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碑三孔橋清鹹豐年間,翰林張氏陪同欽差從江南“閱邊”回京時路經固鎮,適逢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平地一片汪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碑三孔橋
- 外文名:A monument to the three hole bridge
- 時間:清鹹豐年間
- 特點:水寬浪高,行人不便
一碑三孔橋清鹹豐年間,翰林張氏陪同欽差從江南“閱邊”回京時路經固鎮,適逢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平地一片汪洋。他們乘船從固鎮驛向北到達溧澗鋪,欽差長嘆道:“水寬浪高,行人不便,你我不如奏請皇上,在此建造一座百餘孔大橋,以利庶民。”作為靈璧縣人的張翰林把眼珠一轉,連聲說:“好,好,好!”
文宗皇帝果真準本,身為御師的張翰林被委任督工建橋。兩個月後,張翰林估計洪水已退,便攜帶巨資來到溧澗鋪,果然只見鋪東的界溝(宿州與靈璧縣的邊界)里有水。張翰林在界溝上輕而易舉地建起三孔石橋,並在橋西端豎立一塊石碑,上刻“一碑三孔橋”,但卻謊報是“一百三孔橋”。該橋實際花錢寥寥,其餘大批銀錢均被他貪污了,並在老家買下兩百餘頃田地。
文宗皇帝果真準本,身為御師的張翰林被委任督工建橋。兩個月後,張翰林估計洪水已退,便攜帶巨資來到溧澗鋪,果然只見鋪東的界溝(宿州與靈璧縣的邊界)里有水。張翰林在界溝上輕而易舉地建起三孔石橋,並在橋西端豎立一塊石碑,上刻“一碑三孔橋”,但卻謊報是“一百三孔橋”。該橋實際花錢寥寥,其餘大批銀錢均被他貪污了,並在老家買下兩百餘頃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