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藥(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一味藥,中藥材名。本品為豆科植物馬棘的全草。9~10月採收。功能主治為:治瘰癧,痔瘡,食積,感寒咳嗽。①《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利水,消脹。②《四川中藥志》:治癢子,小兒食積抱脹,寒涼咳嗽,食停及痔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味藥
  • 漢語名稱:Yi Wei Yao
別名,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用法用量,相關配伍,相關論述,

別名

野槐樹(《植物名實圖考》),野藍枝子(《中國樹木分類學》),狼牙草(《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小豆柴、岩豆柴、鐵掃把、野綠豆(《貴州民間方藥集》),山皂角、鐵皂角(《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山綠豆(《四川中藥志》),紫花地料梢、馬料梢(《浙扛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馬棘的全草。9~10月採收。

性味歸經

《四川中藥志》:味苦澀,性溫,無毒。

功能主治

治瘰癧,痔瘡,食積,感寒咳嗽。
①《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利水,消脹。
②《四川中藥志》:治癢子,小兒食積抱脹,寒涼咳嗽,食停及痔瘡。

形態特徵

馬棘(《救荒本草》)小灌木,高60~90厘米。莖多分枝,枝條有丁字毛。單數羽狀複葉,互生,長5~6厘米;小葉7~11片,倒卵形或長圓形,長1~2.5厘米,寬5~14毫米,先端有凹陷,全緣,基部闊楔形,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被平貼的丁字毛。總狀花序,腋生,長4~6厘米,苞片脫落;萼小,斜形,綠色,具毛,5齒裂,不整齊;花冠蝶形,5瓣,紅紫色或白色,旗瓣倒卵圓形,翼瓣卵圓形,微與龍骨瓣相連,龍骨瓣直立無嘴,基部兩側各具短距;雄蕊10,2體;雌蕊單1,子房上位,扁長形,無毛,1室,胚珠4~5枚,柱頭多呈畫筆狀。莢果圓柱形,褐色,有種子數粒。花期5月。果期8月。本植物的根(一味藥根)亦供藥用,另詳。

分布區域

分布於山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等地。

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坡竹林下。

藥材性狀

同屬植物浙江木藍IndigoferaparkesiiCraib與本品藥效相同。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3~1兩;或燉肉服。

相關配伍

①治癢子初起,結核硬塊:一味藥、馬桑根、何首烏,燉豬肉服。(《四川中藥志》)
②治小兒食積飽脹:一味藥、刮經板、石竹根、魚鰍串、蘿蔔子,熬水服。(《四川中藥志》)
③治爛腳:馬棘全草曬乾,燒灰,用青油調敷。(《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相關論述

1.《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利水,消脹。
2.《四川中藥志》:治癢子,小兒食積飽脹,寒涼咳嗽,食停及痔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