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氟化二銀
- 英文名:Silver subfloride
- 別稱:氟化亞銀
- 化學式:Ag2F
- 分子量:234.734
- CAS登錄號:1302-01-8
- 水溶性:分解
- 密度:8.57 g/cm3
- 外觀:綠色光澤的古銅色晶體
性質與穩定性,結構,製備,
性質與穩定性
Ag2F形成小的晶體並能反射古銅色的光,是電的良導體。
與其他鹵化銀不同的是,Ag2F並沒有感光性
塊狀氟化二銀為略帶綠色的青銅色固體,具有理想的電導性能。氟化二銀的相對密度為8.57。根據結構分析所知,所得Ag2F並非銀和氟化銀的混合物。加熱時在100℃開始分解,生成銀和氟化銀,200℃時則完全分解。此產品在水中也發生分解。
結構
X射線研究表明,Ag2F是由銀、銀和氟的連續層所組成,Ag—Ag的距離為299.6pm和281.4pm,幾乎為Ag原子半徑153pm的兩倍,Ag—F的距離為245.1pm,與氟化銀晶體中的距離相當。Ag2F具有導電性能,因此可以認為它是介於鹽和金屬的中間物,在銀層與銀層之間主要是金屬鍵,而銀層和氟層之間是離子-金屬混合型的化學鍵。
製備
1、用紫外線照射氟化銀(I)可得到一氟化二銀
2、低電流密度電解氟化銀(I)時,在陰極會沉積出一氟化二銀
3、蒸發細銀粉與氟化銀(I)的氫氟酸溶液至有一氟化二銀結晶析出:Ag + AgF → Ag2F
在上述的製備中,以第三種方法效率最好,其製備方法如下:
將相對密度為0.898的濃氨水緩慢地加入到2mol/L的硝酸銀溶液中,攪拌成透明溶液,然後在攪拌條件下將甲醛水溶液加入上述溶液中,將反應混合物放置1h後,濾出沉澱的銀,並用水洗滌數次,接著再用乙醇和丙酮洗滌。在110℃下乾燥。
用1.4mol/L的碳酸鈉溶液,在攪拌條件下加入到1mol/L的硝酸銀溶液中,使產生碳酸銀沉澱,隨後濾出沉澱,用水洗滌數次,接著再用乙醇和丙酮洗滌。製備時要儘量避光操作,也不宜加熱乾燥。
將用上述方法得到的碳酸銀放入聚乙烯基質的燒杯中,加入足量的47%氫氟酸,使碳酸銀完全溶解。為避免劇烈發泡,氫氟酸需緩慢加入。再往此氟化銀水溶液中,加入用上述方法製得的銀,並將混合物置於水浴上緩緩地加熱沸騰,慢慢地進行蒸發。直至液面剛好處於固體之上為止,然後傾去殘留溶液,所得固體用乙醇按傾析法洗滌四次,生成物在室溫下真空乾燥。注意液面若降至固體之下,將會使上層固體分解,故應不斷震搖容器,使液面產生的固體膜沉至液內。此外,在直射日光下產品會分解,故應避光操作。
用1.4mol/L的碳酸鈉溶液,在攪拌條件下加入到1mol/L的硝酸銀溶液中,使產生碳酸銀沉澱,隨後濾出沉澱,用水洗滌數次,接著再用乙醇和丙酮洗滌。製備時要儘量避光操作,也不宜加熱乾燥。
將用上述方法得到的碳酸銀放入聚乙烯基質的燒杯中,加入足量的47%氫氟酸,使碳酸銀完全溶解。為避免劇烈發泡,氫氟酸需緩慢加入。再往此氟化銀水溶液中,加入用上述方法製得的銀,並將混合物置於水浴上緩緩地加熱沸騰,慢慢地進行蒸發。直至液面剛好處於固體之上為止,然後傾去殘留溶液,所得固體用乙醇按傾析法洗滌四次,生成物在室溫下真空乾燥。注意液面若降至固體之下,將會使上層固體分解,故應不斷震搖容器,使液面產生的固體膜沉至液內。此外,在直射日光下產品會分解,故應避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