氧飽和的方法。一名患者痊癒出院時,激動地說:“多虧周醫生的‘俯臥位’療法,要不我肯定不會這么快出院。”周華堅守的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陸續有重症患者康復出院,這些患者或許沒有一個人知道周華長什麼樣子,但“我比他們還開心,減少一個病患就是造福一個家庭。”?
  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隔離病區,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馳援武漢醫療隊的呼吸內科主治醫師暴婧防護服上“別怕”兩個字格外醒目。她說,“我是誰不重要。我想告訴患者,面對新冠病毒,醫生不怕,你們也別怕。同時,我也是給同事打氣。”新冠病毒的兇險,她心理非常清楚。然而,作為醫療隊員,她更知道自己的職責和使命。病房裡的每一位患者,都在經受著病痛和精神上的雙重煎熬,他們對死亡充滿恐懼,他們需要重塑信心、戰勝病魔。“新冠肺炎傳染性強,不少患者都是一家人聚集性發病,這些患者受到的打擊格外沉重。”暴婧和同事們在積極救治患者的同時,還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儘可能的緩解和消除他們的緊張恐懼心理。“說實話,有時候我們也難過得不知如何去安慰,就拍拍他們的肩膀,握握他們的手,陪著患者一起熬過最難的日子。”?
  馳援武漢的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ICU主管護師張芳靜,已經在重症救治一線“摸爬滾打”了二十多天。連續高負荷的超強度工作,已使她已精疲力盡,有的時候手都累的抬不起來。在馳援武漢的第33天,也就是2月28日,張芳靜在日記中寫道:又是一個特別忙碌的一天。上治療、吊營養液、抽血氣、協助俯臥位……下班時,已經精疲力盡,走進脫防護服的房間時雙腳發飄。這幾天,武漢的天氣有點熱了,由於早上沒有敢怎么喝水,大量的流汗讓我有些虛脫,我只能站著靠一會才能脫掉防護服。當我看到病人渴望的眼神時,我又鼓足了勇氣,我告訴自己,我要堅強些,再堅強些,因為他們信任我,我來到這裡就是這些患者的依靠。
  
  (四)
  武漢戰“疫”一線的女醫務工作者不僅勇敢、堅毅,而且陽光、無私、溫暖,放大了人性和愛的光芒。為了生者,她們捨生忘死,殫精竭慮,每一位重症患者的生命,都是她們日日夜夜陪護出來的、是她們嘔心瀝血一分一秒“守”出來的。為了患者,她們忘記了恐懼、怯懦,讓愛的溫暖陪伴著患者。但有時,她們卻無法守在親人身邊,無法送親人最後一程……
  她們是天地間的英雄。
  47歲蔡利萍是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重症病區護士長,她帶領一群90後為主力的ICU護士奮在救護一線。她的丈夫劉智明是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工作期間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就在蔡利萍堅守重症病區的第8天,劉智明病情危重,用上了呼吸機。這天,蔡利萍給劉智明撥了4次視頻通話終於接通時,劉智明已經說不出話了。蔡利萍哭著說“我來陪你吧。”劉智明淚水盈眶,艱難地搖了一下頭,萬語千言永遠地埋在了心底。
  沒有告別儀式、沒有追悼會,劉智明的遺體被送上殯儀館的車,妻子蔡利萍還穿著那一身厚重、白得耀眼的隔離服,她還想再多看丈夫一眼,可車已經緩緩開動了,她一邊哭一邊笨拙地緊跟著車跑,她哭著,伸出手去,卻怎么也夠不著……帶領護士團隊在重症病房艱苦鏖戰了二十幾天的蔡利萍,就這樣與丈夫永別了。她撕心裂肺的哭喊著、呼喚著,這其中有多少悲傷、多少眷戀……
  遼寧醫療隊的夏思思走了,她的夥伴馳援武漢的的戰友們忍著悲痛,繼續在夏思思工作過的醫院奮戰、拼搏。曾經救治過夏思思的九名醫務工作者,向失去了女兒的老人齊喊“夏媽媽”。這一聲“夏媽媽”,既讓人心碎,又讓人心暖,“雖然思思走了,但我們醫護人員都是您的孩子……”
  有一種精神讓人肅然起敬,有一種樣子讓人永遠銘記,那就是巾幗鏗鏘,不負韶華。無數個“夏思思”奔走在戰“疫”除魔的最前線,她們在哪裡,哪裡就有愛、哪裡就有信心、哪裡就有希望,儘管她們面對著病毒與死神的威脅,但卻無畏無懼。
  武漢的二月,是她們分分秒秒,用生命在堅守。
  武漢戰“疫”中,最苦、最累、最危險的一線,乃至患者生命的最後一程,都有她們的不懈堅守、艱辛的付出和手牽著手的溫暖陪伴。
  那位在中央電視台記者面前怕哭花護目鏡的、95後護士朱海秀,在完成馳援任務返回廣東時,痛痛快快地在機場哭了起來。那哭聲,就是生與死的交響,就是愛與奉獻的不朽詠唱。當初,記者採訪時她說,“我不敢哭,怕哭花了護目鏡沒法做事。我不哭,是告訴自己要挺過去。這樣,我們才能看到勝利的曙光。”她要告別戰鬥了幾十天的地方。這其中,她和所有的戰友們有多少艱難困苦、酸甜苦辣,就有多少刻骨銘心。
  由此,武漢將深深地烙在了她們的心裡。
  春意已濃,一個嶄新的武漢的春天,生機盎然……武漢戰“疫”,因為有了她們,中國精神、中國力量,有了新的詮釋和答案。
  英雄回歸的航班,已經起飛。
  向你們真誠道一聲謝謝。幸得有你,山河無恙。
  致敬每一個守護生命的抗疫英雄。

作者簡介

作者單位:北京新奧特集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