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花·春日送別》是元末明初曲作家劉庭信的曲作,這是劉庭信所作的套曲《春日送別》的第一曲,在元散曲中久享盛譽。全曲先寫景而後抒情,由景生情,從而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一枝花·春日送別
- 創作年代:元末明初
- 文學體裁:曲
- 作者:劉庭信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一枝花·春日送別
絲絲楊柳風,點點梨花雨。雨隨花瓣落,風趁柳條疏。
春事成虛,無奈春歸去。春歸何太速,試問東君⑴,誰肯與鶯花做主⑵?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東君:傳說中的司春之神。
⑵鶯花:鶯啼花開,泛指春天景物。
白話譯文
楊柳在絲絲微風中飄蕩,梨花在點點細雨中展放。雨點隨著花瓣飄落,柳條在風中顯得格外疏朗。
春天過去了,誰也沒有辦法把春天留住。春天為什麼走得這樣快?請問司春的東君,誰能保護大好春光為鶯花作主。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劉庭信所作的套曲《春日送別》的第一曲,在元散曲中久享盛譽。
這首曲子的曲辭確實是“語極俊麗”。開頭四句,作者扣住題中的“春日”,用工細綺麗的筆墨,描繪了一幅形象生動的春景圖。風襯楊柳,顯楊柳更風流;雨襯梨花,顯梨花更聖潔。楊柳隨風,梨花帶雨,風與楊柳,雨與梨花,皆互為映襯,相得益彰。風乃“絲絲”風,雨乃“點點”雨,“絲絲”、“點點”兩個疊詞,把春天特有的輕柔、甜美的韻味盡情透出;同時也隱含著柳搖若風,花落如雨的比喻。這四句對仗工整,實際上是以詩入曲,借對仗藝術而使這幅春景圖形象更鮮明,色調更和諧。“雨隨花瓣落,風趁柳條疏”使用的是互文手法,梨花瓣落,因為雨打,更因為風吹;柳條稀疏,因為風拂,也因為雨洗。花落柳疏,也透露出隱隱的哀愁。這種情緒,在“春事成虛”以下五句中得到了充分表現。梨花瓣落,春將歸去,故云“春事成虛”。這裡的“無奈春歸去”既指自然界的“春”,也指即將遠去的“人”;同樣,“春歸何太速”一語,既是對匆匆而盡的“春”的質問,也是對匆匆離去的“人”的埋怨。而最後的“試問東君:誰肯與鶯花做主”,便由怨而轉為幽憤了,亦暗扣了題旨“送別”。全曲先寫景而後抒情,由景生情,從而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