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叢花·溪堂玩月作》南宋詞人陳亮所作的一首詞。該詞是一首玩賞風景作品,詞人以“玩月”為主線,多層次多角度地描繪月下江南水鄉的迷人景色。上片寫秋江月色,首二句寫月光斜射江面,泛出一片寒光,給人以淒清之感;接著寫自己陶醉於這如畫般的迷人的月色中,勾勒出一幅月光水色交相輝映的壯麗圖景。下片緊承上片,寫蘆花飄蕩,煙水蒼茫之景,進一步抒寫憑欄“玩月”的感受;結尾筆調陡轉,景象實變,情調悲涼,寄寓了詞人的國家興亡之感。該詞寫景如畫,靜中有動,以動寫靜,虛實結合,托物言志,構思巧妙,結構嚴謹。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一叢花·溪堂玩月作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陳亮
- 作品出處:《龍川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一叢花1·溪堂2玩月3作
冰輪4斜輾5鏡天6長,江練7隱寒光8。危闌9醉倚人如畫,隔煙村10、何處11鳴榔12?烏鵲13倦棲,魚龍14驚起,星斗15掛垂楊。
蘆花16千頃17水微茫18,秋色滿江鄉19。樓台恍似20遊仙夢21,又疑是22、洛浦23瀟湘24。風露25浩然26,山河影轉27,今古28照淒涼29。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一叢花:詞牌名。雙調七十八字,上下片各七句、四平韻。
- 玩月:賞月。玩:欣賞,觀賞。
- 冰輪:圓月。因月圓如輪,光寒如冰,故稱。唐朱慶餘《夜月》詩:“昨夜忽已過,冰輪始覺虧。”
- 輾(niǎn):軋,這裡有轉動的意思。
- 寒光:清冷的月光。
- 煙村:指煙霧繚繞的村落。
- 鳴榔(láng):一作“鳴根”。指敲擊船舷發出根根的聲音,使魚驚而入網。或為歌聲之節。
- 星斗:泛指天上的星星。清黃遵憲《避亂大埔三河虛》詩:“星斗無光夜色寒,一軍驚擁將登壇。”
- 蘆花:蘆絮。夏秋之季蘆葦花軸上密生的穗狀花序,灰白色。隋江總《贈賀左丞蕭舍人》詩:“蘆花霜外白.楓葉水前丹。”
- 千頃:這裡概言水面之廣。
- 微茫:隱秘暗昧,隱約模糊。五代前蜀韋莊《江城子》詞:“角聲嗚咽,星斗漸微茫。”
- 恍(huǎng)似:好像似,仿佛像。南宋白玉蟾《荷花》詩:“恍似瑤池初宴罷,萬妃醉臉沁鉛華。”
- 遊仙夢:指脫離塵俗、游心於仙境的夢。北宋沈遘《七言齋居寄楊祖二閣老》詩:“蕭灑城南尺五天,盡涼高枕夢遊仙。”
- 疑是:像是。
- 瀟湘:指湖南的瀟水和湘江,二水合流後北注洞庭湖。南朝齊謝朓《新亭諸別范零陵》詩:“洞庭張樂地,瀟湘帝子游。”
- 浩然:廣闊、盛大的樣子。唐李白《日出入行》詩:“囊括大塊,浩然與溟津同科。”
- 轉:變化,改變。北宋晏殊《中秋月》詩:“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 今古:古往今來。
- 淒涼:悲涼,悽愴。唐李白《留別曹南群官之江南》詩:“懷歸路綿邈,覽古情淒涼。”
白話譯文
夜空圓月斜轉,月下的溪水波明如鏡,映入長天,仿佛被輾成一匹白練,隱映著一片寒光。酒醉的我倚在高樓的欄桿旁,欣賞這如畫般的風景。隔著水霧的漁村,不知什麼時候傳來漁舟捕魚時木板敲擊船舷發出的根根聲。烏鵲倦而棲息於林木,魚兒驚而從水中躍起,唯見滿天的繁星靜靜無聲地掛在柳樹梢頭。
廣闊的水面迷茫一片,隱約可見水邊蘆葦的灰白花序,秋色籠罩著渺無涯際的江南水鄉。在樓台上欣賞著這秋江月夜的清麗景象,恍若夢遊仙境,還像是置身於洛水之濱、湘江之畔。夜風清露廣大壯闊,山河的空間隨著月影推移的時間而變化。明月普照下,想到古往今來世事滄桑,聯想到南北分疆,江山易主,心境感到無比悲愴淒涼。
創作背景
陳亮是辛棄疾的摯友。辛棄疾在淳熙八年(1181)被劾落職,第二年在信州(江西上饒)閒居,築溪堂於信江邊。故陳亮此詞應作於淳熙九年(1182)之後。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是一首玩賞風景作品,但由於融進了感嘆國家興亡的內容,從而使它的認識意義和審美意義驟然加重。全詞景象大開大變,但由於描寫有序、布局有致,又有“玩月”二字貫穿其間,加上詞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提綱挈領,所以,全詞結構仍顯得很嚴謹。
全詞共分三部分。上片起首兩句為第一部分,先總寫月照澄江、水映長空的雄偉景觀。上句由月而及江,下句由江而及月,勾勒出一幅月光水色交相輝映的壯麗圖景。用“輾”字而不用“照”字,是因為“輾”字有轉動的意思,用在這裡,不僅與“冰輪”搭襯得當,而且,還給人以運動感,仿佛看到了倒映在江水中的皓皓月輪,正隨著江水的流動而緩緩移動。“隱”字可謂一字傳神,寫出了月光無聲地射照江水的韻致。而“寒”字,既與上句的“冰輪”相綰合,又暗伏下片的“秋色”。這兩句的江月傳神寫照,境界闊大,景象宛然。
從“危闌”句到下片的“又疑是”句是第二部分,寫秋月照耀下的江鄉景色。“危闌”句承上啟下,順筆交代一下“溪堂玩月”的感受,詞人完全陶醉在這畫圖般的景色之中了。“危闌”,照應了題面中的“溪堂”二字,說明“玩月”的所在是臨江的樓台。“醉倚”,寫出了作者憑欄玩月賞景的情態,但“醉”字不一定是“酒醉”的“醉”,而是“陶醉”的“醉”,著此一字就把詞人彼時的心態也寫出來了。詞人自我形象的出現,不僅豐富了這幅秋江月夜圖的內容,也使它顯得更有情趣。接下來“隔煙村”數句,便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對“人如畫”的“畫”作了具體的描繪。“隔煙村”句從聽覺的角度寫漁舟夜歸。詞人只是憑欄所聞,而且又因隔著煙靄迷濛的江村,不辨漁舟從何而來,歸向何處,故云“何處鳴榔”。“烏鵲”三句從視覺的角度著墨,寫了三種事物的三種表現:烏鵲倦於棲息,魚龍驚而躍起,只有北斗星默默地掛在垂楊梢頭。至於烏鵲何以“倦棲”,魚龍又何以“驚起”,是因為月光明亮,還是因為漁舟鳴桹,詞人沒說,也不必說,何況“倦”、“驚”云云,本來就包含著想像的成分,帶上了詞人的主觀感覺。這三句雖然都從局部著墨,但布局得宜,很有層次,而且靜中有動,使這幅“畫”顯得更有生意。
過片繼續寫景。換頭兩句又從整體上勾勒一筆,為上片所寫之景描繪出一個更為廣闊的背景,使整個畫面顯得更加瑰偉壯麗:蘆花千頃,江水迷茫,渺無天際的秋色籠罩著整個江鄉。蘆花是江鄉秋色中最富代表性的景物之一,寫蘆花便突出了江鄉的特點。而雲“千頃”,則極言遼闊無垠,並非確指。至於“水微茫”,這一則是月光水色交相輝映,二則也因為蘆花紛紛揚揚,所以遠遠看去,便有了朦朦朧朧的感覺。
下片“樓台”兩句與上片“危闌”句遙相呼應,把鏡頭拉到自己的身邊來,進一步抒寫憑欄“玩月”的感受。詞人佇立江樓,看到秋江月夜下的清麗景象,恍若夢遊仙境,又仿佛置身於洛水之濱,湘水之畔。這裡“洛浦瀟湘”合而用之,不僅突出了江鄉之美,給詞人描繪的這幅秋江月夜圖塗上了一層神奇色彩,同時也強化了詞人的覽物之情,流露出詞人對江鄉的熱愛之忱。
結拍三句為第三部分,景象陡然一變,情調轉入悲涼,寄寓了詞人的國家興亡之感。“風露”句極寫寒氣濃重,浩然莫御。“山河”句和篇首“冰輪斜輾”遙相呼應,顯示出時間的推移、景象的變化和詞人“溪堂玩月”之久。但既雲“山河影轉”,境界就更為開闊,整個空間都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著,而不僅僅局限於“溪堂”和“江鄉”,它分明織進了詞人的想像。這兩句全為結拍一句蓄勢。“今古”句是全詞的結穴所在,也是作者“溪堂玩月”的最後感觸所在。從古到今,明月無殊,普照人間。詞人這種“今古照淒涼”的感受首先是從嚴酷的現實而來。半壁江山落於金人之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不僅不思恢復,還對主張和堅持抗金的人進行壓制迫害,使他們“報國欲死無戰場”(陸游《隴頭水》)。詞人自己的抗金方略,不但未被採納、不被理解,反遭陷害。此時,詞人登上江樓,看到雄偉壯麗的秋江月夜景色,自然要引起他的無限感慨。詞人還想到了“古”,想到了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南北分裂局面,故云“今古照淒涼”。“山河影轉”句已自隱寓著江山易主之感,最後再以“今古”句一結,就和盤托出了作者感時傷景的悲涼情懷,使全詞意韻和格調為之一變,帶上一層濃重的悲古傷今、感嘆興亡的色彩。這樣就使詞從詞人賞玩風景的情事範圍開拓出去,具有了更多的內容,提高了詞的境界,豐富了詞的內涵。總觀結拍三句,氣象恢宏,意境雄渾,聲情悲壯,含義深遠。
陳亮所作的詞的風格並非單一,於豪邁奔放之外還有幽雅秀麗的一面,而這首詞則又另具風韻,遠非豪邁奔放和幽雅秀麗所能概括。這首詞的內容如題,通篇描繪秋江月夜的瑰麗景象,只在詞的結尾處才透露出作者感時傷懷的悲涼情懷。
名家點評
巴蜀書社編審、貴州大學教授何銳《宋詞注評》:水光月影,漁人嗚榔;星斗高掛,秋色滿江。樓台臨水,危欄醉倚,恍如遊仙夢境。只可惜山河影不全,不由人不倍感淒涼。說到底,除非我國家山河齊整人團圓,詩人找不到真正的快樂。
作者簡介
陳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學家。字同甫,原名汝能,後改名陳亮,號龍川,人稱龍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婺州以解頭薦,“因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孝宗淳熙五年(1178)詣闕上書論國事。後曾兩次被誣入獄。光宗紹熙四年(1193)策進士,擢為第一,授建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未到任而卒。有《龍川文集》《龍川詞》。存詞70餘首。