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一本書揭秘王朝更替
- 作者:王衛華
- ISBN:9787506493260
- 類別:通俗說史
- 頁數:273
- 定價:32.80元
- 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01-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前言/序言,作者簡介,目錄,精彩書摘,
編輯推薦
《一本書揭秘王朝更替》用最新的歷史觀念和較全面的史料,集中描寫每一個王朝滅失的故事。新奇、厚重、感懷、坦蕩……給你不一樣的閱讀感受,帶你走進歷史,揭秘王朝更替的玄機、奧秘、傳聞和真相!
內容簡介
《一本書揭秘王朝更替》用最新的歷史觀念和較全面的史料,集中描寫每一個王朝滅失的故事。新奇、厚重、感懷、坦蕩……給你不一樣的閱讀感受,帶你走進歷史,揭秘王朝更替的玄機、奧秘、傳聞和真相!
前言/序言
歷史是什麼
(自序)
歷史是面鏡子,從中可以借鑑人生與政治的得失,讓無信仰者在遺臭萬年面前心存畏懼;
歷史是勝利者的豐碑,讓順應自然和社會規律而成功者流芳千古,從而鼓勵人類永遠奮進;
歷史,還是小品,用戲說娛樂著人們,快樂著社會正氣;
歷史,又是婢女,由主人指使著說話行事,這是一種悲哀卻也是一種存在。
這就是歷史的現狀。
歷史學家因此也分為嚴肅的研究型學者、歷史文學作家、通俗歷史作家。
成為哪一類學者或作家,是個人的自由,但做歷史研究者,當有一個基本底線,那就是,說話要有證據。“孤證不立”是嚴肅的歷史研究的一個要求,最起碼要說明史料出處,或註明自己所說的是孤證,再註明相反的證據,這是歷史文學寫作的要求。達不到此底線,那只能說不是在做歷史研究,而是在戲說或是為了某種需要而寫作。
做歷史另有更高境界,即寫書當有主線,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如曾任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歷史系主任的蔣廷黻先生,曾用兩個月時間一氣呵成完成了《中國近代史》。他在書中就以曾國藩及李鴻章、康有為、義和團這三個“近代化方案”來概括中國近代史的進程,並提出全書的主線:“近代化國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經濟,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他以此書構建的史學框架和斷代史體系,曾引領了近代史研究的風潮,為近代中國史研究的開山之作。
相比於成功的史書,拙作《一本書揭秘王朝更替》是守住了歷史寫作的底線的,所以就有了可信度和閱讀價值。本書切入的角度也算好,即從王朝末代帝王切入,將開朝帝王與末朝帝王對比來寫,這樣一個朝代的興亡得失瞬間便全在眼底了,讓讀者省去把一個個王朝從頭讀到尾的麻煩。但由於作者是新聞工作者出身,雖能詳盡地收集正反材料,把持客觀公正的態度,但想站到歷史研究的高峰上,即像蔣廷黻先生那樣引領歷史研究的一個方向,功力還欠火候。好在此書雖然不“高”,卻有證有據,“有鼻有眼”,且史料較豐富,可讀性也好,因此還是被出版社看中。
感謝中國紡織出版社的編輯,感謝讀者。感謝那些在歷史各個領域裡認真研究並為我提供了自己研究成果的學者們。最後,要特別感謝劉玲麗女士,是她熱心地推薦此書稿,以嫻熟的業務整理書稿,才讓拙作得以付梓。
著者王衛華
2012年9月
(自序)
歷史是面鏡子,從中可以借鑑人生與政治的得失,讓無信仰者在遺臭萬年面前心存畏懼;
歷史是勝利者的豐碑,讓順應自然和社會規律而成功者流芳千古,從而鼓勵人類永遠奮進;
歷史,還是小品,用戲說娛樂著人們,快樂著社會正氣;
歷史,又是婢女,由主人指使著說話行事,這是一種悲哀卻也是一種存在。
這就是歷史的現狀。
歷史學家因此也分為嚴肅的研究型學者、歷史文學作家、通俗歷史作家。
成為哪一類學者或作家,是個人的自由,但做歷史研究者,當有一個基本底線,那就是,說話要有證據。“孤證不立”是嚴肅的歷史研究的一個要求,最起碼要說明史料出處,或註明自己所說的是孤證,再註明相反的證據,這是歷史文學寫作的要求。達不到此底線,那只能說不是在做歷史研究,而是在戲說或是為了某種需要而寫作。
做歷史另有更高境界,即寫書當有主線,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如曾任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歷史系主任的蔣廷黻先生,曾用兩個月時間一氣呵成完成了《中國近代史》。他在書中就以曾國藩及李鴻章、康有為、義和團這三個“近代化方案”來概括中國近代史的進程,並提出全書的主線:“近代化國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經濟,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他以此書構建的史學框架和斷代史體系,曾引領了近代史研究的風潮,為近代中國史研究的開山之作。
相比於成功的史書,拙作《一本書揭秘王朝更替》是守住了歷史寫作的底線的,所以就有了可信度和閱讀價值。本書切入的角度也算好,即從王朝末代帝王切入,將開朝帝王與末朝帝王對比來寫,這樣一個朝代的興亡得失瞬間便全在眼底了,讓讀者省去把一個個王朝從頭讀到尾的麻煩。但由於作者是新聞工作者出身,雖能詳盡地收集正反材料,把持客觀公正的態度,但想站到歷史研究的高峰上,即像蔣廷黻先生那樣引領歷史研究的一個方向,功力還欠火候。好在此書雖然不“高”,卻有證有據,“有鼻有眼”,且史料較豐富,可讀性也好,因此還是被出版社看中。
感謝中國紡織出版社的編輯,感謝讀者。感謝那些在歷史各個領域裡認真研究並為我提供了自己研究成果的學者們。最後,要特別感謝劉玲麗女士,是她熱心地推薦此書稿,以嫻熟的業務整理書稿,才讓拙作得以付梓。
著者王衛華
2012年9月
作者簡介
王衛華,男,1956年2月生,中共黨員。1984年進入新聞單位工作,現任江蘇省淮安市淮海晚報副總編輯,中國散文學會、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掌握英語、俄語。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報紙雜誌上發表作品百餘篇,多次獲獎並被評為省、市優秀新聞工作者。出版了《淮安文學史》等作品。
目錄
第一章 殷商之鑑
第一節 裙下之王
第二節 牧野之兵
第三節 鹿台烈焰
第二章 悲哀的子嬰
第一節 萬世只傳二世
第二節 立君弒君
第三節 子嬰自縛
第三章 黃土高原的孤魂
第一節 紅顏禍水或有說
第二節 七朝元老皇太后
第三節 喪鐘之鳴——王莽專權
第四章 旒冕下的傀儡——劉協
第一節 聰慧的皇弟
第二節 從皇帝到公爵
第五章 奴僕皇帝——司馬鄴
第一節 變態王朝
第二節 奴僕皇帝
第六章 護衛哥哥的皇帝
第一節 親王司馬德文
第二節 東晉末帝
第七章 燕趙秋風
第一節 冤死白馬公果敢馮太后
第二節 河陰之變血雨腥風
第三節 善見登基北魏覆亡
第八章 帥哥隋煬帝
第一節 英明開國帝
第二節 鐵腕治內後
第三節 太子次子爭皇位
第四節 認識楊廣
第五節 夕照半畝園
第九章 大唐哀帝李柷
第一節 皇權與相權——和之興
第二節 王朝女子競風流
第三節 白馬驛之禍
第四節 天不佑哀帝
第五節 不是尾聲的尾聲
第十章 父子囚徒
第一節 為內和不惜舍大將
第二節 守內虛外
第三節 滅亡的拐點——徽宗
第四節 靖康之難
第五節 雪域遊魂
第十一章 半日皇帝
第一節 從遼國說起
第二節 遼國的內訌成就了金國
第三節 逃命,一路向南
第四節 元帥改做皇帝
第十二章 仍舊是趙家天下
第一節 泥馬渡江
第二節 宋金五次戰爭
第三節 孤臣不是泥馬
第十三章 天仍順汝——元天順帝
第一節 美麗的神話·睿智的老祖母
第二節 苦水裡泡大的成吉思汗
第三節 從上都到大都
第四節 全身而退憂鬱而死
第十四章 君非亡國之君——明崇禎帝
第一節 成功的農民
第二節 良好的經濟黑暗的朝政
第三節 魏忠賢與貪玩皇帝熹宗
第四節 帝後同自盡
第十五章 末日悲歌
第一節 清朝建國
第二節 在列強炮口下急速衰亡
第三節 什剎海邊的王府
第四節 登基再登基
參考文獻
第一節 裙下之王
第二節 牧野之兵
第三節 鹿台烈焰
第二章 悲哀的子嬰
第一節 萬世只傳二世
第二節 立君弒君
第三節 子嬰自縛
第三章 黃土高原的孤魂
第一節 紅顏禍水或有說
第二節 七朝元老皇太后
第三節 喪鐘之鳴——王莽專權
第四章 旒冕下的傀儡——劉協
第一節 聰慧的皇弟
第二節 從皇帝到公爵
第五章 奴僕皇帝——司馬鄴
第一節 變態王朝
第二節 奴僕皇帝
第六章 護衛哥哥的皇帝
第一節 親王司馬德文
第二節 東晉末帝
第七章 燕趙秋風
第一節 冤死白馬公果敢馮太后
第二節 河陰之變血雨腥風
第三節 善見登基北魏覆亡
第八章 帥哥隋煬帝
第一節 英明開國帝
第二節 鐵腕治內後
第三節 太子次子爭皇位
第四節 認識楊廣
第五節 夕照半畝園
第九章 大唐哀帝李柷
第一節 皇權與相權——和之興
第二節 王朝女子競風流
第三節 白馬驛之禍
第四節 天不佑哀帝
第五節 不是尾聲的尾聲
第十章 父子囚徒
第一節 為內和不惜舍大將
第二節 守內虛外
第三節 滅亡的拐點——徽宗
第四節 靖康之難
第五節 雪域遊魂
第十一章 半日皇帝
第一節 從遼國說起
第二節 遼國的內訌成就了金國
第三節 逃命,一路向南
第四節 元帥改做皇帝
第十二章 仍舊是趙家天下
第一節 泥馬渡江
第二節 宋金五次戰爭
第三節 孤臣不是泥馬
第十三章 天仍順汝——元天順帝
第一節 美麗的神話·睿智的老祖母
第二節 苦水裡泡大的成吉思汗
第三節 從上都到大都
第四節 全身而退憂鬱而死
第十四章 君非亡國之君——明崇禎帝
第一節 成功的農民
第二節 良好的經濟黑暗的朝政
第三節 魏忠賢與貪玩皇帝熹宗
第四節 帝後同自盡
第十五章 末日悲歌
第一節 清朝建國
第二節 在列強炮口下急速衰亡
第三節 什剎海邊的王府
第四節 登基再登基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第一節 裙下之王
商王朝是個信天命、敬鬼神的王朝。商王朝的創始人子天乙稱其先人出生得於天命。司馬遷在《史記·殷本紀》中記錄下了這個傳說:
五帝之一的帝嚳有個妃子叫簡狄。一次與婢女等三人去河邊沐浴,浴後腹中飢餓難耐。這時飛來一隻黑色的鳥並落下來生了一個蛋。又飢又渴的簡狄拾起此蛋,敲開蛋殼,喝了下去。由此她有了身孕。之後生下了兒子契。契長大後,追隨大禹治水,終獲成功。論功行賞時,舜帝誇他說:“百姓不親,五品不訓,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寬。”意思是說,契教化工作做得好,刑罰公平,仁政愛民。於是舜帝將“商”這塊地方封給了契,並賜姓為子氏。契到了商後,為百姓謀福祉,很快讓商地富裕了起來。
仁愛的成湯
契後第十一代為子天乙,其去世後諡號為成湯,後代史書便也尊稱這位有為的君王為成湯。關於湯的含義,諡法曰:“除虐去殘曰湯”。成湯遷自己部落至亳。
成湯是一個很有仁愛之心的人。關於他的仁愛之心有兩個最典型的故事,一為網開三面。故事說,部落的人在野外張網捕鳥,成湯看到了,說,這一網把所有的鳥打盡豈不太殘酷了么?於是張網的人說,那就網開一面吧。但仁慈的成湯仍認為這還不夠,讓他們將網的三面都撤去了,只留下一面。他還說:“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史記·殷本紀》)。”意思是說,能從左繞過去的就從左繞過去,能從右繞過去的就從右繞過去,只有命中該有此難的就入網咖!天下諸侯們知道了這件事後都說:“成湯竟將自己的仁愛擴大到了鳥獸,真是個仁君!”
成湯第二個典型的故事是他對友鄰部落的愛。《史記·殷本紀》記錄了這么一個故事:
商部落邊上有一個葛部落。成湯有天到葛部落時發現葛部落的首領葛伯沒有在祭日祭祀鬼神。成湯便奇怪地問,昨天是祭日,可您的祭壇上為何沒有犧牲?看到這個剛當上首領的毛頭小伙如此多管閒事,葛伯沒好氣地回答:“我自己還沒有吃的呢,拿什麼來給鬼神吃呀!”
成湯沒有計較葛伯的態度,倒是想,葛伯說的是大實話,葛部落確實太窮,拿不出什麼來祭祀。但不祭祀他的部落將得不到鬼神的護佑,那老天就會降災於葛伯的部眾的呀!想到這裡,成湯一回到自己的部落後就派人送了一批牛羊給葛伯。但是葛伯把牛羊殺掉吃了,卻仍沒祭鬼神。
成湯聞訊後,又派人去問,祭鬼神不是首領您一個人的事呀,這事關乎您部落的安危呢。葛伯十分生這個愛管閒事的小首領的氣,說:“光有牛羊有什麼用呀,還得有米麵做糕才能祭鬼神呢。我沒有米麵!”聽了他這句話。成湯馬上再派人去教葛伯部落的人種麥種粟,還派自己部落的老人和孩子去給教種地的人和學種地的人送飯送酒。
對成湯的仁愛行為,葛伯很不領情,認為成湯這是在籠絡他部族的人心,便一氣之下殺了成湯部落送飯的一個小孩。
葛伯的行為激起了各部落及自己部落人的公憤。成湯當即發兵,滅了葛部落及其附屬部落。而成湯的仁愛之舉,不但遠播天下,也為他贏得了一個重要的人物——伊尹。
這天,成湯娶有莘氏部落之女為妻,舉行大婚。成湯發現,自己妻子帶來的一個奴隸伊尹十分有趣。他身材短小,貌不出眾,卻背了一口跟自己個頭差不多高的鼎來,自稱非此鼎不能做出好湯,非此鼎不能熬天下之湯。果然,他的湯做得有滋有味。品著他的湯,成湯回想起他“非此鼎不能熬天下之湯”的話,品出他實有問鼎天下之才。於是大婚典禮的第二天他就將伊尹召進帳來單獨交談。交談中才知道,伊尹為天下奇士,故意降身為奴,隨女陪嫁,就是看到夏桀無道,天下唯有成湯厚以待人,所以想找機會來輔佐成湯,取代夏桀。
聽了這番話,成湯當即免去伊尹奴隸身份,任他為宰相。之後,伊尹就開始不斷找尋夏朝的破綻。有一天,他終於發現了時機:夏桀為讓妃子施妹喜高興,大興土木,建造宮殿,用盡了財富,也盡失了民心。於是成湯約集諸侯舉行了誓師大會。按商人敬鬼神的習俗,成湯讓伊尹當眾占了一卦,得到了“夏桀暴虐,成湯代之”的卦相。於是成湯說:“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意思說不是我要叛亂,實乃夏桀作惡多端。上天要我取代夏,我不能不聽從天的旨意呀。於是商軍出征,在鳴條大敗夏軍,滅亡了夏朝。
成湯定都朝歌(現河南淇縣),稱為商朝,開創了由公元前1562年至公元前1066年共五百六十四年王朝的基業,其間有三十一主、十七世。成湯在伊尹輔佐下,勵精圖治,仁政愛民,諸侯賓服,四海平定,王朝走上了繁榮強勝之路。之後第十位王時起王室有些內亂,但自盤庚(第21代王)遷殷後,商朝(此後又稱殷商)又中興起來,發展得又十分順利。這時,歷史的車輪由成湯開朝後不知不覺又滾過了五百餘年,殷商的最後一個帝王誕生了。
英俊聰明的大王
縱觀中國歷史,一般王朝滅亡時的帝王大多為昏庸無能之輩。但殷商王朝最後的帝王卻不一樣。他是一位壯碩魁岸的帝王,是一位英俊聰明的帝王,又是一位懂音律有文采的帝王,他還是殷商王朝國力達到最鼎盛時繼位的帝王。但不幸的是,他卻也成了一位亡國的帝王。他就是子受辛,後人給他的諡號是商紂王。
歷史在走進公元前十四世紀時,中西方歷史上同時出現了一個奇觀:西方古希臘斯巴達王國和中國強大的殷商王朝,都在為絕倫的美女而折腰,而美女都毀滅了一個國家。西方古希臘的英雄們在為被搶走的美女海倫而戰,十年後以木馬計毀滅了土耳其半島上的特洛伊王國;東方中國的美女妲己,她則是用自己的身體毀滅了自己的國家——強大的殷商王朝。女人真的有這么大的毀國滅宗的力量么?在這個大大的問號下,一個標誌性的名字——妲己進入歷史。
問題放一放,還是回到歷史中去:
關於殷朝最後一個帝王子受辛,《史記·殷本紀》稱他“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他年輕時一繼位,就由中原向東南方向用兵,志在臣服東夷各部落。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東夷各部落相繼賓服。於是少年得志的子受辛就“知足以踞諫,言可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意思是自己就是真命天子,天下人皆不如他,於是就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了。在他繼位四十年,功成名就,年過六十時,他遇到了天下第一美貌且第一聰慧的妲己。那年,妲己才十五六歲,正值青春少艾。
大禹治水,將天下分為九州,即冀州(河北平原與山西高原),兗州(黃河與濟水之間),青州(山東半島),徐州(淮河平原),豫州(中原),雍州(關中與隴西),梁州(秦嶺以南與四川盆地),揚州(長江下游)和荊州(長江中游)。這妲己就是九州之首冀州侯蘇護的女兒。也有一種說法是她是一個叫“有蘇氏”的部落(在今河南省武陟東)的女子,皇甫謐注釋《史記》時說妲己是“有蘇氏美女”,說她姓己名妲。其實在那個半農耕半遊牧的時代,冀州沒有城的意思,全中華除都城朝歌有城外,其他各州並無城池。所以冀州也罷,有蘇氏部落也罷,妲己的家一定是一頂帳篷,她的家族一定是一個部落。
在公元前1047年,當子受辛向東南連年用兵時,妲己的父親蘇護突然反叛。子受辛聞訊,率兵掩殺過來。年代久遠了,史書沒有給我們留下這場戰爭的資料。但近年眾多史學研究者認為,這場戰爭的結果是,妲己以自己的美貌救了部落,她是子受辛的戰利品。由此,我們可以推想出當年的情況:
子受辛的中央軍兵鋒一到,蘇護軍便難以招架,節節敗退。
探馬跌跌撞撞跑進中軍大帳,向蘇護報告:辛王的大軍離這裡不到兩里地了。
投降是沒有選擇的選擇,蘇護現在想的是,拿什麼去讓子受辛息兵呢?金銀珠寶?子受辛的宮中早已不計其數。田地?那是自己部落的立身之本,給了他今後部落的生存都十分困難。這時,他想到了一個巫婆說過的話。那時他的女兒妲己才生下來,一生下來時妲己就張開了水靈靈的大眼睛。接生的巫婆認真地看了看他的女兒說,這孩子長大了,會救全族人的命,也會有一番大出息。
想到這裡,蘇護對夫人說,巫婆說的妲己會救全部族人的讖語該不會就應驗在今天?夫妻倆占了一卦,卦相上說,妲己當嫁,族難當消。夫人含淚點了點頭,去把妲己叫了來。
十幾歲的少女嫁給近六十歲的老人,妲己心裡是不會願意的。但她有選擇嗎?聽完父親和母親的述說,看著父母哀愁的目光,她一咬牙,走出了中軍的帳篷。
她看到的是漫天而來的子受辛的騎兵,聽到的是震耳欲聾的馬蹄聲。她嚇得渾身發抖,小腿發軟。但她沒有退縮,因為已無路可退。她只得深深吸了一口氣,以一種與自己年齡不相仿的沉著,迎著大軍中最大的一面旗走去。
嬌小的身軀承擔著大地的抖動。潔白的羊毛圍巾在滾滾紅塵中若隱若現。她的身後,顫巍巍膽寒寒地跟著他的父母,再後面是趕著大群牛羊的奴隸。
“烏雲秀髮,杏臉桃腮,眉如春山淺黛,眼若秋波宛轉,正如海棠醉日,勝似梨花帶雨。”這是從古到今對妲己的描寫(見明代名著《封神演義》)。
辛王軍隊的戰馬在妲己面前齊嶄嶄地停下了。子受辛下了馬。
蘇護搶上前來,下跪認錯,表示願意奉上大批牛羊和奴隸以贖罪。
子受辛沒有聽他的話,只怔怔地看著妲己。妲己卻低下了頭,將萬般無奈的淚水強忍著。
古希臘的英雄們這時正在世界的另一頭,用木馬計最終攻入了特洛伊城。當他們看到了為之戰鬥了十年的美女海倫後,竟驚嘆地說:“為了您,我們願意再戰十年!”
中國的英雄子受辛這時也實實在在地看到了妲己,史書上沒有記載他說的是什麼話。但他的行為已在說:“值,值了。征戰四十年,最後能得到這么一位美人,值了!”英雄對美女,中外的邏輯竟是如出一轍。
忽然,兩隻參與作戰的猛虎,看到了牛羊,便躍出軍中,撲向牛群。
牛羊炸了群,亂鬨鬨地向人衝來。
子受辛飛身下馬,將妲己擋在了身後。衝來一頭牛,他扳著牛角將它扔了出去;再衝來一頭,再扔出去……他一口氣扔出去九頭牛。(唐朝張守節《正義》引《帝王世紀》:“紂倒曳九牛,撫梁易柱。”)
呵,這就是英雄。在英雄史詩的年代,崇尚英雄的妲己頓時熱淚盈眶。
得勝的子受辛哈哈大笑,抱起已是滿目含情的妲己,上了戰馬,揚長而去。尾隨其後的是浩浩蕩蕩的部隊及作為戰利品的牛羊、奴隸。而妲己的父母,則在風煙中長跪不起……
……
商王朝是個信天命、敬鬼神的王朝。商王朝的創始人子天乙稱其先人出生得於天命。司馬遷在《史記·殷本紀》中記錄下了這個傳說:
五帝之一的帝嚳有個妃子叫簡狄。一次與婢女等三人去河邊沐浴,浴後腹中飢餓難耐。這時飛來一隻黑色的鳥並落下來生了一個蛋。又飢又渴的簡狄拾起此蛋,敲開蛋殼,喝了下去。由此她有了身孕。之後生下了兒子契。契長大後,追隨大禹治水,終獲成功。論功行賞時,舜帝誇他說:“百姓不親,五品不訓,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寬。”意思是說,契教化工作做得好,刑罰公平,仁政愛民。於是舜帝將“商”這塊地方封給了契,並賜姓為子氏。契到了商後,為百姓謀福祉,很快讓商地富裕了起來。
仁愛的成湯
契後第十一代為子天乙,其去世後諡號為成湯,後代史書便也尊稱這位有為的君王為成湯。關於湯的含義,諡法曰:“除虐去殘曰湯”。成湯遷自己部落至亳。
成湯是一個很有仁愛之心的人。關於他的仁愛之心有兩個最典型的故事,一為網開三面。故事說,部落的人在野外張網捕鳥,成湯看到了,說,這一網把所有的鳥打盡豈不太殘酷了么?於是張網的人說,那就網開一面吧。但仁慈的成湯仍認為這還不夠,讓他們將網的三面都撤去了,只留下一面。他還說:“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史記·殷本紀》)。”意思是說,能從左繞過去的就從左繞過去,能從右繞過去的就從右繞過去,只有命中該有此難的就入網咖!天下諸侯們知道了這件事後都說:“成湯竟將自己的仁愛擴大到了鳥獸,真是個仁君!”
成湯第二個典型的故事是他對友鄰部落的愛。《史記·殷本紀》記錄了這么一個故事:
商部落邊上有一個葛部落。成湯有天到葛部落時發現葛部落的首領葛伯沒有在祭日祭祀鬼神。成湯便奇怪地問,昨天是祭日,可您的祭壇上為何沒有犧牲?看到這個剛當上首領的毛頭小伙如此多管閒事,葛伯沒好氣地回答:“我自己還沒有吃的呢,拿什麼來給鬼神吃呀!”
成湯沒有計較葛伯的態度,倒是想,葛伯說的是大實話,葛部落確實太窮,拿不出什麼來祭祀。但不祭祀他的部落將得不到鬼神的護佑,那老天就會降災於葛伯的部眾的呀!想到這裡,成湯一回到自己的部落後就派人送了一批牛羊給葛伯。但是葛伯把牛羊殺掉吃了,卻仍沒祭鬼神。
成湯聞訊後,又派人去問,祭鬼神不是首領您一個人的事呀,這事關乎您部落的安危呢。葛伯十分生這個愛管閒事的小首領的氣,說:“光有牛羊有什麼用呀,還得有米麵做糕才能祭鬼神呢。我沒有米麵!”聽了他這句話。成湯馬上再派人去教葛伯部落的人種麥種粟,還派自己部落的老人和孩子去給教種地的人和學種地的人送飯送酒。
對成湯的仁愛行為,葛伯很不領情,認為成湯這是在籠絡他部族的人心,便一氣之下殺了成湯部落送飯的一個小孩。
葛伯的行為激起了各部落及自己部落人的公憤。成湯當即發兵,滅了葛部落及其附屬部落。而成湯的仁愛之舉,不但遠播天下,也為他贏得了一個重要的人物——伊尹。
這天,成湯娶有莘氏部落之女為妻,舉行大婚。成湯發現,自己妻子帶來的一個奴隸伊尹十分有趣。他身材短小,貌不出眾,卻背了一口跟自己個頭差不多高的鼎來,自稱非此鼎不能做出好湯,非此鼎不能熬天下之湯。果然,他的湯做得有滋有味。品著他的湯,成湯回想起他“非此鼎不能熬天下之湯”的話,品出他實有問鼎天下之才。於是大婚典禮的第二天他就將伊尹召進帳來單獨交談。交談中才知道,伊尹為天下奇士,故意降身為奴,隨女陪嫁,就是看到夏桀無道,天下唯有成湯厚以待人,所以想找機會來輔佐成湯,取代夏桀。
聽了這番話,成湯當即免去伊尹奴隸身份,任他為宰相。之後,伊尹就開始不斷找尋夏朝的破綻。有一天,他終於發現了時機:夏桀為讓妃子施妹喜高興,大興土木,建造宮殿,用盡了財富,也盡失了民心。於是成湯約集諸侯舉行了誓師大會。按商人敬鬼神的習俗,成湯讓伊尹當眾占了一卦,得到了“夏桀暴虐,成湯代之”的卦相。於是成湯說:“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意思說不是我要叛亂,實乃夏桀作惡多端。上天要我取代夏,我不能不聽從天的旨意呀。於是商軍出征,在鳴條大敗夏軍,滅亡了夏朝。
成湯定都朝歌(現河南淇縣),稱為商朝,開創了由公元前1562年至公元前1066年共五百六十四年王朝的基業,其間有三十一主、十七世。成湯在伊尹輔佐下,勵精圖治,仁政愛民,諸侯賓服,四海平定,王朝走上了繁榮強勝之路。之後第十位王時起王室有些內亂,但自盤庚(第21代王)遷殷後,商朝(此後又稱殷商)又中興起來,發展得又十分順利。這時,歷史的車輪由成湯開朝後不知不覺又滾過了五百餘年,殷商的最後一個帝王誕生了。
英俊聰明的大王
縱觀中國歷史,一般王朝滅亡時的帝王大多為昏庸無能之輩。但殷商王朝最後的帝王卻不一樣。他是一位壯碩魁岸的帝王,是一位英俊聰明的帝王,又是一位懂音律有文采的帝王,他還是殷商王朝國力達到最鼎盛時繼位的帝王。但不幸的是,他卻也成了一位亡國的帝王。他就是子受辛,後人給他的諡號是商紂王。
歷史在走進公元前十四世紀時,中西方歷史上同時出現了一個奇觀:西方古希臘斯巴達王國和中國強大的殷商王朝,都在為絕倫的美女而折腰,而美女都毀滅了一個國家。西方古希臘的英雄們在為被搶走的美女海倫而戰,十年後以木馬計毀滅了土耳其半島上的特洛伊王國;東方中國的美女妲己,她則是用自己的身體毀滅了自己的國家——強大的殷商王朝。女人真的有這么大的毀國滅宗的力量么?在這個大大的問號下,一個標誌性的名字——妲己進入歷史。
問題放一放,還是回到歷史中去:
關於殷朝最後一個帝王子受辛,《史記·殷本紀》稱他“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他年輕時一繼位,就由中原向東南方向用兵,志在臣服東夷各部落。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東夷各部落相繼賓服。於是少年得志的子受辛就“知足以踞諫,言可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意思是自己就是真命天子,天下人皆不如他,於是就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了。在他繼位四十年,功成名就,年過六十時,他遇到了天下第一美貌且第一聰慧的妲己。那年,妲己才十五六歲,正值青春少艾。
大禹治水,將天下分為九州,即冀州(河北平原與山西高原),兗州(黃河與濟水之間),青州(山東半島),徐州(淮河平原),豫州(中原),雍州(關中與隴西),梁州(秦嶺以南與四川盆地),揚州(長江下游)和荊州(長江中游)。這妲己就是九州之首冀州侯蘇護的女兒。也有一種說法是她是一個叫“有蘇氏”的部落(在今河南省武陟東)的女子,皇甫謐注釋《史記》時說妲己是“有蘇氏美女”,說她姓己名妲。其實在那個半農耕半遊牧的時代,冀州沒有城的意思,全中華除都城朝歌有城外,其他各州並無城池。所以冀州也罷,有蘇氏部落也罷,妲己的家一定是一頂帳篷,她的家族一定是一個部落。
在公元前1047年,當子受辛向東南連年用兵時,妲己的父親蘇護突然反叛。子受辛聞訊,率兵掩殺過來。年代久遠了,史書沒有給我們留下這場戰爭的資料。但近年眾多史學研究者認為,這場戰爭的結果是,妲己以自己的美貌救了部落,她是子受辛的戰利品。由此,我們可以推想出當年的情況:
子受辛的中央軍兵鋒一到,蘇護軍便難以招架,節節敗退。
探馬跌跌撞撞跑進中軍大帳,向蘇護報告:辛王的大軍離這裡不到兩里地了。
投降是沒有選擇的選擇,蘇護現在想的是,拿什麼去讓子受辛息兵呢?金銀珠寶?子受辛的宮中早已不計其數。田地?那是自己部落的立身之本,給了他今後部落的生存都十分困難。這時,他想到了一個巫婆說過的話。那時他的女兒妲己才生下來,一生下來時妲己就張開了水靈靈的大眼睛。接生的巫婆認真地看了看他的女兒說,這孩子長大了,會救全族人的命,也會有一番大出息。
想到這裡,蘇護對夫人說,巫婆說的妲己會救全部族人的讖語該不會就應驗在今天?夫妻倆占了一卦,卦相上說,妲己當嫁,族難當消。夫人含淚點了點頭,去把妲己叫了來。
十幾歲的少女嫁給近六十歲的老人,妲己心裡是不會願意的。但她有選擇嗎?聽完父親和母親的述說,看著父母哀愁的目光,她一咬牙,走出了中軍的帳篷。
她看到的是漫天而來的子受辛的騎兵,聽到的是震耳欲聾的馬蹄聲。她嚇得渾身發抖,小腿發軟。但她沒有退縮,因為已無路可退。她只得深深吸了一口氣,以一種與自己年齡不相仿的沉著,迎著大軍中最大的一面旗走去。
嬌小的身軀承擔著大地的抖動。潔白的羊毛圍巾在滾滾紅塵中若隱若現。她的身後,顫巍巍膽寒寒地跟著他的父母,再後面是趕著大群牛羊的奴隸。
“烏雲秀髮,杏臉桃腮,眉如春山淺黛,眼若秋波宛轉,正如海棠醉日,勝似梨花帶雨。”這是從古到今對妲己的描寫(見明代名著《封神演義》)。
辛王軍隊的戰馬在妲己面前齊嶄嶄地停下了。子受辛下了馬。
蘇護搶上前來,下跪認錯,表示願意奉上大批牛羊和奴隸以贖罪。
子受辛沒有聽他的話,只怔怔地看著妲己。妲己卻低下了頭,將萬般無奈的淚水強忍著。
古希臘的英雄們這時正在世界的另一頭,用木馬計最終攻入了特洛伊城。當他們看到了為之戰鬥了十年的美女海倫後,竟驚嘆地說:“為了您,我們願意再戰十年!”
中國的英雄子受辛這時也實實在在地看到了妲己,史書上沒有記載他說的是什麼話。但他的行為已在說:“值,值了。征戰四十年,最後能得到這么一位美人,值了!”英雄對美女,中外的邏輯竟是如出一轍。
忽然,兩隻參與作戰的猛虎,看到了牛羊,便躍出軍中,撲向牛群。
牛羊炸了群,亂鬨鬨地向人衝來。
子受辛飛身下馬,將妲己擋在了身後。衝來一頭牛,他扳著牛角將它扔了出去;再衝來一頭,再扔出去……他一口氣扔出去九頭牛。(唐朝張守節《正義》引《帝王世紀》:“紂倒曳九牛,撫梁易柱。”)
呵,這就是英雄。在英雄史詩的年代,崇尚英雄的妲己頓時熱淚盈眶。
得勝的子受辛哈哈大笑,抱起已是滿目含情的妲己,上了戰馬,揚長而去。尾隨其後的是浩浩蕩蕩的部隊及作為戰利品的牛羊、奴隸。而妲己的父母,則在風煙中長跪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