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短距通信信道及其電磁模式轉換機理研究》是依託浙江大學,由王浩剛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種新型短距通信信道及其電磁模式轉換機理研究
- 依託單位:浙江大學
- 項目負責人:王浩剛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倏逝模用於深亞波長成像早被證實,但因不能傳播而長期沒被通信界重視。近來發展的電磁模式轉換和遠場信息恢復技術使學術界意識到倏逝模在遠場短距通信中的重要性。本項目針對短距無線通信中由於發射和接收裝置相距較近,缺乏傳統多徑信道而使得信道容量變差這一問題,對多天線信道中的電磁模式轉換機理進行建模研究。1、提出一種新型短距通信信道,即使用超級透鏡對多天線輻射的倏逝模式進行放大,並通過一定分布(如周期分布或隨機分布等)的散射體把放大的倏逝模轉換成傳播模,從而形成一種新多徑形式,以提高通信容量;2、改變天線,超級透鏡,以及散射體的形狀和位置等,並基於使用快速算法-多層格林函式插值方法(MLGFIM)求解積分方程獲得的表面電磁流和場分布,分析天線輻射的各模式的傳播機理,計算該信道的輸入導納和信道矩陣,分析其對信道容量的影響規律,從而找到提高容量的方法。本課題兼具電磁散射研究的學術意義和無線通信套用價值。
結題摘要
倏逝模用於深亞波長成像早被證實,但因不能傳播而長期沒被通信界重視。近來發展的電磁模式轉換和遠場信息恢復技術使學術界意識到倏逝模在遠場短距通信中的重要性。本項目針對電磁模式轉換機理進行建模研究。1、利用人工表面電漿的色散特性實現表面波到波束可控空間波的轉換。2、利用局域性表面電漿實現表面波模式到空間軌道角動量的轉換。3、利用新型人工電磁表面(超表面)的相位調控特性將表面波轉換成圓極化輻射空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