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文德斯拍攝的圖片日記)

“有一次……”童話總是這么開頭的。文德斯的這部圖片日記簡潔、優美,讀起來猶如隨意的抒情詩歌。二百多幅充滿生命力和靈感的照片,四十多段以“一次”為題、富有韻感的文字,是文德斯在旅行、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記錄下的各種經歷與隨感,尋常或不尋常的;諸如500年歷史的阿爾卑斯山農莊小屋、街頭流浪兒、廢棄的汽車影院……足跡遍及世界各地:歐洲、美國、澳大利亞、泰國、印度尼西亞、俄羅斯……還有許多他與電影、藝術同行們,如黑澤明、戈達爾、馬丁?斯科塞斯、大島渚、滾石樂隊等交往或偶遇的有趣故事。

基本介紹

  • 書名:《一次:圖片和故事》 
  • 作者:維姆·文德斯
  • 出版社:後浪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14年
作者簡介,序言,

作者簡介

著名電影導演,與法斯賓德、施隆多夫和赫爾措格並稱為“德國新電影四傑”,是20世紀70年代“新德國電影運動”(New German Cinema) 的代表人物之一。 文德斯 1945年出生於德國杜塞道夫,1963-1965年在慕尼黑大學學習醫學及哲學專業,1966年投考巴黎高等電影學院失敗,用一年時間在巴黎電影資料館觀摩大量影片自學成才。1970年代,受當時美國公路電影的啟發,以及出於少年時對西部片的喜愛,文德斯開始拍攝屬於自己的歐洲式的公路電影,並由此奠定了他日後的創作方向,開始了他在光影世界裡的漫漫流浪。在他的著名電影作品《德州巴黎》、《美國朋友》、《柏林蒼穹下》、《直到世界末日》……中,流浪與疏離成為永遠的主角,文德斯也藉由這兩個元素在銀幕上創造出一個個充滿詩意與虛空感的世界,贏得了評論家和觀眾們的喜愛,並多次榮獲坎城、柏林、威尼斯等國際電影節的大獎,在國際影壇上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德國著名的《明鏡周刊》曾評價文德斯是“超然的魔術師”。除了電影,他的興趣和工作涉及攝影、繪畫、音樂、寫作、出版等多個領域,尤其在攝影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一點也不遜色於他的知名導演頭銜。自1986年至今,他的攝影作品在世界各地包括法國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西班牙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等著名博物館舉辦了多次不同主題的展覽,並曾進入威尼斯雙年展,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攝影藝術家。

序言

攝影是一種走入時間的動作, 從中撕扯出一些什麼, 然後以另外一種持久的形式定格。人總以為, 從時間中搶來的這個瞬間存在於相機的前面。其實並非如此。攝影是一個有著兩個方向的動作: 向前和向後。 對,也可以“向後”。這個比喻實在太不合適。
就如同一個獵人舉起他的槍, 對著他面前的獵物瞄準扣動扳機, 當子彈射出槍膛, 強大的反作用力推人往後一樣, 攝影者在按動快門的同時, 也會受到向後的一擊, 作用在自己身上。每張照片都是一張雙重影像: 既有被拍照的對象, 也有或多或少可以看見的 照片“後面”的“對象”: 在拍照瞬間的攝影者本人。每張照片後的這種“對應” 不是由鏡頭焦距決定的, 如同獵人不是被子彈擊中, 而只是感受到反作用力一樣。
在德文中有一個非常貼切的詞 描述這個意思, 是一個有著多重意義和理解的詞: “EINSTELLUNG” 。指一個人心理上或是道義上的態度和觀點。 也就是對一件事情做好準備然後領會它。“EINSTELLUNG” 在電影或攝影中也是一個術語: 指對照片和畫面的安排, 還有, 攝影者拍照時對照相機和焦距光圈的校準。這並非巧合。同樣一個單詞既定義,拍照行為本身也指在這行為當中產生的圖片。每張照片的“角度” 都反射出 拍照的攝影者本人的行為。獵人所受到的反作用力 就如同照片背後不同程度顯現出的攝影者本人的肖像。 並不是他的面部輪廓被定格, 而是他的態度, 對他前面的對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