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護國夫人的傳奇人生:鳳鳴安吳

一品護國夫人的傳奇人生:鳳鳴安吳

《鳳鳴安吳:一品護國夫人的傳奇人生》講述一位名門閨秀,為病重夫婿沖喜嫁入安吳巨商之家,孀居後從危局困境中挺立起來,發展壯大她的商業帝國,成為一代秦商女傑;她扶危濟困享重譽,更因捐助庚子“西狩”而被慈禧認為干女,獲封一品護國夫人;書中她同情並捐助辛亥革命,最後在清王朝頹敗大勢中,走完了自己波瀾起伏、輝煌傳奇的一生,可謂近代中國向現代轉型的縮影。

基本介紹

  • 書名:一品護國夫人的傳奇人生:鳳鳴安吳
  •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 頁數:390頁
  • 開本:16
  • 品牌:新華出版社
  • 作者:李媛彬
  •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1198527, 978750119852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內容簡介

《鳳鳴安吳:一品護國夫人的傳奇人生》由李媛彬所著。吳宓成了眾所周知的我國著名國學大師、學貫中西的大學者、紅學專家、教育家、詩人。然而,童年、少年的美好記憶卻從來不曾在他心頭消減半分,多年後,還津津樂道當年他大媽給“峨陽學堂”取名的來歷……吳宓在他的日記里還寫道:我大媽是一位深明大義,很有智慧的偉大女性,是陝西當之無愧的首善首富。

圖書目錄

第一章周家有女初長成
第二章成婚安吳
第三章妙齡寡婦
第四章危局困境
第五章收養子持家立制
第六章管家離走
第七章兵匪奇遇
第八章塗縣令與二品夫人
第九章商道遠行
第十章覆蔭水榭
第十一章一品護國夫人
第十二章表叔革命
第十三章家殤情殘夢難斷
第十四章大風輓歌
餘音遺韻
後記

後記

打小就喜歡書,十三四歲時,把家裡能看到的書全都看完了,沒書看的時候覺得很鬱悶。有天,母親打發我去鄰居家借簸箕,鄰居嬸子說簸箕在閣樓上。讓我自己爬梯子上去拿,誰知,一登上閣樓就被一大堆書吸引住了。那些書散亂地堆放在閣樓一角,默默地在這裡不知等待了多久也沒人理會,上面已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灰塵。我欣喜若狂,用手隨意把灰塵撥到一邊:“太好了!全是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家》《春》《秋》《創業史》《青春之歌》……於是,悄悄打開閣樓上那扇小窗戶,讓一縷光亮透進來,一個人享受這讀書的快樂。直到太陽落山,小窗戶上的光亮全然消失,忽然才想起借簸箕的事,還有整整一天沒吃東西,肚子餓得咕咕叫,回家後自然招來了一頓劈頭蓋臉的責罵。
年少的夢裡,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隱隱約約總是有一份關於書的情結。曾在基層派出所當過民警,在看守所管理過女犯人,後來到縣公安局、市公安局從事宣傳教育工作,也有過一兩百萬的文字見諸報刊,卻不曾找到那份深情的嚮往。二十多年的警察生涯,如一幅五彩繽紛的長卷激盪著我創作的情懷,在調往新的工作崗位時,曾下意識想好好寫一部關於警察的書,以紀念我的職業生涯;可是,高山仰止,往往被一種不能及的怯懦所驅散。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就特信了緣分二字,若緣分到了,便是了這份情結的凝結。2005年初的一個周末,幾個朋友聚在茶樓聊天,來自涇陽縣的李先生津津樂道講起他們鄰村安吳堡“安吳寡婦”的故事。說她是一個經商理家的奇才,十七歲嫁給安吳堡吳家的獨生子吳聘,因吳聘病重要衝喜,讓她抱一隻大紅公雞拜堂;吳聘死後,她一人把百十家商鋪打理得井井有條,而且仗義疏財,常幹些修橋補路、賑濟災民的善事。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逃到西安,她慷慨解囊,捐銀三十萬兩、黃金十萬兩,被封為“一品護國夫人”,還被慈禧認作了干女兒。
說者隨意,我卻被“安吳寡婦”的故事深深吸引,即隨之驅車前往參觀。在安吳堡,我看到“安吳寡婦”住過的房子、觀戲的戲樓、賞月樓、迎香宮,還有她當年捐款修建的涇陽文廟等多處遺蹟,如今還都依稀可見;吳家宅院大門上,掛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牌子,老鄉告訴我們, “安吳寡婦”的養子秉承母親意願,1937年把全部宅院捐給共產黨做了抗日救國青年培訓班,就是當時名揚中外的“安吳青訓班”,對中國革命是有過貢獻的。
“安吳寡婦”親自主持修建的那片被當地人稱為“古柏林”的吳家墓園,歷經百年滄桑卻依然氣勢磅礴,威儀不減當年,靠墓園邊有幾座埋葬著吳門之後的新墳頭,其中就有著名國學大師吳宓教授的一座。當時的“古柏林”尚未被磚牆圍起來,大家可隨意走動,汽車也可直接開到墓群中,村裡的牛羊也時常放到這裡來吃草。我一個一個墓碑仔細看,轉悠著找了好幾圈兒也沒能找到“安吳寡婦”的墳頭。老鄉告訴我說, “安吳寡婦”只活了四十二歲,因為沒有給吳家生養一男半女,死後沒資格進吳家墓園;聽說她被埋在東邊那個高坡上,剛死的幾年,好多人去祭拜, “文革”時,墳被平了,現在也沒人知道具體位置在哪兒了。
這天開始,我夜難安寢,總覺得一位髮髻高聳,頭頂上梳著一個別致的發花,身著滿漢風格融合的襖裙,天青色的披風上精緻地繡著五彩加金絲的水波圖案,並點綴著各式珠寶,華貴而不失典雅的女子微笑著在面前晃動,連續好多天,這種感覺競愈發清晰到似乎伸手可觸。明明知道這是幻覺。可我卻寧願相信這也許就是緣分。
哪裡知道,一份“情結”競帶給了我這么多年的“糾結”,這其中的困難和艱辛遠比我原先想像的要大得多!
2005年夏天開始,我踏上了這條業餘寫作之途,我用了一年多時間,利用節假日,先後到達西安以北四十多公里的涇陽縣、三原縣一帶二十多次,跑遍了這裡所有與傳說中“安吳寡婦”相關的地方,了解發生在這裡一百多年前的人和事。
這是一片美麗富饒的土地,清河、涇河,嵯峨山、北仲山,還有秦朝時留下的鄭國渠和後來修建而造福一方的龍洞渠,山環水繞,風光無限。更何況這裡,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傳說黃帝在此鑄鼎, “鼎成而崩”,自仙發村駕飛龍升天,至陝北黃陵上空丟下衣服(後有“黃帝衣冠冢”)。在寒山谷口附近的一個鄉政府院內——那個不起眼的花園裡,我見到了刻有“黃帝鑄鼎處”字樣的那半塊青石碑,歷經風霜雨雪,雖早已殘缺不全,卻蘊藏著一種來自遠古的悲壯和蒼涼。
我在安吳堡吳家大院對面的一戶“農家樂”駐足,採訪村裡的許多老人和其他知情之人。曾經編修過涇陽縣誌和文史資料的一位老教師,把他珍藏多年的資料,親手抄寫下來提供給我;在安吳堡土生土長的一位姚姓村民,他爺爺的表親當年是安吳寡婦管家的至交,記得很小的時候,爺爺就跟他講安吳寡婦的故事,一遍又一遍,直到他都聽煩了,爺爺還在講——如今,他又把爺爺講給他的那些零散的記憶找回來,一條一條羅列起來講給我聽。
我總在想,在一百多年前那樣的封建時代,一個剛結婚不久就失去丈夫,又沒有子嗣的年輕寡婦,該是怎樣艱辛地走過她人生的每一步,又是如何經營她的“商業帝國”使其興旺發達?尤其是用了什麼樣的辦法贏得人心,致使百年後的今天,當提及“安吳寡婦”時,這裡的人,仍不厭其煩,津津樂道,多是敬羨和溢美之詞呢?
大家熟知的國學大師吳宓,是安吳堡昊門之後,屬安吳寡婦之子侄輩。在西安草場坡附近的一所居民樓里,我見到了吳宓的胞妹吳須曼老人,她介紹說,吳宓曾在日記中寫道:“我大媽是一位深明大義,很有智慧的偉大女性,是陝西當之無愧的首善首富。”
這位被後人稱為“偉大女性”的“安吳寡婦”堪稱秦商之嗚鳳,女界之嬌龍,她一生的仁愛之心,大義之舉,無不透射出我們中華兒女的優秀品質和偉大的民族精神,這便是她百年不衰,活在一代又一代人心裡的原因,也是感動我這個作者的最重要的因素。
“替奇女子發聲,為大歷史存真!”我開始了更深層的考察。這些年,在朋友的幫助下,利用節假日,順著安吳寡婦當年巡商的路線,考察了平涼、周口、成都、自貢、南京、揚州、漢口、上海等好多地方。當年的商業貿易區,如今依然人流如潮,我流連於其中,在那“燈火闌珊處”.苦苦“尋覓”,找尋若雲他們當年的影子,尋找她經營的那個繁茂的“商業帝國”所遺留的點點滴滴。在揚州,我從其歷史文化叢書中找到一本《鹽商與揚州》,從“陝西鹽商”那段章節,我得知,陝西鹽商與揚州有著極深極早的情緣,秦商成千上萬,風靡一時,一手打造了揚州早期的繁華;可清末時,卻僅存安吳堡吳家一家,吳家當時在商界之實力可見一斑。
考察途中,更多看到我們陝西商人當年留下的遺蹟,也一次次被他們的純樸厚道、艱辛堅韌,同時又大氣包容所感動。透過“西秦會館”、“山陝會館”、“陝商會館”等諸多歷史文物,體味著陝西商人當年的精神追求和地域文化特色,感覺秦商文化就如同大地、女性般的含育溫和。一天夜裡,在細細品讀公安局一位同事給我拿來的厚厚一沓列印資料——《陝西商幫》(後來得知是西北大學教授李剛等研究編寫的史料)時,恍惚之中發現,安吳堡式易堂東家、大掌柜、夥計們的身影就這樣一個個活著走了出來……
隨後,我又用了大約半年的業餘時間去閱讀,閱讀那個時代所有相關的檔案,包括有參考價值的文史資料。
2007年春節,在此起彼伏的爆竹聲中,我利用七天假日完成了“謀篇布局”,用幾枝粗號彩筆把本書所涉及的數十位人物及各章節大綱寫在撕下來的幾頁舊年掛曆的背面。
寫這本書,歷時五年多,我度過了有生以來最為艱苦也最為充實的五年,心靈上經受了一次非比尋常的歷練和考驗,也獲得了一次新的成長和升華。
這五年,我幾乎全部是穿梭顛簸在百年時光隧道之間。白天在單位里忙忙碌碌地工作,晚上回家開始寫作。每次寫作前半個多小時的閱讀,是我尋找到的唯一能讓自己儘快安靜下來進入狀態,回到一百多年前那個場景的好辦法。
這五年,正好是我所在單位——西安市委政法委工作任務最繁重最關鍵的幾年。為了提升人民民眾的安全感,提升民眾對平安建設的知曉率和對政法隊伍的滿意度,全委上下齊動員,加班加點,下基層包抓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我作為宣教處長責無旁貸,積極謀劃,組織了平安建設宣講團,組織了新聞媒體下基層採訪團,組織了形式各異的主題晚會……等等。當2009年,我們西安市以連續十二年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而獲得中央政法委頒發的最高獎項“長安杯”時,我為自己曾參與其中做了一小點貢獻而欣慰。看到這裡,也許您會發笑,怎么把“工作總結”都拿這裡說開了,是的,這的確像是工作總結,可它凝聚了我多少心血和汗水,承載了我多少糾結與渴盼。
既為業餘作者,五年多,無論是怎樣的魂牽夢繞,我的書稿直到全部完成的那一天,在單位的辦公室里也不曾寫過一個字。2008年和2009年的兩年時間,因為工作太忙,除春節長假外,我的書稿幾乎全年未動過一個字。多少個夜晚,當我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躺在床上時,常常思緒奔涌:若雲、王致浩、茗秋、青山等就在不遠處的一幅幅畫面里交談走動,他們的音容笑貌,清晰可見……多想立即打開電腦去寫,卻掙扎著怎么也爬不起來,我為此而煎熬、難過、自責,怪自己身體不爭氣。
這五年,我的思想和靈魂日夜不息地飛奔於百年時光隧道兩端。可讓我最不能做到從容的,仍是對一百多年前那個時代的一些細節的了解與把握,有時候,對於書裡面的一個節點、一個日期、一句話,甚至一個字,不知要費多大勁,查詢多少地方和資料,絕不敢輕慢待之,直到覺得確信為止。於是,我也時常徘徊於自信與自卑的兩端,畢竟第一次駕馭這么大的題材,又是一個完全陌生的時代,同時要回應的挑戰是自己完全一無所知。正如一位資深編輯老大姐在看完我的書稿後見我第一句話就說:“哎呀!你膽子真大,第一次寫長篇竟敢挑戰這么大的題材!不過,以後寫作起來就會輕鬆多了。”
我沒敢多想以後,只是想獲得走下去的力量。我把我的觀點、困惑和想法坦言給鄒振基老師。鄒老師學養深厚,思想銳敏,是個難得的雜文家,尤其長於點評,正好為我答疑解惑。在我寫書的過程中,兒子浩銘與我交流也很多,他酷愛讀書,有時候,我在寫作中遇到一些史料性的問題不想查一大堆資料,打電話問他,他總是能熟練地講出時間地點事件等等,為此我也省了不少勁兒。就這樣,在與大家點點滴滴的交流中,我提升了自己對題材的把握與駕馭能力。
在寫完最後一個章節時,我長舒一口氣,卻高興不起來——太久的等待已讓收穫的喜悅變得麻木。在此,我想說,這些年,我是艱苦的,我更是幸運的;我有著別人所難際遇的良師益友,在我困惑時,是他們幫我除去障眼的煙雲;在我懶惰時,是他們用溫柔語言的鞭子輕輕喚起我勤奮的意識;他們陪我走過一段艱辛而充滿誘惑的旅程——沒有會心的眼神,可我知道他們在聆聽我的心聲,不用太多的語言,我卻明白那份厚重的期待。
在這裡,我要特別說到著名小說家陳忠實老師。寫作中途,我曾帶上寫出來的部分章節去向他請教,陳老師翻開我的書稿看了幾頁說:“我看可以,你現在還是不要讓任何人指三道四,埋著頭按自己思路寫完再說。”兩年後,當我拿著完成後的書稿又去見陳老師時,他熱情地接待我,卻鄭重地對我說:“我建議你不要請任何人寫序,乾乾淨淨出一本屬於自己的書也許更好。”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這是一本具有真實歷史原型的文學作品,除朝廷和個別官員是真名實姓外,其他人物均用了虛構;除餘音部分為直接記實外,其餘均屬創作。作者無意於使人對號入座,更無意於對百年前的賢者不敬。“耗數年寫作心血,授讀者一時閱讀快樂。”如果大家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對陝西商人創業、守業、輝煌和衰敗的千百年歷史有些許了解;對生命、愛情、財富以及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能啟發一點新的思考,我就覺得足夠了。
口羅口羅嗦嗦寫這么多,絕不是矯情,是想帶著一顆感恩的心細細地聆聽並訴說。
感謝為本書提供過資料和幫助的朋友!感謝新華出版社和本書責任編輯;
特別感謝為本書出版發行提供大力支持的西部十二省市河南商會聯席會、陝西省河南商會會長黃鳳懷先生。
是為後記。
李媛彬
2011年9月於西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