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車系
奧迪A4L簡介
2008年11月16日,一汽
奧迪國產全新
奧迪A4L正式發布,全新奧迪A4L採用了全新的外觀和底盤設計,在正面和後面該車與
奧迪A5十分相似。雖然A4L在奧迪旗下並不算是高檔轎車,但是全新奧迪A4L的前臉設計卻採用了與家族中價格昂貴的跑車設計風格。
2012年8月8日,一汽奧迪新A4L上市。
奧迪A4L車型報價
奧迪A4L 30 TFSI 手動擋
廠商指導價:27.28 至 27.28萬元
發動機:1.8T 160馬力 L4
變速箱:6擋手動
車身尺寸:4763×1826×1426毫米
加速時間:9.5秒
最高時速:225公里/小時
奧迪A4L 30 TFSI 自動擋
廠商指導價:29.10 至 29.10萬元
發動機:1.8T 160馬力 L4
變速箱:8擋CVT手自一體
車身尺寸:4763×1826×1426毫米
加速時間:9秒
最高時速:225公里/小時
奧迪A4L 35 TFSI
廠商指導價:30.98至 39.90萬元
發動機:2.0T 180馬力 L4
變速箱:8擋CVT手自一體
車身尺寸:4763×1826×1426毫米
加速時間:8.4秒
最高時速:230公里/小時
奧迪A4L 40 TFSI quattro
廠商指導價:46.96至 46.96萬元
發動機:2.0T 211馬力 L4
變速箱:7擋雙離合
車身尺寸:4763×1826×1426毫米
官方加速時間:6.7秒
最高時速:250公里/小時
奧迪A4L 50 TFSI quattro
廠商指導價:57.81 至 57.81萬元
發動機:3.0T 272馬力 V6
變速箱:7擋雙離合
車身尺寸:4763×1826×1426毫米
加速時間:6秒
最高時速:250公里/小時
奧迪A6L簡介
奧迪A6L車型報價
全新奧迪A6L TFSI 手動擋
廠商指導價:38.30 至 38.30萬元
發動機:2.0T 180馬力 L4
變速箱:6擋手動
車身尺寸:5015×1874×1455毫米
加速時間:8.7秒
最高時速:226公里/小時
全新奧迪A6L TFSI 自動擋
廠商指導價:40.98 至 44.66萬元
發動機:2.0T 180馬力 L4
變速箱:8擋CVT手自一體
車身尺寸:5015×1874×1455毫米
加速時間:8.8秒
最高時速:226公里/小時
全新奧迪A6L 30 FSI
廠商指導價:43.28至 50.66萬元
發動機:2.5L 190馬力 V6
變速箱:8擋CVT手自一體
車身尺寸:5015×1874×1455毫米
加速時間:8.5秒
最高時速:220公里/小時
全新奧迪A6L 35 FSI
廠商指導價:55.16 至 62.76萬元
發動機:2.8L 220馬力 V6
變速箱:8擋CVT手自一體
車身尺寸:5015×1874×1455毫米
加速時間:8.7秒
最高時速:236公里/小時
全新奧迪A6L 35 FSI quattro
廠商指導價:66.96 至 66.96萬元
發動機:2.8L 220馬力 V6
變速箱:7擋雙離合
車身尺寸:5015×1874×1455毫米
加速時間:8.9秒
最高時速:236公里/小時
全新奧迪A6L 50 TFSI quattro
廠商指導價:74.26至 74.26萬元
發動機:3.0T 299馬力 V6
變速箱:7擋雙離合
車身尺寸:5015×1874×1455毫米
加速時間:5.75秒
最高時速:250公里/小時
奧迪Q5簡介
奧迪Q5是一部動感而全能的標準
SUV,它完美融合了運動型轎車的車身設計、高效動力和靈敏操控、SUV的越野安全奧迪Q5性能以及旅行車的出色舒適性和靈活多變的內部空間,延續了第三代頂級SUV
奧迪Q7的諸多優勢特性。強勁的綠色高效發動機、
quattro全時
四驅系統以及靈敏的行駛機構,使其無論是公路行駛還是越野前行都遊刃有餘。此外,7速雙離合Stronic變速器和“
奧迪駕駛模式選項”等全新技術的套用再次詮釋了奧迪“突破科技 啟迪未來”的品牌理念。
奧迪Q5車型報價
奧迪Q5 2.0TFSI quattro
廠商指導價:38.36 至 56.77萬元
發動機:2.0T 211馬力 L4
變速箱:8擋手自一體
車身尺寸:4629×1800×1653毫米
加速時間:7.5秒
最高時速:222公里/小時
奧迪Q5 2.0TFSI quattro 動感型
廠商指導價:54.17至 54.17萬元
發動機:2.0T 211馬力 L4
變速箱:7擋雙離合
車身尺寸:4629×1800×1653毫米
加速時間:8.3秒
最高時速:222公里/小時
歷史回顧
是機緣亦或是必然,一汽與奧迪走到一起
八十年代中期,改革開放下的中國對轎車的需求急劇增加,國內轎車產量不足、產品單一的問題逐漸加劇。作為中國最早的汽車生產基地,
一汽也終於得到上級指示,重新規劃轎車生產。時任一汽廠長的
耿昭傑明白,中國的汽車工業不能閉門造車,要掌握中高級轎車的自主智慧財產權,必須引進吸收國外先進的高檔車技術,通過組裝生產,將其消化吸收,進而復興民族品牌。
本著這樣的思路,耿昭傑開始與一些國外汽車廠商接觸考察,最終選定了引進
克萊斯勒的發動機。1987年引進克萊斯勒488發動機項目在
人民大會堂簽字。
有了克萊斯勒的發動機,一汽本應該引進克萊斯勒車型的生產技術,一面生產克萊斯勒車型,同時著手進行技術轉化,設計新款紅旗車型。實際上一汽確實這么做了,1987年5月,一款基於
道奇600車型改進的紅旗轎車已經畫在圖紙上。
幾乎就在同時,遠在德國的大眾集團也接到訊息,得知一汽正在全球範圍尋求合作,生產高檔轎車。眼光敏銳的大眾公司董事長
哈恩博士意識到這是奧迪進入中國發展的絕佳機會。1987年9月,兩名奧迪公司的高層代表來到長春,嘗試與一汽進行合作。二人回國向哈恩匯報後,令哈恩印象深刻。同年10月,哈恩博士在
法蘭克福車展後直接動身飛往長春。
哈恩博士對當時長春的印象是荒涼,但這裡良好的汽車工業根基也讓他感到興奮,雙方很快進入洽談的實質性階段。在了解了一汽購買的克萊斯勒488型發動機之後,哈恩確認該發動機源於奧迪技術,完全可以適應奧迪100轎車。
在打消了顧慮之後,耿昭傑撥通了電話,電話另一頭是正在美國與克萊斯勒談判的時任一汽總經濟師的
呂福源。此時呂福源正在與克萊斯勒進行舉步維艱的談判,對方認為中方購買了克萊斯勒發動機後,必定需要再購買一條道奇600車型生產線,進而坐地起價,開出了1760萬美元的技術轉讓費。接到電話後呂福源終止了談判,只剩下還沒搞明白狀況的美國人。
一個月後,一台裝有克萊斯勒2.2升發動機的奧迪100車型出現在德國狼堡。這讓當時擔任一汽總工程師的林敢為大吃一驚。經過測試該車平均車速為每小時150-160公里,最高車速達每小時205公里,各種性能都十分良好。德國人的效率和誠意獲得了中方人員的肯定。
此時,一汽代表團成員已經傾向於與奧迪
合作生產奧迪100。按照林敢為的記錄,中方技術專家的理由是:
第一,在產品上,奧迪100優於道奇600。其中,奧迪100的車身設計要比道奇600領先一代;奧迪100的外部尺寸及內部空間均較道奇600大,乘坐舒適;奧迪100在國際是頻頻獲獎,知名度高於道奇600。
第二,大眾公司提供了較好的條件,有合作的誠意。
第三,奧迪100和200可以作為系列化產品生產,奧迪100是中高檔轎車,可以作為政府官員的公務用車;奧迪200是高檔轎車可以作為中央領導用車。
此時克萊斯勒仍然堅持要收取高昂的道奇生產線轉讓費。中國人拂袖而去,經高層最後決策,一汽項目將與德國大眾合作。此時的美國人才終於明白為自己的傲慢付出代價,只得感嘆:我們來晚了。
雙方確定合作後,緊鑼密鼓得商定了詳細的合作計畫。雙方約定,前期一汽以許可證方式生產3萬台奧迪100車型作為“先導工程”。如果1991年雙方繼續簽訂15萬輛
高爾夫轎車長期項目,奧迪方面可免收1900萬馬克的奧迪100車型技術轉讓費。一汽以1000萬馬克購買美國威斯特摩蘭大眾工廠的設備用於奧迪100車型的生產。
在耿昭傑看來,這是一筆好買賣。這相當於一汽只花了1000萬馬克引進了3萬台奧迪100車型,同時落成一個15萬輛產能的生產線。而最讓耿昭傑心動的莫過於為復興紅旗轎車培養了人才,引進了技術。
對大眾汽車來說,他們也需要完成奧迪品牌的偉大復興。從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皮耶希的推動下,奧迪在技術水平上飛速發展,一系列新產品在各種車展、賽事中嶄露頭角。短短几年間,飽經風霜的奧迪品牌終於再一次與賓士、
寶馬在同一個舞台競技。
而引進到中國生產的奧迪100車型凝聚了奧迪全部科技成果。它採用流線型設計,是世界上第一款風阻係數達到0.3的量產轎車,且車結構全部採用輕量化材料製成,被評為1983年“世界車”,並獲得一系列世界性大獎。1984年,奧迪100榮獲“全球年度最佳轎車”稱號。奧迪當下最需要的就是將拳頭產品打向國際市場,擴大奧迪100的產銷量。在中國,奧迪找到了契機。
隨著一汽與大眾正式簽約,在哈恩博士的規劃下,大眾汽車與中國市場越來越緊密。哈恩博士長遠的戰略眼光瞄準了未來的中國市場。他深知改革開放的中國將會經歷翻天覆地的巨變,這裡將會是下一個巴西、
南非,成為大眾汽車植根的地方。
傲慢的美國人和謙遜的德國人形成鮮明對比,最終美國人錯失了進入中國市場的絕佳機會,而德國人獲得了一汽的信任,不僅將產品打入中國市場,更為將來大眾集團在中國的長遠發展布好了局。中德雙方這次良好的開局也為將來更加深入的合作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汽奧迪一路走來,從艱難生產到本土化研發
1989年末,
奧迪100焊裝線開始調試。一汽的技術人員在艱苦的條件下完成了生產線的裝配調試。1989年4月21日,奧迪100轎車總裝線建成投產,德國大眾汽車集團董事長哈恩博士專程前來剪彩。哈恩博士由衷地感嘆:“我們同一汽的合作,使大眾汽車公司擁有一個最具實力的夥伴。你們的速度不是一輛卡車,而是一輛奧迪200”。
1989年8月1日,第一輛奧迪100轎車下線,當年組裝1922輛奧迪100轎車,比上年增長116%。
就是在這條生產線上,後來曾經走下超過10萬輛的奧迪100轎車。
根據
一汽與大眾汽車集團1988年簽署的技術轉讓協定,一汽以許可證和CKD組裝方式生產
奧迪100,期限為6年。
6年後的1995年,這款1984年的“全球年度最佳轎車”終於完成了其在中國的“特殊使命”,一汽立即將主導轎車產品由奧迪100換成了新一代的紅旗轎車,為了與老款的大型紅旗轎車有所區別,起名叫小紅旗。它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外來高檔車技術轉讓的結果。
從1988年開始建設,到1997年,
一汽共生產奧迪100和基於
奧迪100的小紅旗轎車123294輛,國產化率分別達到82%和93%;10年間銷售收入達到311億元,實現利稅66億元,相當於總投資的10倍;同時還為奧迪100 CKD進口零部件上繳關稅70億元人民幣,也為中高級轎車的進口替代做出了巨大貢獻,為國家節約了大量在當時極為寶貴的外匯資源。
在引進
奧迪100項目契約到期後,一個新問題擺在中德雙方面前:是否繼續合作?如何合作?是保持一定的技術合作,抑或是與中方合資?如果合資,那么與誰合資,怎么合資?
從1993年開始,雙方就在合資生產
奧迪的問題進行談判。中方的意願毋庸贅述,但德方對此有分歧。
此時在考慮奧迪100後繼車型的引入方面形成了兩派意見。一方面認為當跨過已經進入生命中期的奧迪100 C3車型,直接同步引進全新一代的A6C5車型。但反對者認為,A6C5凝聚全球頂尖的汽車技術和製造工藝,一汽此時並不具備充足的生產條件。
已升任為大眾汽車集團董事長的皮耶希和時任奧迪公司總裁戴莫爾在一次與耿昭傑的早餐對話中打破了僵持不下的局面。最後,雙方最高層終於達成了協定,奧迪加入一汽-大眾和生產全新一代
奧迪A6C5的項目便不可逆轉地開始了。
1995年11月13日,在當時的
德國總理科爾訪華期間,一汽和
大眾汽車公司及
奧迪公司三方在北京共同草簽了有關奧迪轎車納入
一汽-大眾生產的契約。一個月後的12月18日,三方共同修改了合資契約,將股比結構改為:一汽60%,大眾30%,奧迪10%。同時,一汽-大眾與奧迪公司簽署了《技術轉讓協定》,奧迪系列產品將作為契約產品正式納入一汽-大眾生產。
奧迪從此成了第一個在中國合資生產的國際高檔汽車品牌。與1988年開始由
一汽以許可證和技術轉讓方式生產
奧迪100不同,合資生產意味著奧迪將作為股東一方全面介入國產奧迪的生產管理、零部件採購、產品升級換代、市場行銷和售後服務等所有環節,並承擔相應的風險。
從1995年12月
奧迪正式加入一汽-大眾,到1999年底新一代
奧迪A6C5下線,中間有4年時間,對奧迪和一汽-大眾來說,除了對奧迪A6進行“加長”、國情適應性研發及生產和銷售上的準備之外,在一汽-大眾的生產線上本來沒有計畫中的奧迪產品。於是,合資雙方決定在一汽-大眾先生產與
奧迪100C3同一平台的
奧迪200。
1996年1月,一汽-大眾合資雙方簽署了“聯合開發”奧迪A6C5的協定。根據協定,針對中國市場的加長版車型開發與奧迪A6原型車的開發緊密配合,主要在德國的奧迪總部同步進行,歷時3年,參加人員300多人,其中包括中方人員6人;開發費由一汽-大眾支付,
奧迪和一汽作為聯合開發的雙方按一定比例收取這筆費用。
然而在A6 C5的本土化工作上,中德雙方又產生分歧。矛盾的焦點集中在A6C5到底要不要加長上。基於對中國高檔車市場和用戶需求特殊性的深刻理解和尊重,當時,一汽明確提出,國產
奧迪A6必須要“加長”,軸距要加長,整車也要加長,因為這個級別轎車的中國用戶特別重視後排空間。但奧迪方面認為,奧迪A6是大眾集團唯一的行政級高檔車,後排空間也足夠用,非要“加長”乾什麼?
最終一汽方面說服了德國人。加長開發工作基本按照一個新項目的流程進行,歷時三年。幾乎所有的工作都要做,為的是最大限度地減少加長對車輛性能和外觀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
1999年9月6日,奧迪A6 C5在長春的一汽-大眾正式下線。它比全球版的軸距加長了90毫米,而整車長度也增加了約100毫米,達到4886毫米。至2005年4月退市,這款車在5年多時間內共銷售了20多萬輛,獲得了巨大的市場成功。當初為加長而多投入的資金得到了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