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介紹
吉林八景之四
防川位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琿春市東南部七十公里的中、俄、朝三國交界地帶,行政區劃屬敬信鎮,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著豐富的自然、人文和歷史旅遊資源。
天氣晴朗的時候,站在觀海樓上,就可以看到
圖們江在防川村處甩了個大彎,匯入東部浩瀚的日本海,江的左邊是俄羅斯的小鎮、右邊是圖們江和北韓的村屯,故有“一眼望三國,犬吠驚三疆”之語。
防川感懷
揚眉
一眼望三國,犬吠驚三疆,
邊陲烽煙起,故土被分離;
百姓多苦難,國弱不興邦,
遙遙是大海,於今不能行。
首句內涵
“一眼望三國,犬吠驚三疆”
防川風景區位於中、朝、俄三國交界的地帶,面積約20平方公里,靠山傍水、臨江觀海,以其獨特的一眼望三國景觀以及區域內的清澈天然的湖泊,原始茂密的森林,珍稀繁多的植物、鳥類等聞名於世,也是遠東豹核心保護區,國家級森林公園。
這裡遙看日本海,冬暖夏涼、氣候溫和,降水豐沛,有海洋性氣候特徵,湖泡星羅棋布、水草茂盛,是世界上重要濕地之一,棲息著大雁、丹頂鶴等眾多候鳥以及虎、豹、鹿等多種野生動物及上千種野生植物。有海風吹拂下金沙生輝、綠水環繞的沙丘,有生長在圖們江畔的古生植物紅蓮;有人工填築長888米、寬8米的洋館坪大堤,有高聳入雲碉樓寶閣形狀的望海樓,有民族風情濃郁的朝鮮族民俗村,有威武莊嚴的吳大澄石雕像;也有清代勘立的中俄“土字”牌界碑,日蘇張鼓峰戰役遺址。優美的風景、濃郁的文化、沉重的歷史,這裡增添了美輪美奐的迷人色彩。
防川東部接壤的是俄羅斯邊境小站包得哥爾那亞,一條道路、一條鐵路通向外界;西南隔圖們江與朝鮮的豆滿江市相望。俄朝間由圖們江口上的一座鐵路勾連,是聯結俄朝陸路貿易的惟一紐帶,但橋墩低矮、鐵橋像一條鎖鏈,緊壓著滾滾的圖們江水,制約了我國大型船舶的航行,我國政府一直保留著交涉意見。
從1886年,由清政府欽差大臣吳大澄會同沙俄代表巴拉諾夫臨立的“土”字界碑沿江而下15公里,即進入日本海,這裡是中國、俄羅斯、日本、朝鮮、韓國進行貿易的“海上絲綢之路”,有著重要的經濟潛力。
老八景
防川這裡在清時,文人墨客還給它歸納了的老八景:
仙峰雲笠、古渡濤聲、星泡珠光、龍泉靈境,
柳岸春晴、蓮塘九曲、林鹿微霜、層巒積雪。
概括來說:
1. 仙峰雲笠,指圈河北側的高山,在陰雨的夏季總是戴著厚重的雲斗笠;
2. 古渡濤聲,指古老的圈河渡口日夜濤聲響徹;
3. 星泡珠光,指這裡眾多的水泊產的大蛤蜊,在月夜下吐著水泡,泛著奪目的珠光;
4. 龍泉靈境,指這裡山腳之下的石砬子中,曾湧現著清澈的龍泉;
5. 柳岸春晴,指圖們江大堤上,每年春季鵝黃的嫩柳搖曳垂濤;
6. 蓮塘九曲,指紅蓮池的水泊彎曲,重疊,熠熠生光;
7. 林鹿微霜,指初秋時節,防川密林里的梅花鹿踏著微霜出來覓食;
8. 層巒積雪,指防川冬季時,周圍層巒疊嶂,積累的白雪皚皚生光。
防川老八景,偏重重於江南柔弱的氣息,且過於文雅、生澀,難叫鐵馬秋風的北方漢子領悟,加上指代散漫、不著邊際,因而不為世人所流傳。
圖們江
圖們江,位於吉林省東南邊境地帶,整個流域都是中國與朝鮮的界河,僅在出海口為俄羅斯與朝鮮對望,但因中國有圖們江主航道的主權,所以俄國與朝鮮實際上並不接壤。
圖們江發源於長白山東麓園池上的草甸土層中,幹流全長525公里,流入日本海,朝鮮稱之為“豆滿江”。圖們江在遼代時稱駝門,金、元時稱愛也窟河,其下游段稱統門河,明代稱啊也苦河,其下游段稱徒門河,清代稱河源段為大浪河,康熙年間稱土門,高宗( 乾隆) 欽定《金史語解》中稱圖們。
圖們之詞,在古代典籍中的成為很不統一,有“統們、馳滿、土門、豆滿”之稱,皆同音而異字,但所是指都是圖們。據《中國古今地名辭典》記載:圖們江,出自滿語“圖們色禽”。
“圖們”意為“萬”、“眾”;“色禽”意為“源”、“河源”,“圖們色禽”即“萬水之源”之意,後來稱呼時略去“色禽”兩字,簡稱“圖們”。
朝鮮李朝《新增東國輿地勝覽》卷五,鹹鏡道慶源都護府:長白山:“女真語謂善顏阿林,以白色的山峰,故名,胡(女真)人奉之為神山”;豆滿江(圖們江):“女真語謂萬為豆滿,以眾水至此合流,故名”。1962年中朝兩國協定,“紅土水”與溺流水以下稱圖們江,朝鮮語稱豆滿江。
圖們江河道總落差1.200米,滯道平均坡降1.6%,沿途接納10公里以上的支流180條,30公里以上的支流30條,在我國境內主要支流有紅旗河、嗄呀河、布爾哈通河、海蘭河、琿春河等。
圖們江與紅旗河匯流處以上稱為河源區,是長白山主峰地域。這裡嶺峻山崇,針葉林地帶、松木茂密,人煙稀少,交通不便,河流蜿蜒穿梭於玄武岩的熔台地帶的溝谷中,深達百餘米,河道坡度陡竣、河槽狹窄、水流湍急,河底多大型孤石,水聲撞擊聲轟鳴作響,數里可聞達。
三合鎮以上為上游,其中有兩條主要源流:紅土水和溺流水。紅旗河口以下水勢湍急,水量豐沛,豐枯變化小。兩岸山勢陡峻、多峭壁。山麓台地多次生林,河道彎曲,河槽寬窄不一,窄地段水面寬約190米,而開闊地段水面可達1.000米。
三合至甩彎子間為中游,這一地帶山地森林逐漸減少,沿江人煙密集,兩岸多稻田,交通也方便許多方便。這裡河谷逐漸開闊,流域面積增加了兩倍,來水量猛增。河面展寬,水流變緩,平均水面寬60至240米,水深約1至3米。汛期時江流水位急漲迅落變化大,經常造成洪澇災害。開山屯鎮一帶,泥沙衝擊成較寬的河谷盆地,河床為沙卵石,彎曲地段沖刷劇烈,多汊道、沙洲。嗄呀河江入後,河面展寬。
甩彎子以下為下游,水流進入琿春河谷平源而坡度減緩,地勢開闊平坦,河面寬闊、水流平穩,水量增大,水面寬為在250米左右,河道主水流易左右擺動,堤岸坍塌,圖們江口洋館坪大堤就是因為水流偏斜到中方一帶,而造成垮坍,使得防川一度成為懸掛國土之外的飛地。
次句內涵
“邊陲烽煙起,故土被分離”
發源於長白山麓的圖們江水,將中、朝、俄土地緊密地連線於一體,是中國從陸路直接進入日本海便捷的水上通道,依據這一通道,琿春在歷史上曾一度成為關東地區與日本、俄羅斯等國家溝通的橋樑,邊境貿易十分活躍。
琿春市敬信鎮,位於吉林省東南部圖們江下游,地處中、朝、俄三國地界的邊境地區,是中國至俄羅斯、朝鮮東海岸、日本西海岸以及北美、北歐的最靠近點,主要口岸就有對朝的圈河口岸,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不僅使琿春市具有發展外向型經濟所需有的優越條件,也將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琿春屬中溫帶季風性海洋氣候,冬暖夏涼,溫和濕潤,降水充沛,年均氣溫5.65℃。
琿春是一個發展中的口岸城市,總人口21.5萬人,幅員面積5145平方公里。同時擁有國務院批准設立的邊境經濟合作區、出口加工區、互市貿易區三個特殊經濟區域;全市下轄四鎮五鄉、四個街道辦事處。
東南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接壤,邊境線長246公里,現有琿春(公路)口岸和琿春鐵路口岸與俄相通;西南與朝鮮邊境北道隔江相望,邊境線長130.5公里,現有圈河口岸和沙駝子口岸與朝鮮通客過貨;從琿春南部的防川順圖們江而下,航行約13.5公里便可進入日本海。
有關學者正積極研究採取封山培林、涵養水源的治本方法;修建攔淤大壩、引海水上朔的治標措施;修築護江大堤、清理江底淤積等綜合措施,加深圖們江的水層深度。
俄朝兩座城市,由圖們江上鐵路橋溝通,該橋建於我國剛解放初期的1950年,時我國還有西南地區尚未解放、百廢待興,無暇顧及偏遠的遠東地區。該橋於1952年建成通車,為公路、鐵路兩用橋。橋高11米,寬8米,長560米,年貨運量450萬噸,大橋的3個高架由俄方建設,5個低架由朝方建設,俄朝每天通過該橋來往的車輛並不多。
2005年,俄國和朝鮮就國際公路交通問題,曾經在海參崴舉行過會談,雙方就修建跨圖們江公路橋的可行性進行了討論,雙方原打算簽署一份有關國際公路運輸,建設跨圖們江公路橋和在俄朝邊境建設過境站的政府間協定,不過,因其中涉及我國擁有圖們江主航道及出海口權益問題,中國政府表示: 深切關注此次會談,此事後不了了之。
景區文化
一眼望三國,是吉林八景之四,景致位於防川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內,地處中、俄、朝三國地界處。站在觀海樓向東望去,青綠的圖們江水緩緩東逝,匯入蔚藍的大海;俄朝鐵路大橋橫架大江之上,如同鎖江的鐵鏈,橋欄桿高的部分屬於俄羅斯,低的部分屬於朝鮮;回首西南部,是朝鮮的豆滿江市,境內群山起伏,草木稀疏,古舊的城郭掩映在柳綠江藍之中;俯視東北方,俄羅斯哈桑鎮包德哥爾那亞小城近在咫尺;再向東遠處眺望,是一片平坦寬闊的瀕海平原和沼澤水窪,地的盡頭,是蔚藍的日本海與淡蘭的天際相連,中間有一條銀色絲帶跳耀飄浮於天際,那是陽光照射的于海面反射的波光。在這裡,遊人可以盡情地飽覽群山抱江,海納江流,天之鐘靈,地之毓秀的壯美景色。
來到這裡,看到了迥異的三國疆土風貌之後,一般情況下,旅遊客都會欣喜若狂,但真正地一眼望三國之後,每一個中國人的心情都是沉重的,感受到的只是中華民族的恥辱!明白了落後必然挨打這個道理,心靈上都會受到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新八景
東方第一哨、土字石界碑,碧藻紅蓮池、綠洲金沙丘;
民俗朝族村、張鼓戰役峰,吳大澄雕像、洋館坪大堤。
1.東方第一哨
東方第一哨,位於中俄邊界我方山崗之上,是我國地界經度最東的邊防哨所,因此被稱為“東方第一哨”。江澤民、胡錦濤、李鵬、朱鎔基等多位國家領導人都來此視察、慰問過全體官兵。在院子中有一塊石碑,上面是江澤民為哨所的題詞:“當好國門衛士,固我中華邊關”。
瞭望塔是這裡的第一個哨位,塔身上書寫的八個大字:“祖國利益高於一切”。塔上裝備有望高倍遠鏡,可以清楚地看到四周數里開外。
望海閣建於1993年,匾額為前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所題,三層14米高,矗立於哨所的東側,腳下就是現俄國的土地。站在閣上,可以清楚地眺望到朝鮮的豆滿江里和俄羅斯的包德哥爾那亞鎮,以及正前方的湖泊沼澤、瀕海平原、日本海。
2010年,在望海閣東南150米處,新建瞭望海樓,建築面積8886平方米,高60米,設計布局13層,由裙樓和主塔兩個部分組成,高聳入雲,形狀似古代的碉樓,可同時容納600人觀賞一眼望三國的壯麗景觀。
《東方第一哨》
揚眉
江畔海風鹹,屈辱心中牽,
東方第一哨,威武保國安。
2、“土”字石界牌
位於防川中俄邊界處,是國家一級文物,也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土字牌”是中俄兩國第一個界牌,它與後來添立的“瑪”(m)字、“薩”(c)字和“啦”(p)字界碑,與“土”(t)字碑一起,滿語的意思是“愛我中華”。
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不平等條約,讓沙俄掠走了我國烏蘇里江以東,從圖們江口到黑龍江口四十多萬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和沿日本海的漫長海岸線及領海。不過,在那個倍受列強欺凌的年代,仍有很多忠肝義膽的愛國官員,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奮力抗爭,吳大澄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中國近代史中就是很值得讚譽的官吏。
1886年,清朝督辦邊務大臣、督察院左副都御使、著名金石學家吳大澄受清朝廷命令,不遠萬里來到這裡勘察邊疆。他通過現場勘察後發現,根據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規定,清朝廷割讓東北大片土地後,這裡的邊境線應確立在距圖們江入海口20華里的地方,但1861年立界碑時,俄國卻擅自立在了距圖們江口45華里的沙草峰上,於是,吳大澄與琿春副督統依克唐阿等人向沙俄據理力爭,沙俄方同意將界牌南移16華里,設在沿圖們江到入海口30華里、徑直入海口27華里處,也就是現在石碑所處的位置。
吳大澄凜然的抗爭,最終為我國爭回了黑頂子(今敬信鎮)地域和中國擁有圖們江主航道、出海航行權力,從1886年起,中國在琿春設立海關,廣泛開展了通江航海的活動,船舶往返與琿春與上海,琿春與朝鮮的釜山,琿春與日本的長崎之間。1938年7月,日俄張鼓峰事件後,日軍強行封鎖了圖們江口,由此圖們江的海行運輸被迫中斷,一直延續到今日。
土字碑高1.44米,寬0.5米,厚0.22米,為花崗岩質。土字碑我方一側碑面上豎向刻有“土字牌”三個大字,左側豎刻有“光緒十二年四月立”八個小字,俄方一側刻劃一個“T”字,經歷了兩個世紀的風雨沖刷,碑面依然整潔、字跡清晰。1993年,中俄重新劃定中俄東段邊界時,俄國在其右側設立了422號界碑;在土碑以南135.6米,距離朝俄大橋511.9米處設立了423號界碑,至此,土字碑成了記錄那段屈辱與抗爭歷史的文物。
《土字石界牌》
揚眉
土字石界牌,大澄勘土回,
圖門江邊立,海鳥伴航飛。
3、碧藻紅蓮池
敬信,雖是北方邊陲之地,卻勝比富庶的江南,是鑲嵌在圖們江上的一顆美麗的珍珠,散發著幽韻的光芒。敬信的腹地有九處形狀各異,自然呼應的水泊,是天然的濕地,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都有十多萬隻大雁來到這裡補充食物,進行短暫的休憩,然後繼續踏上征程。這裡還生長著具有上億年歷史,北國珍貴水生花卉古植物圖們江蓮,形成了一幅九曲連塘的江南景觀。
相傳唐朝渤海郡國時期,蓮花湖上曾有荷仙顯聖。一天清晨,數名彩衣仙女,乘畫舫、彈絲竹,歌瑤曲,翩躚起舞,竟達旦夕。 又傳,1899年,也就是義和團運動引起庚子之亂的前一年,湖中蓮花悉數枯萎、凋零。到了1900年,大清帝國和世界列強開戰不敵,八國聯軍隨即占領了北京紫禁城皇宮,三年後戰亂平息,蓮花才盛開如故。因此,人們紛紛傳言,蓮花湖的圖們江蓮花是“遇亂避難,盛世再現”聖物,被當地居民視為吉祥之物,至今,仍然流傳著每年全家人都要去看一次蓮花,可保整年平安的說法。
蓮是我國傳統的十大花卉之一,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堅貞品性和“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純潔心地,千百年來深受國人的喜愛。圖們江紅蓮根莖耐寒、葉柄茁壯、花瓣肥碩嫣紅、皓白粉膩,群體花期長達60多天,在眾香國度中,綻放著北方獨有的豪邁情致。
蓮花湖,是這裡的主要水面,它東西寬480米,南北最長處可達1.000米,三側環林、東依山巒,水質清澈、倒影藍天。每年七月中旬到九月初,湖面上以紅色為主調的白、粉荷花,在碩大的團葉擁護下,競相探出水面、涉水凌波,宛若披著翠紗出浴的仙子,美不勝收。這裡常有野鴨、海鳥、丹頂鶴、白鷺、鴛鴦嬉戲其間,別有一番情趣,當地居民搖船採蓮,可謂關外現江南的奇景。
蓮花湖是冰雪長白山腳下、圖們江畔的一道亮麗的風光。清末詩人韓文泉詠嘆:“幽谷如臨君子國,深山得睹美人仙”,來盛讚此景,這裡已成為我國野生荷花的研究基地。
《碧藻紅蓮池》
揚眉
碧藻紅蓮池,錦繡水中織,
丹鶴翩飛落,江霧撲面濕。
4、綠洲金沙丘
沙丘公園擁有120多萬平方米的金色沙丘,掩映在一片青山腳下、綠水之中,堪稱“綠洲中的沙漠”。這裡的沙質色澤金黃、細膩柔滑、不傷皮膚,含有晶亮的石英和閃爍的雲母,是花崗岩風化後的細屑,常年在大陸季風和海洋暖風的交替吹拂下,自然重力,沉降到離海18公里到20公里之間地帶堆積起來,形成沙丘。
在沙丘的下面,是一泓30公頃的清澈湖水,被人們譽為“仙人湖”,每年夏季都有成群的海鷗落在水中休憩。沙丘與湖水以一條狹長的半島勾連,遊人可以在沙丘上進行沙浴、滑沙,也可以在湖中游泳、嬉戲,還可以在綠洲上垂釣,盡情享受大自然給予的恩賜。在靠近林帶的邊緣,生長著珍貴的大字杜鵑,花冠粉白色、漏斗狀、花與也同期生長開放。“綠洲、沙丘、湖泊”三景合一,是是世界上少有的自然奇觀,來此遊玩,別有一番真情趣義,令人流連忘返。
這裡夏季朗日當空,空氣燥熱的時候,遠處海面上亦有海市吐蜃樓的景象發生,但片刻既逝,觀者甚少。
《綠洲金沙丘》
揚眉
綠洲金沙丘,海市吐蜃樓,
一泓清澈水,湖光山色收。
5、民俗朝族村
防川村位於敬信鎮的東南部,中、俄、朝三國交界地帶,距琿春市區59.3公里,被譽為“東方第一村”,素有“雞鳴聞三國,犬吠驚三疆”之美譽。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胡錦濤、李鵬、朱鎔基、鄒家華、劉華清等都曾先後到過防川村視察、慰問過。
該村面積14平方公里,海拔高度5米,是吉林省海拔最低的地方。現有村民43戶,人口100餘人,且村內所有居民都是朝鮮族,民族文化濃郁,仍保留著朝鮮民族生活特色,是吉林省為數不多的純正朝鮮族村落之一,盛產散養的麻鴨鴨蛋,個個油潤可口,是當地特殊的旅遊商品。
村落後面是突起的張鼓峰,草木蔥綠、景色優美,村前是平靜的水池,再前就是洋館坪大堤的道路及圖們江。新建的村民居規劃整齊,瓦脊明亮,保留著朝鮮民族建築風格。擬建中的朝鮮族民俗演藝場館、民俗文化展覽館等,將全面展示朝鮮族的歷史文化,遊人可在此處親身體驗朝鮮族的民俗風情。
《民俗朝族村》
揚眉
民俗朝族村,古風尤尚存,
黃牛犁黑土,洞簫吹黃昏。
6、張鼓戰役峰
張鼓峰,又名刀山。位於防川村東北1.5公里的中俄邊界線上,圖們江上溯20公里的東岸,是中、俄、朝三國地界的制高點,海拔152米。山頂分水嶺為中俄邊界,是北部主要山峰,山頂平坦,便於眺望,張鼓峰因蘇日之間的“張鼓峰戰役”而聞名,山坡仍可發現戰爭時期的遺蹟、遺物。
1938年7月,日本為了試探前蘇聯在遠東地區的軍事實力,蓄意挑起了張鼓峰戰役,該戰役歷時13天,戰爭中,日蘇雙方傷亡5940人,最終以蘇日在莫斯科締結張鼓峰停戰協定宣告結束。事件發生後,日軍封鎖了圖們江航道,從此,中國中斷了出海活動。
張鼓湖位於張鼓峰西一公里處,長800米,寬700米,湖水碧藍如鏡、清澈寧靜,其四面環山,清秀幽雅。青山、湖水與沙丘的結合,堪稱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也是防川風景名勝區的重要景點之一。
歌曲《喀秋莎》,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廣為傳唱,很快成為了世界名曲,很多人以為它誕生在蘇聯衛國戰爭時期,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喀秋莎》的詞曲,實際誕生於張鼓峰事件中。
在日俄戰役期間,史達林派出了眾多的軍事記者,拍攝了大量的戰爭紀錄片,及時刊發了許多戰地報導。當時,正值敬信地區的初夏季,漫山盛開著團簇的椴樹花(詞人誤認為是山梨花),湛藍的圖們江如緞帶一般,飄落在一碧千里的沃野中,從日本海吹來清涼的海風,在浩渺的江面托起輕紗般的薄霧,——蘇聯著名的詩人,浪漫的伊薩科夫斯基,就是從眼前這美妙的大自然圖卷中,得到了創作的靈感,把戰士心中想往的姑娘,放置在峻峭的山崗之上,激勵他們奮勇殺敵。由此,寫出了膾炙人口的詩歌《喀秋莎》:
《喀秋莎》
伊薩科夫斯基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的柔曼輕紗,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聲好象明媚的春光。
姑娘唱著美妙的歌曲,勇敢戰鬥保衛祖國,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鷹,她在歌唱心愛的人兒;她還藏著愛人的書信,她在歌唱心愛的人兒,她還藏著愛人的書信。
啊——,這歌聲姑娘的歌聲,跟著光明的太陽飛去吧! 去向遠方邊疆的戰士,把喀秋莎的問候傳達,去向遠方邊疆的戰士,把喀秋莎的問候傳達。
駐守邊疆年輕的戰士,心中懷念遙遠的姑娘,勇敢戰鬥保衛祖國,喀秋莎愛情永遠屬於他,喀秋莎愛情永遠屬於他;勇敢戰鬥保衛祖國,喀秋莎愛情永遠屬於他。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聲好象明媚的春光,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聲好象明媚的春光。
蘇聯著名的作曲家,瀟灑的勃蘭切爾看到這首詩歌后,尋求已久的激情馬上激盪起來,馬上把它譜成了歌曲。
莫斯科新編紅軍近衛軍第三師的戰士倉促開赴前線,這是由一批生氣勃勃的輕年學生組成的軍隊,他們在1941年7月的一個黃昏離開莫斯科的紅場,前往第聶伯河的前線阻擊德軍的瘋狂進攻,這是一場注定失敗的戰鬥,注定不可能有回程的旅途,……
在送行的人群里,莫斯科工業大學的一群女學生唱起了這首歌:“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的柔曼輕紗,……"。姑娘們用這首愛情歌曲為曾經的同學、戰士們送行,這無疑在小伙子們心裡產生了強烈的震顫。
在激昂的歌聲中,近衛軍第三師的全體官兵,向正唱歌的姑娘們行了莊嚴的軍禮,然後含著眼水,伴著歌聲走上了前線。幾天后,在極為慘烈的第聶伯河阻擊戰役中,這個師的官兵,那群可愛的小伙子們幾乎全部陣亡……。但他們畢竟狠狠打擊了古德里安率領號稱“飛毛腿”的德軍最精銳裝甲部隊,為蘇軍構築保衛莫斯科的最後防線,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此後,《喀秋莎》的歌聲從莫斯科流傳開去,伴著戰爭硝煙,沿著戰壕一路飛揚,一時間,北到列寧格勒,南到基輔,在抗擊德軍一千多公里的戰線上;而後,在後方,在整個蘇聯,到處傳唱著這首激昂的歌曲。蘇軍官兵還由於對心中偶像“喀秋莎”的喜愛,把當時剛剛投入戰場,威力強大的速射冰雹霰彈,BM-13型火箭炮,親昵地稱為“喀秋莎”。
喀秋莎火箭炮,有著烈火與史詩般的傳奇故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裝配的喀秋莎火箭炮總共有四大系列,14.374門,是研製最成功的火箭炮。在實際戰爭中,暴雨冰雹的箭彈落在德軍的陣地上,往往給德軍以毀滅性的打擊。而後,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嶺戰役中,蘇聯支援中國的喀秋莎火箭炮群,所絞殺的敵軍,占我軍殲敵量的百分之七十,立下了赫赫戰功。
戰爭使《喀秋莎》體現出了不同尋常的價值,而經過戰火的洗禮,這首歌曲更是獲得了永恆的生命。
按照常理,戰爭中最需要的是鏗鏘有力的鼓舞性歌曲,而這首以愛情為主體的歌曲,竟在戰爭中得以流傳開來,其原因就在於:是美妙的歌聲和正義的戰爭結合起來,把姑娘的愛情和士兵們的報國激情聯繫在了一起,與民族的存亡相關聯,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這飽含少女純情的歌聲,使得抱著冰冷的殺人武器、俯臥在寒冷戰壕里的戰士們魂繞夢牽,在硝煙與寂寞中,心靈上得到了情與愛的溫存和慰藉,督促他們為了姑娘活下去,為了祖國戰鬥下去!
也正因為《喀秋莎》有著這樣的“身世”,戰後,蘇聯為表彰它在戰爭中所起到的鼓舞作用,專為它建立了一座紀念館,這在人類的戰爭史上也是首例。
《張鼓戰役峰》
揚眉
張鼓戰役峰,曾經硝煙騰,
喀秋莎歌曲,衛國炮聲成。
7、吳大澄雕像
吳大澄石雕像位於沙丘公園的西北側,神態凝重地望著圖們江口。吳大澄,江蘇吳縣人,字清卿,別號白山雲樵,生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歿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歷任散館編修、河南河北道、左副都御使、河道總督、北洋會辦、湖南巡府等職,曾受命督辦吉林軍務,督辦吉林三姓、寧古塔、琿春防務兼屯懇,善詩文、作畫、作篆,是著名古文字學家和金石學家。
吳大澄與吉林將軍銘安在吉林建立了邊防軍隊,改原有八旗兵,廢除世襲制,改為招募制,共建防軍馬步13營,五千人。次年防軍增至九千人,後統稱靖邊軍,經過嚴格訓練,己“悉成勁旅”。並在琿春開始修築東、西炮台。為防禦沙俄從水上入侵,還創建圖們江、松花江水師營。同時設立招墾局,移民墾荒,推行實邊政策。
他經過實地勘查,確定以琿春和三岔口所屬邊地為招墾中心,設立琿春招墾局,下設五道溝和南崗分局。招墾範圍廣泛,且規定許多優惠政策。為給墾民、商旅和軍隊提供方便,1880年底,修築從寧古塔至吉林省城長達600里的大道及北、東線大道,建有百餘座木橋,同時還增加許多驛站,加強了邊疆的防務力量。
1861年立界碑時,俄國卻擅自立在了距圖們江口45華里的沙草峰上,在1886年勘定邊境線時,吳大澄與琿春副督統依克唐阿等人向沙俄據理力爭,迫使沙俄方同意將界牌南移8公里,設在沿圖們江到入海口15公里華里、徑直入海口13.5公里處,也就是現在石碑所處的位置。
吳大澄於談判期間曾多次書寫“龍”、“虎”二字,抒發其“龍驤虎視”的大無畏的愛國精神。吳大澄 篆書陰刻“龍虎”石,原立涼水附近的圖們江畔,現矗立在琿春市區的龍虎石公園內,清代建築風格的五角碑亭,罩著蒼勁的大石,石刻正面篆書陰刻“龍虎”二字,左下豎刻“吳大澄書”,字型流暢,氣勢磅礴。
光緒十二年(1886年),吳大澄擢廣東巡撫。光緒十三年八月,署河南山東河道總督。光緒十八年授湖南巡撫。中日甲午戰爭起,他率湘軍出關收復海城,因兵敗革職。
如今這位民族的功臣,伴著滾滾的圖們江水,日日夜夜站在那裡,眺望著蔚藍的日本海,守衛著祖國的邊疆。
《吳大澄雕像》
揚眉
圖們江水長,兩岸稻花香,
吳大澄雕像,怒目視前方。
8、洋館坪大堤
敬信鎮到防川,有一段狹長的公路,是我國神聖的領土,這段路基叫
洋館坪堤路,實際就是圖們江的右側江堤,路的南側是滾滾的圖們江水,這裡秋季時節,會有珍貴的大馬哈,成群結隊的洄游到上游產卵。圖們江的右岸是朝鮮豆滿江市區那些簡陋的房屋;北面陸地公路的路基下,一道鐵絲網與公路同行,鐵絲網的另一邊就是俄羅斯的包得哥爾那亞小鎮,一座座俄式獨家住宅掩映在樹叢中,遠處廠房、倉庫、船塢隱約可見。行車經過,可以看到鐵絲網上掛著“嚴禁攀越國境”的告示牌。
曾經,這裡的土地都是中國的疆土。僅僅幾個不平等條約,沙俄就占去中國北方上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1938年7月,“張鼓峰戰役”打響,日本軍隊被蘇聯的遠東軍打敗,蘇軍又趁機在防川洋官坪一帶,將其控制區向前推進至圖們江邊,僅給中國留了一條十餘米的通往防川的小道,見證著中國曾經的屈辱。
1957年,防川最窄的洋館坪地段被圖們江水沖斷,我國公民必須借走前蘇聯領土方能進出防川,此時,防川成為我國孤懸在外的一塊“飛地”。1960年,我國政府為保護疆域的完整,不再被江水沖毀,修築了高6至8米不等的、長1.860米的江岸護堤。1983年8月8日,我國政府投資五百萬元,在圖們江中用青石填築而成的長888米、寬8米的洋館坪堤路通車,至此這塊“飛地”才有了自己堅固的國道,1992年我國政府再次投資,完善了洋館坪大堤路面,徹底解決了通行困難的問題。
洋館坪大堤西側是海拔429米的水流峰,突兀在平緩的山崗之上,亦可觀看到更壯美的三疆景色。北側起始段立有“防川風景名勝區”和“聯合國世界公園”兩塊石碑。其中,聯合國世界公園由韓國女士崔珉子教授發起籌建,旨在加強東北亞地區各國間的經濟文化合作,建立橫跨中、俄、朝三國的世界公園。
《洋館坪大堤》
揚眉
疆土曾分離,青石添江底,
通衢入海路,洋館坪大堤。
三句內涵
“百姓多苦難,國弱不興邦”
琿春東南以琿春嶺為界,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接壤,中俄邊界線長232.7公里,距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首府海參崴180公里,現有琿春長嶺子公路口岸和琿春中俄國際鐵路口岸與俄相通,敬信的防川與春化的分水嶺也具備開闢口岸的條件。
琿春西南隔圖們江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鄰,陸路距朝鮮的重要港口羅津港93公里,距清津港171公里,現有圈河口岸和沙坨子口岸與朝鮮通客過貨,其中圈河口岸對面就是朝鮮羅津先鋒經濟貿易區。
從琿春南部的防川沿圖們江而下,約15公里便可進入日本海,距朝鮮的羅津港15海里,清津港55海里,距韓國的釜山港460海里。這些交通區位的優勢,不僅使琿春具有外向型經濟的優越條件,也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而歷史上,防川以東、以北地區是我國的土地。
“土字牌”曾是中國與俄羅斯兩國界標之一,也是中俄邊境線上第一座界碑,從土字牌順延圖們江而下,到日本海是15公里。它是1886年清政府派吳大澄與俄談判而立。“土字牌”上字並不多,但近代中華民族榮辱興衰的歷史卻深深地鐫刻其上,如今的“土字牌”只有歷史意義了,真正的界碑是它左側的422號界碑。
沙俄通過《璦琿條約》、《北京條約》等幾個不平等條約,強迫割占我國一百多萬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和相應的海域。以致吉林、黑龍江被封閉在內陸,沒有出海口。防川距海近在咫尺,望得見大海,卻出不了大海。據說前幾年,我國提出把這一段15公里的土地與新疆邊界地區一塊富庶草地進行雙倍地置換,以便擁有一個出海口,葉爾欽曾經同意了,但轉到了普京,他看到了戰略上的意義(對面是海參威),給否決了。
我國名稱:海參崴
俄國名稱:符拉迪沃斯托克
俄語:Владивосток
名稱釋義:海參崴,來自滿語,正意為“海邊的小漁村”,1860年之前本為中國清朝吉林轄地。羅馬化拼寫:Vladivostok,(意為“東方統治者”或是“征服東方”的意思),是今天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的首府,也是俄羅斯在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
海參崴位於俄、中、朝三國交界地帶,三面臨海,擁有優良天然的深水港灣,地理位置優越,是俄羅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也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
海參崴名字來源於滿語,譯成漢語為“海邊的小漁村”;另一說是,由於當地曾經盛產肥碩的海參的地區,而“崴”是指港灣窪地的意思,和起來就是盛產海參的港灣;再以說是:肅慎(滿洲)原土住居民的語言,“海邊的曬網場”。海參崴這個名稱至今、乃至將來都將被中文使用者使用。
海參崴在元代稱“永明城”,唐代渤海國時期屬率賓府轄地,金代屬恤品路,元朝屬水達達路。海參崴附近的波謝特灣,為元朝東北邊區的對外貿易海港,濱海地區比較富庶,“率賓馬”名貴一時。元朝政府為加強同東海諸族的聯繫,開闢了西祥州至濱海永明城的東南驛道,驛道從西祥州,也就是今吉林農安縣東北30公里處的塔古城)起,沿途設18站,終點站是永明城,今天的海參崴。
清初屬大吉林寧古塔副都統管轄,後劃歸吉林琿春副都統管轄。1858年(清鹹豐八年)不平等的中俄《璦琿條約》簽訂後,俄羅斯便迫不及待地把侵略魔爪伸向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1860年6月(清鹹豐十年五月),俄羅斯軍隊悍然占領中國重要的港口海參崴,並將海參崴改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為“控制東方”,作為在遠東進一步擴張的基地。同年11月,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簽訂後,中國失去烏蘇里江以東至海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和相應海域,海參崴此時也被劃入俄國版圖。俄國十月革命後,這裡逐步發展成為有數十萬人口的海濱城市,並建成軍港。
璦琿條約
侵吞中國黑龍江地區,奪取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是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以後的事件。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在英法聯軍進攻天津、威脅北京時,1858年5月28日(清鹹豐八年四月十六日)沙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用武力迫使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在愛琿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
歷代沙皇政府的一貫圖謀黑龍江、烏蘇里江地區。鴉片戰爭之後,沙俄成立“黑龍江問題特別委員會”,加緊其侵略黑龍江的活動。1849年至1853年,俄國海軍軍官涅維爾斯科依帶領武裝人員,侵入黑龍江下游,建立侵略據點。隨後,在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的指揮下,大批俄國侵略軍闖入黑龍江,對中上游北岸和下游兩岸實行軍事占領。
1857年12月29日,英法聯軍攻占廣州。沙俄政府得知這一情況,於1858年(鹹豐八年)1月5日召開“特別委員會”會議進行密謀。會議採納了穆拉維約夫關於繼續向黑龍江“移民”並與清政府舉行以武力為後盾的外交談判的意見。會後沙俄政府即通知清政府說,穆拉維約夫已受命談判中俄邊界問題,如果中國希望了結“黑龍江問題”,可以與他會商。
此時,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形勢對清政府極為不利。穆拉維約夫便乘機率領俄國哥薩克軍隊直逼璦琿城下。英法聯軍攻占大沽,天津告急,北京震動。22日,穆拉維約夫在兩艘炮艦護送下來到璦琿城內與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會晤、談判。穆拉維約夫說他此來是為了“助華防英,”也是為了“保衛自己的領土”。“為了雙方的利益,中俄必須沿黑龍江、烏蘇里江劃界。”奕山指出,兩國邊界已根據《尼布楚條約》“議定遵行,百數十年從無更改。今若照爾等所議,斷難遷就允準。”這次談判爭論很激烈。散會前穆拉維約夫將俄方擬定的“條約草案”交給奕山,限第二天答覆。
這個草案的實質就是要撕毀中俄《尼布楚條約》,強占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第二次談判,中方代表愛紳泰斷然拒絕俄方提出的無理要求,並將“條約草案”退給俄方代表彼羅夫斯基。由於俄方無理取鬧,談判無結果。穆拉維約夫急不可耐,再次親自出馬,以“最後通牒的方式”,“提出條約的最後文本”,強迫奕山簽字,並恫嚇說:“同中國人不能用和平方式進行談判!”當夜俄國兵船鳴槍放炮。在沙俄的武力威脅之下,奕山終於屈服,被迫於28日與穆拉維約夫簽訂了《璦琿城和約》,又稱《璦琿條約》。
《璦琿條約》共三條。主要內容為:
1.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土地劃歸俄國,璦琿對岸精奇哩江(今俄國結雅河)上游東南的一小塊地區(後稱江東六十四屯)保留中國方面的永久居住權和管轄權;
2. 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
3. 原屬中國內河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只準中、俄兩國船隻航行。
清政府當時沒有批准《璦琿條約》,按照清朝當局事先給與奕山的命令,奕山根本無權與俄國人訂立這樣的條約。因此,清政府沒有批准《璦琿條約》,還廷議處分了奕山等人的擅自行動。但沙俄卻無視條約是非法的,擅自將璦琿北岸的海蘭泡改名為“報喜城”(即布拉戈維申斯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特頒嘉獎,以表揚侵略簽約“有功”的穆拉維約夫,同時晉封穆拉維約夫為阿穆爾(即黑龍江)斯基伯爵。
直到1860年中俄訂立《北京條約》時,才不得不認可了《璦琿條約》。
條約原文:
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八日,鹹豐八年四月十六日,俄歷一八五八年五月十六日,璦琿。
鹹豐八年四月十六日,黑龍江將軍奕山,會同俄國東悉畢爾將軍岳福,在璦琿城議定和約三條:
(一)、黑龍江、松花江左岸,由額爾古訥河至松花江海口,作為俄羅斯國所屬之地;右岸順江流至烏蘇里河,作為大清國所屬之地;由烏蘇里河往彼至海所有之地,此地如同接連兩國交界明定之間地方,作為兩國共管之地。由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河,此後只準中國、俄國行船,各別外國般只不準由此江河行走。黑龍江左岸,由精奇里河以南至豁爾莫勒津屯,原住之滿洲人等,照舊準其各在所住屯中永遠居住,仍著滿洲國大臣官員管理,俄羅斯人等和好,不得侵犯。
(二)、兩國所屬之人互相取和,烏蘇里、黑龍江、松花江居住兩國所屬之人,令其一同交易,官員等在兩岸彼此照看兩國貿易之人。
(三) 、俄國結聶喇勒固畢爾那托爾木喇福岳福,中國鎮守黑龍江等處將軍奕山,會同議定之條,永遠遵行勿替等因;俄國結聶喇勒固畢爾那托爾木喇福岳福繕寫俄羅斯字、滿洲字,親自畫押,交與中國將軍宗室奕山,並中國將軍奕山繕寫滿洲字、蒙古字,親自畫押,交與俄羅斯國結聶喇勒固畢爾那托爾木喇福岳福,照依此文繕寫,曉諭兩國交界上人等。
《璦琿條約》使中國領土、主權蒙受重大損害,而俄國卻從中獲得巨大的領土利益和黑龍江、烏蘇里江的航行權,以及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
沙皇俄國將穆拉維約夫割占我國黑龍江地區的行動方式概括為一個侵略公式:“必須以實際占領地方的辦法來支持俄國外交上的要求。”其後,俄國割占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和中國西北大片領土,都是這樣乾的。《璦琿條約》的簽訂,為沙俄進一步掠奪中國領土開了一個罪惡的先例。
通過該條約,沙俄割占了中國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正如恩格斯所說,俄國不費一槍一彈“從中國奪取了一塊大小等於法德兩國面積的領土和一條同多瑙河一樣長的河流”。原屬中國的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歸中、俄“共管”,這實際上不過是沙俄正式吞併這一地區的過渡而已。
北京條約
1860年(鹹豐十年)11月14 日沙俄利用英法侵華聯軍攻占北京的軍事壓力,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的《北京條約》。由清欽差大臣、恭親王奕訢與俄國駐華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簽訂。共十五款。
主要內容為:
(1).將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四十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強行劃歸俄國;
(2).規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賓達巴哈起經齋桑卓爾、特穆爾圖卓爾(今伊塞克湖)至浩罕邊界,“順山嶺、大河之流及現在中國常駐卡倫等處”為界,根據這一規定,於1864年簽訂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將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齋桑卓爾南北四十四萬多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割給俄國;
(3).開放喀什噶爾(今喀什市)為商埠;
(4).俄國在庫倫(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喀什噶爾設立領事官。
中俄《北京條約》,是與列強們的《天津條約》擴大,它除了承認《天津條約》有效外,還攫取了更多侵略權益。開天津為商埠後,西方資本主義侵略勢力有了侵略據點;割占九龍半島、烏蘇里江以東大片領土,進一步破壞了中國領土主權完整;英、法侵略者可以公開掠賣中國人口出洋做奴隸、當馬牛;軍費賠款是對中國人民的又一次殘酷掠奪;外國教會侵略勢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獗;開放口岸已深入從沿海各地到長江中下游地區;以侵犯了中國的司法主權,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進一步加深,使中國人民的災難日益深重。
尾句內涵
“遙遙是大海,於今不能行”
人們到防川,雖是去欣賞三國的風光,但實際卻是進行了一場愛國主義教育。當你撲進她的懷抱時,沒有人能高興的起來。看著故土山河,聽著三國犬吠,每個人都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據說,當年一位中央重量級領導視察防川時,站在觀海閣上,眺望前方波濤滾滾的日本海,沉思良久,直到走的時候也不發一語。
《一眼望三國》
揚眉
防川,
祖國的東方前哨啊,
你究竟在哪裡?
不是一片片紅松林呦,
就是一撇撇江水灣;
防川,
祖國的邊防前線啊,
你究竟在何方?
不是一團團迷離霧呦,
就是一叢叢玫瑰花。
一條通坦的大路,
沿著圖門江堤向前伸沿,
隱沒在紅松林,
浮現在綠水灣;
一座高聳的哨所,
屹立土字碑後櫛風沐雨,
隱現在迷離霧,
突兀在榛柯叢。
攀石階、瞭望塔,
一眼望三國疆土;
走小路、巡邊境,
雙耳聽兩岸犬吠。
浩瀚的大海啊,
你就展現在眼前,
瞧見了你水天一色的風姿,
看到了你波光粼粼的神韻,
可就撫摸不到你柔軟的沙灘;
潔白的海鷗啊,
你就飄忽在面前,
觸摸到了你鬆軟的翅膀,
感受到了你急促的呼吸,
可就是無法長久地把你挽留。
這裡不再是我們的熱土,
這裡不再是我們的家園。
一百多年前,
她已經從母親的懷抱中被人掠走,
嘶啞的呼叫伴著圖門江水嗚咽;
兩個世紀前,
她已經在父親的眼光里被人蹂躪,
絕望的目光盼著長白山峰迸裂。
我的故土啊,
先祖在含淚離別你的時候,
帶走了家小、卻帶不走祖宗的墳塋;
我的家園呦,
先民在忍痛告別你的時候,
背走了良種、卻背不走肥沃的土地。
以致她的兒女,
只能站在哨所旁的望海閣上,
面對煙波浩淼的大海流下傷心的淚水;
以致她的子孫,
只能立在土字碑下的望海樓中,
遙望豐腴富庶的田園發出悲憤的嘆息。
落後就要被欺,
現實的情況就是如此;
懦弱就會挨打,
鐵的事實就擺在面前。
故土不回,
前朝遺恨,
並非我輩無能,
每一個中國人來到此地,
都會在心底里立下堅強的誓言!
中華崛起,
興邦立業,
後世不再重演,
每一個華夏兒女登上邊樓,
都會從喉嚨里發出奮進的吶喊!
... ...
防川,
祖國的東方前哨啊,
你究竟在哪裡?
不是一片片稻穀田呦,
就是一團團江紅蓮;
防川,
祖國的邊防前線啊,
你究竟在何方?
不是一座座紀念碑呦,
就是一簇簇金達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