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宿庵

一宿庵,又名“一宿禪林”,位於二聖殿西南,是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一宿庵
  • 地理位置:二聖殿西南,九華河東岸,距礄庵2公里處
  • 又名一宿禪林
  • 建於: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建
江西九華山一宿庵,浙江嘉興一宿庵,安徽九華山一宿庵,

江西九華山一宿庵

相傳金地藏初抵九華山北麓時,曾在此地留宿一晚,後人立庵紀念其聖跡,故名“一宿庵”。至清代一度荒廢。1926-1949年住持僧恆山重修寺院,新建大殿、易庵名“一宿禪林”。其人武功高強,修持精嚴,在當時佛門中享有盛譽。1950-1979年寺宇尚存,無佛像,也無僧人。九華鄉曾在此增建校舍兩棟,闢為九華茶校。1997年遼寧僧人樂西率徒朝禮勝境,發心恢復。他捐巨資買下院地,並支持當地政府遷址另建學校。構築院牆,重修殿宇,增建禪房,古寺重輝,神采依舊。現存大殿系19830年所建,民居式,磚木結構,二層樓宇。寺記憶體有清代和民國時期的碑刻、香爐、鐵鐘、匾額、楹聯等文物。有一副大殿楹聯是“大教主是造物者知無盡藏,悲法身於諸佛中出一頭地”。寺西有九都河自西向東流過,院內有古井石拱橋一座,桃花溪水由東向南繞流,匯於九華河,溪水清清,林木蒼鬱,是九華山北麓一處幽美盛境。

浙江嘉興一宿庵

一宿庵,位於浙江省嘉興市長虹橋西堍,原名一粟庵,相傳唐國有一高僧雲遊四方,在此住過一夜,又傳乾隆皇帝曾住過一夜,改名一宿庵。
一宿庵始建年代不詳,清鹹豐年間遭兵毀,同治初重建,到光緒年間又募資四千二百餘兩重建,並築有五桂軒、晚霞閣等。「文革」中全部被毀,古詩∶「祗園半畝訪煙霞,一宿高僧今在耶,獨樹婆婆八百載,忽飛清影落誰家」便是真實寫照。
現一宿庵的前殿設有四大金剛和建造此庵的石碑。正殿為大雄寶殿,其門楣上掛有一圓鏡,為庵中的一寶,因為它能照見長虹橋的全景。正殿中間為千手觀音塑像,高六米,共有一千零六十八苹手,該像金碧輝煌,氣勢壯觀。
庵中另一寶是正殿右側這株參天聳立的千年古銀杏樹,每年夏天能結許多果子。
一宿庵北側,有小石拱橋一座,造型美觀,名聞店橋。從長虹橋東堍遠望,成「橋里橋」奇觀。拱橋北側,即為著名的一里街。

安徽九華山一宿庵

又名“一宿禪林”、“一宿禪寺”。位於二聖殿西南,距橋庵2公里處(九華鄉二聖村)。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建。相傳新羅僧地藏初抵九華山時,曾在此地留宿一夜,後人立庵紀念其聖跡,因之名“一宿庵”。
1926-1949年住持僧恆山,其人武功高強。
1930年建大殿,易庵名“一宿禪林’’。
1950-1979年寺宇尚存,無佛像,也無僧人,九華鄉曾在此處增建校舍兩幢,闢為九華茶校。
1997年遼寧省鞍山市千山佛教協會會長、大安寺住持僧樂西率徒(三位居士)朝禮九華,慕此勝境,發心恢復,在九華鄉政府和青陽縣宗教管理部門的支持下,出資20萬元買下原舍和面積7400平方米的院地,支援當地遷址另建學校。
1998年僧樂西耗資50萬元進行全面維,構築院牆。寺宇古貌依舊,神彩重輝。
1930年所建大殿系恆山老和尚建造。坐南朝北,民居式,2層,寬18米、寬12米,檐高7米,建築面積432平方米。寺院內保存有清乾隆時所刻廟產(田地)碑刻1方,1926年“九華山一宿庵”鐵鐘1座,“大九華山一宿禪林”瓷香爐1隻以及1930年的大殿匾額和樑柱楹聯等文物。一宿禪寺前有九華河由西向東流過,院內有桃花溪由東向南繞流。溪水潺潺,林木蓊鬱,是九華山北麓的一處幽美勝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