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尺

一尺

一尺(yī chǐ)為長度單位,十寸為一尺。也作為量詞,形容極短或極寬,多含誇張之意,非實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尺
  • 外文名:A ruler
  • 拼音:yī chǐ
  • 注音:ㄧ ㄔㄧˇ
  • 出處:《莊子·天下》
  • 含義:長度單位,量詞
詞語解釋,不同時期,

詞語解釋

釋義:(1).表度量。十寸為一尺。
【出處】:《莊子·天下》:“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漢 劉向說苑·辨物》:“度量衡以黍生之為一分,十分為一寸,十寸為一尺。”
【示例】:《水滸傳》第八四回:“原來那 天山勇 ,馬上慣使漆抹弩,一尺來長鐵翎箭,有名喚做一點油。”
釋義:(2).形容極短或極寬,多含誇張之意,非實指。
【出處】:《韓詩外傳》卷七:“ 子貢 曰:‘兩國搆難,壯士列陣,塵埃漲天。 賜 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糧,解兩國之難。’” 漢 趙曄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市吏於是與 子胥 俱入見王, 王僚 恠其狀偉,身長一丈,腰十圍,眉間一尺。”
【示例】:唐 孟郊秋懷》詩之三:“一尺月透戶,仡栗如劍飛。”
中醫名詞。
會陰穴異名。《太上黃庭中景經》:“去臍一尺變化神。”李千乘註:“一尺,陰下胞上,在大便前,小便後,兩陰交會之門也。中有真人,號曰制命。”

不同時期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近現代 3尺≈1米(m)
1尺≈33.3333厘米(c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